花甲工程师十年饮黄芪茶,体检时医生看着检测单久久不语

分享至

魏宏远拧开那只用了十年的保温杯,黄芪特有的药香随着蒸汽袅袅升起。他习惯性地吹了吹气,轻轻啜饮一口。

这是他十年雷打不动的仪式。自从老中医唐智明为他配制这款黄芪茶,这棕黄色的液体就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五十八岁的机械工程师魏宏远,比同龄人显得精神许多。同事们常开玩笑说他喝了“神仙水”。

只有女儿黄怡然注意到父亲近来喝茶时会微微皱眉,夜里书房的灯亮得比以前久。

今天清晨,魏宏远照例准备泡茶时,发现最后一点黄芪粉快见底了。包装袋上“青山牌”三个字已有些模糊。

他想着该联系供应商补货,却一时记不起上次购买是什么时候。这种记忆断层,近来似乎越来越频繁。



01

魏宏远站在轰鸣的工地上,安全帽下的眉头紧锁。他手握激光测距仪,专注地监测着刚安装的大型传动设备。

“老魏,数据怎么样?”曹亮粗犷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这位与他共事二十年的老搭档,总是一副大嗓门。

“振幅比标准值高了0.2。”魏宏远头也不回,笔尖在记录本上快速移动。他的手很稳,字迹工整如机械印刷。

曹亮凑过来看了一眼:“差这点不算什么吧?甲方催得紧,可以先签字通过。”

“差0.1也不行。”魏宏远语气平静却不容商量。他掏出保温杯,轻轻抿了一口黄芪茶。

就在他弯腰检查设备底座时,一阵突如其来的眩晕让他踉跄了一下。曹亮急忙扶住他:

“怎么了?脸色这么白。”

魏宏远站稳身子,推开曹亮的手:“没事,起得太猛了。”

“你这情况不是第一次了,去医院检查检查吧。”

“只是有点累。”魏宏远拧紧杯盖,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沉稳,“今晚把数据重新测算一遍,明天再决定。”

夕阳西下,两人走向工地出口。魏宏远的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脚步比平时慢了些。

曹亮望着老友的背影,眉头不自觉地皱起。他想起上周夜班时,魏宏远核对图纸时竟然短暂走神。

这对以专注著称的老工程师来说,简直不可想象。魏宏远自己似乎并未察觉这些细微变化。

回到家门口,魏宏远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却找不到钥匙。这在过去十年从未发生过。

他在公文包底层翻找时,手指触到了保温杯,冰凉的金属感让他莫名安心。

02

“爸,你昨晚又没睡好?”黄怡然端着豆浆从厨房出来,关切地看着父亲。

魏宏远坐在餐桌前,眼下的暗影在晨光中格外明显。他正往面包上抹花生酱,动作比平时缓慢。

“睡得挺好。”他避开了女儿的目光,伸手去拿桌上的保温杯。

黄怡然按住茶杯:“这黄芪茶你都喝十年了,最近失眠反而严重,要不要停一段时间?”

“唐大夫说过,这是调理过程。”魏宏远轻轻拿回杯子,“虚寒体质需要长期调理。”

黄怡然作为医学生,本能地觉得不妥。她注意到父亲端杯时指尖轻微的颤抖。

“我们教授说,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该定期评估效果。你去体检一下吧?”

“上月单位刚组织过体检。”魏宏远站起身,收拾碗筷的动作略显急促。

黄怡然还记得一个月前,父亲拿着体检报告说一切正常时的表情。但现在回想,他当时似乎没有像往年一样详细分享结果。

“爸,体检报告让我看看好吗?我们正好在学习解读生化指标。”

魏宏远系领带的动作停顿了一秒:“放在办公室了。快迟到了,晚上再说。”

他拿起公文包和保温杯匆匆出门。黄怡然站在窗前,看着父亲走向公交站的背影。

她注意到父亲在等红灯时,又从口袋里掏出保温杯喝了一口。这个频率,似乎比记忆中频繁了许多。

黄怡然回到餐桌前,发现父亲忘记带走今天要服用的维生素药盒。这在他严谨的生活习惯中极其罕见。

她拨通父亲电话,却听到手机铃声从书房传来。黄怡然推开书房门,看到父亲的手机正安静地躺在桌上充电。



03

十年前那个雨夜,魏宏远第一次遇见唐智明老先生。那时他刚接了个大项目,连续加班两个月后晕倒在工地。

“你这是过劳导致的气血两虚。”唐老大夫把完脉,温和地说道。

魏宏远记得老中医的手指温暖而稳定,诊室里弥漫着中药特有的清香。

窗外雨声淅沥,唐老大夫写药方的毛笔在宣纸上沙沙作响。

“黄芪补气固表,配枸杞滋阴,佐以少量陈皮理气。”唐老将药方递给他,“但切记,三月后需复诊调整配方。”

魏宏远接过药方,看到上面工整的小楷详细注明每种药材的用量和煎服方法。

“为什么需要调整?”他好奇地问。

唐老大夫微微一笑:“人体如四季,气血随节气变化。养生如治水,宜疏不宜堵。”

第二天,魏宏远照方抓药,开始了他的黄芪茶养生之路。最初的三个月,他确实感觉精力明显改善。

三个月后,他如约复诊。唐老调整了配方,将黄芪用量稍减,增加了茯苓。

“现在你体内正气已复,该注重祛湿了。”唐老边说边在新药方上标注日期。

此后数年,魏宏远每半年会去复诊一次。唐老总是根据他的脉象微调配方。

五年前,唐老退休回乡前,最后一次为他调整了配方。

“这个配方相对平和,适合长期服用。”唐老沉吟道,“但记住,药材一定要选地道的。”

魏宏远至今珍藏着一张唐老手写的药材选购指南,上面特别标注了黄芪的挑选标准。

他想起唐老告别时曾说:“养生之道,贵在知变。切不可一味守旧。”

当时他只当是寻常叮嘱,如今想来却别有深意。魏宏远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又在不自觉地抚摸保温杯。

04

“老魏,这批新到的传动轴承有问题。”曹亮擦着汗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检测报告。

魏宏远从图纸中抬起头,接过报告仔细翻阅:“公差超出标准三倍?这是哪家供应商?”

“新兴机电,采购部新换的。”曹亮压低声音,“听说报价比市场价低两成。”

魏宏远眉头紧锁:“这么低的价格,质量怎么可能达标?上次的青山机电合作不是很好吗?”

曹亮无奈地耸肩:“采购部说青山机电报价太高。最近好多供应商都换了,你没发现?”

魏宏远沉默了。他确实注意到最近半年来,工地上熟悉的供应商面孔少了许多。

就连他常买的“青山牌”黄芪,包装也悄悄改变了。他以为是产品升级,从未深究。

“这些新供应商都经过严格审核吗?”魏宏远问道。

曹亮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拍拍他的肩膀:“现在成本控制是首要任务。对了,你的黄芪茶快喝完了吧?”

魏宏远有些意外:“你怎么知道?”

“看你杯子都快见底了。”曹亮指了指桌上的保温杯,“还是在老地方买?”

魏宏远点头:“习惯了那个牌子。”

曹亮若有所思:“听说中药材市场最近也不太平,有些商家以次充好。”

魏宏远拧开杯盖,杯中飘出的香气似乎不如往常浓郁。他轻轻啜了一口,味道也有些许不同。

是水质问题,还是他的错觉?魏宏远没有深想,最近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疲惫。

下班时,曹亮突然说:“老魏,明天我陪你去买黄芪吧,正好顺路。”

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让魏宏远愣了一下。曹亮从来对中药不感兴趣。



05

体检中心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息。魏宏远按照指引完成各项检查,最后坐在沈文丽医生对面。

沈文丽仔细翻阅着刚出来的报告,眉头微蹙。她推了推眼镜,目光在几项数据间来回移动。

“魏工程师,您最近有什么不舒服吗?”沈文丽抬起头,语气平和。

魏宏远想了想:“偶尔会头晕,睡眠不太好。”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概三个月前。”魏宏远如实回答,“不过可能是工作太累。”

沈文丽在病历本上记录着:“您长期服用什么药物吗?”

“没有,就是喝了十年的黄芪茶。”魏宏远补充道,“老中医配的方子,应该很安全。”

沈文丽点点头,但眼神中的疑虑未消:“有几项指标需要重点关注。肝酶偏高,心律也有轻微异常。”

魏宏远有些意外:“上次体检还好好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目前还不明确。”沈文丽谨慎地选择用词,“需要进一步检查。我建议您先暂停服用黄芪茶。”

魏宏远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保温杯:“这茶我喝了十年,从来没有问题。”

沈文丽理解地微笑:“人体机能随年龄变化,过去适合的现在未必合适。我们周三做深度检查如何?”

离开体检中心时,魏宏远在门口遇到匆匆赶来的黄怡然。

“爸,检查结果怎么样?”女儿关切地问。

魏宏远勉强笑笑:“医生说需要复查几个项目。可能是最近太累了。”

黄怡然接过体检报告快速浏览,脸色逐渐凝重。她指着几项标记异常的指标想问什么,又咽了回去。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