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黔西南,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县——安龙,可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汉人皇帝曾经在此定都。
1644年,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南方的明朝宗室拥立一些宗室为帝,建立了南明王朝。但南明王朝并非是统一的政权,而是诸多政权的总称。在前面的几年时间,清军就以雷霆之势灭掉了弘光、鲁王、邵武、绍武等南明政权。到1646年,朱由榔在广西被拥立为帝,建立了永历政权,这是南明诸政权之中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
![]()
永历政权建立初期,何腾蛟等从广西进入湖南,和李自成的余部合流,掀起了第一次反清的高潮,收复了湖南、广西大片土地。但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严重,未能保持胜利的势头。1649年—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张同敞等将领先后战死,清军很快夺取了湖南广西,南明再次进入低谷。
就在永历政权绝望之际,活动在大西南的张献忠余部邀请永历帝进入西南,联合抗清。当时,张献忠已经去世,其部下孙可望、李定国等活动于云贵高原,有较为稳固的基地。1652年,永历帝就前往了贵州的安龙和大西军队联合。
![]()
永历帝
安龙的名字,来源于“安隆”,宋朝此地出现了安隆洞之名。明朝初期,朱元璋派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帅,将兵30万趋贵州,灭云南梁王,实现了全国统一。随后明朝大军驻扎于黔,其中安龙一带也有驻军,设置了安隆守御千户所,城在安隆箐口,即今安龙城。
随后,南明军队和大西军队联合对清军发动了第二次反攻高潮,其中李定国东进之师,取桂林、破永州、下衡阳、逼长沙,收复了湖南、四川大部分,以及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的局部地区。不久,孙可望嫉妒李定国,将之逼走,自己带兵和吴三桂战于湖南宝庆,遭到失败。此后,李定国联合郑成功在东南沿海发动攻势,但未能扭转局面。
![]()
李定国
孙可望密谋称帝,他在贵阳仿照宫殿修建了秦王府,设置六部九卿,铸造铜钱。孙可望又不断加强对永历政权的控制,引发了南明大臣的不满。南明君臣虽然知道孙可望的意图,但无奈身在大西之地,难以控制局势。直到1653年,永历召李定国来安龙保卫朝廷。然而消息走漏,孙可望派人到安龙宫殿问罪,杀了十八位大臣。史称“十八先生之狱”。“
明十八先生墓”在安龙县城天榜山下,为南明永历朝臣贞毓等18人殉难处。墓区约4000余平方米,由墓区、祠堂、摩崖三个部分组成,依次渐高,四面高墙围护。墓园依山势逐级向上。墓前是一座4米高,6米宽的大石坊四柱三门,坊上刻有“岿然千古”、左右分刻“成仁”、“取义”8个大字,是贵州省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补书。
![]()
在墓后的碑石走廊上,镌刻了张之洞、洪亮吉、吴中蕃、舒俭、翁同酥等人的凭吊诗文,还有十八先生的事迹和绝命书。民国时期,李烈钧、蒋介石、吴鼎昌、王伯群、平刚等都到此题词,留下了墨宝。清代大诗人赵翼曾在诗中写到
一邱枯骨掩轮囷,断碣曾题诏墨新。 事去太阿归剧贼,乱来苇席裹劳臣。 衰朝党祸黄门狱,此辈清流白马津。 见说潇潇风雨夜,居人时听泣青燐。
![]()
![]()
孙可望叛乱后,永历帝不得不离开贵州,和李定国一起转移了云南。1657年,孙可望带领10万大军和李定国大战,被李定国的三万军队击溃,十万大军仅剩50余骑随其逃走。之后,孙可望就直接投降了清军。而李定国带领的永历残余势力在云南也没有坚持几年,最终在1662年被吴三桂所灭。
![]()
永历政权灭亡后,清朝并未毁灭其皇宫,只是将安龙改为了“南笼”,有囚禁南明之意。直到清朝同治年间,贵州兴义发生了严重的农民起义战争,才将皇宫所毁灭。21世纪,安龙按照永历皇宫的建筑风貌,重建了门楼,文华殿、配殿、角楼等,成为了“南明历史博物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