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基本上每个村子里都有几个五保户老人吧!
在我村里,五保户就有好几个,有一对兄弟都没有结婚,老了以后都成为了五保户,如今国家给盖了房子,各方面的福利也不错,现在两兄弟其中过的都很滋润,以前还都出去打工,现在都在家里直接“享福”了!
![]()
在农村,“五保户”是个特殊的群体,指的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成年人。
像农村现在有些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还没有结婚,他们有的就在等着以后当“五保户”,还认为这样也挺不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关键是晚年还生活有保障,毕竟是“五保”!
那么,农村的五保户老人,老了以后住养老院真的免费吗?
按照政策,农村五保老人入住当地公办养老院,基本实现“零费用”——不仅住宿、饮食免费,日常的基础护理、医疗保障也多由财政兜底,本是解决养老难题的好办法。
可现实里,不少老人却宁愿守着老旧的土坯房独自生活,也不愿意去“免费养老院”,这又是为什么呢?
![]()
对此,我也问了村里的李大爷,他没有结婚,无儿无女的,一直住在村东头的老房子里,之前他也曾去养老院住了一段时间,可是后来就自己“逃”回家了,再也不愿意去了。
考虑到他的年纪确实大了,都已经八十多岁了,再加上他如今腿脚不太方便,视力也不好,村干部曾多次上门劝他去镇上的养老院,说那里有人做饭、能看病,冬天还有空调,可他每次都摆着手拒绝:“不去不去,家里自在。”
像李大爷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宁愿自己在老房子里艰苦生活,也不愿意去养老院享福,这选择背后,藏着比“免费”更重的牵挂。
最让老人放不下的,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自由”。正所谓“国有国法,院有院规”,在养老院肯定有很多规矩的,比如养老院有规律的作息表,早上七点起床、八点吃饭,中午要午休,晚上九点熄灯,饭菜也是统一搭配。出去了还要报备等,总之是有点麻烦的,但是这也是为了养老院的正常运转!
可在自己家,老人能踩着露水去菜园摘把青菜,想喝碗玉米粥就能生火熬,要是哪天懒了,睡到日上三竿也没人管。
李大爷就多次跟我们说:“在养老院,吃啥由不得自己,还规定具体时间起床,睡觉,他一点不太习惯!
而在家里,一切就方便得多,正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虽然家里破点,但是自己的地盘,想干啥就干啥,多方便。”
对他们而言,“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能按自己一辈子的习惯过日子,不用迁就旁人的规矩。
更重要的是,老房子里藏着他们一辈子的“根”。那面贴满旧照片的土墙,是年轻时和家人的回忆;院角那棵歪脖子枣树,是孩子小时候爬过的地方;就连门口的石磨,都记着当年磨面时的欢声笑语。
![]()
去养老院,意味着要告别这一切,住进陌生的房间,面对不熟悉的人。村里的王爷爷曾去过养老院试住,不到三天就回了家:“晚上躺在养老院的床上,总觉得空落落的,听不见院里的鸡叫,也闻不到柴火的味道,像丢了魂似的。”
对农村老人来说,房子不只是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承载了一辈子情感的“念想”,这份情感,是再舒适的养老院也给不了的。
还有些老人,就是喜欢农村的生活,住进养老院,就等于脱离了这个熟悉的圈子,不能去串门了,也不能去自家地里转悠了,一天会感觉憋得慌!
我听爷爷说,有些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是因为老人都有一些执念,就是不愿意在外面过世,就算是死也要是自己的家里,而不愿意是养老院,他们认为这样的才算是圆满,是没有遗憾的,估计这也是老一辈人落叶归根思想的影响!
![]()
其实在农村,很多的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也基本都是这几方面的原因!如果不是五保户,那就更不愿意去了,有人认为自己有儿有女的,去养老院就是很丢人的事!当然了,昂贵的费用也是一座大山!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