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抗议也没用!花钱请印度人上班,日本不生娃现状,给咱国人提了醒

0
分享至

1

日本正投入10万亿日元,向印度伸出人口援助之手,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吸引50万印度人赴日定居。要知道,这个国家曾将“非移民”理念深植于社会肌理之中——高技能外籍人士申请永久居留需历经重重审核,街头偶遇外国人往往引来异样目光。

2

但现实已不容回避:2025年上半年,日本仅出生33.9万人,同期死亡人数高达83.7万,每迎来一个新生儿,就有2.5人告别世界。预计到2030年,劳动力缺口将突破600万大关,其中IT、医疗等高端领域缺员达79万。



3

一面是不引进外劳则经济即将停摆的严峻事实,另一面是对文化同化风险的高度警惕。这场关乎国运的尝试,能否让日本摆脱每年“消失一座中等城市”的宿命?而来自印度的劳动者,又是否真能成为支撑其社会运转的新支柱?

4

当前日本正陷入双重危机:人口持续萎缩。2025年上半年全国净减少近50万人,若按此趋势推算,每年将流失接近百万人口,相当于苏州或杭州这样的城市整体蒸发。



5

与此同时,劳动力断层日益严重。到2030年,超过六百万的岗位无人可补,连便利店收银、出租车驾驶这类基础服务,都不得不依赖七旬甚至八旬老人勉强维持。

6

为打破困局,日本悄然转变移民策略。2019年推出的特定技能签证最初仅覆盖农业、建筑业等低门槛行业,然而到了2024年,政策大幅扩展,正式纳入IT、工程、护理与医疗等专业技术领域。



7

数据显示,2024年获得特定技能签证的外籍人士中,印度籍占比仅为8%。但官方目标明确:到2030年,这一比例要提升至35%。此次推动50万印度人赴日生活,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长期布局的战略举措。

8

矛盾也随之浮现:日本既渴望借助印度人力填补空缺,又担忧外来文化冲击本土传统。大和民族的文化本就独特且精细,从文字体系到茶道礼仪、和服穿戴,皆需长时间沉浸才能传承。



9

一旦外来群体形成规模效应,这种微妙的文化平衡是否会崩塌?这是摆在日本面前的第一重挑战。有人不禁发问:既然东南亚与东欧也有技术人才,为何独选印度?

10

答案在于前期调研结果:2023年日本考察越南时发现,当地工程类毕业生的日语能力合格率仅有12%,难以满足企业即时用人需求。



11

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虽具备一定技术水平,但总人口基数小,每年可输出的适龄劳动力不足10万人,远不足以缓解日本数百万级别的用工荒。

12

而印度的优势恰好精准对接日本所需。首先是庞大的人口体量——14亿人口中,每年有数十万工程专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15至34岁青年占比超过30%,相比之下,日本同年龄段人口占比不足20%,且呈逐年下滑趋势。



13

对日本而言,印度宛如一座潜力无限的人力资源宝库。其次,在语言与合作基础上也更具优势:印度IT产业成熟,TCS等大型科技公司早已在日本设立十余家分支机构,许多技术人员既能使用英语交流,又掌握基本日语,适应周期短、融合成本低。

14

更为关键的是生育水平差异显著:印度总和生育率稳定在2.0左右,接近人口更替线,意味着未来仍将保持稳定的劳动力供给。



15

而日本生育率仅为1.15,远低于维持人口规模所需的2.1标准,连现有结构都无法维系。日本的深层考量清晰可见:引入印度人才不仅能填补当下职位空缺,更能通过家庭团聚带动子女出生,逐步改善整体人口结构。

16

不过,印度并非毫无隐患的选择。多数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存在禁食牛肉、庆祝排灯节等宗教习俗,与日本饮食习惯及节日体系存在明显差异。



17

尽管种姓制度在现代社会已趋于淡化,但其背后的社会分层观念仍与日本强调集体协作、等级秩序的文化存在一定张力。要想让印度人在日本长久扎根,仅靠投入10万亿日元建设住房、学校远远不够,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深层次的文化融合。

18

事实上,民众对外来人口的抗拒情绪并非无端恐惧,而是源于对欧洲现状的深刻观察。2024年巴黎统计显示,当地新生儿中有60%为非洲裔或混血儿,塞纳河南岸街区遍布非洲风格杂货店,面包坊开始售卖非洲玉米饼,街头对话常夹杂法语与西非土语。



19

这种文化形态的变迁,正是日本社会最担心的未来图景。加拿大的情况更令人警觉:温哥华、多伦多部分区域印度裔人口比例已超三成,某些社区甚至设立印地语公共服务窗口,个别极端分子公开呼吁本地居民搬离所谓“印度区”。

20

英国的变化尤为直观:印度裔人口占比从1961年的0.1%跃升至如今的3%,伦敦部分地区印度裔居民比例突破30%,现任首相即为印度裔后代,印度背景政客在议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甚至能推动有利于印度利益的政策议程。



21

日本网络曾广泛流传一幅1932年的德国讽刺漫画,描绘“百年后的法国”舞台上白人表演,台下观众全是黑人。当时只是虚构嘲讽,如今却仿佛成了西欧现实的预言。

22

根据2024年日本民调数据,72%的国民认为,当外来人口比例超过10%,将直接威胁大和文化的存续。而目前日本外籍居民仅占总人口2.3%,如此低的文化容忍阈值,使得公众对引进50万印度人的计划普遍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



23

但日本别无选择。当前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619万,占全国总人口29.4%,几乎每三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其中有四分之一仍在工作岗位上奔波。这930万名老年劳动者,实际上支撑着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

24

倘若这些银发族集体退出职场,养老机构将面临护工短缺、工厂机器无人操作、出租车系统瘫痪的局面,整个社会运行将瞬间陷入停滞。这种“不引进移民等于慢性死亡,引进移民又恐被文化反噬”的两难境地,使日本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困境。



25

全球发达经济体似乎都无法逃脱这一循环: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低;生育率越低,越依赖外部劳动力;而移民越多,本土文化就越容易被稀释。

26

瑞典便是典型案例。该国曾以高福利著称,但在大量接收中东移民后,文化摩擦频发,本地居民与新移民之间的对立不断加剧,甚至影响到政治格局的稳定性。这正是日本极力想要规避的命运。



27

日本也曾试图通过内部激励提升生育水平。2024年,政府将每位儿童每月育儿补贴由1.5万日元提高至3万日元,但生育率仅上升0.02个百分点,收效甚微。

28

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生育逻辑的根本转变:在农业社会,孩子是家庭的劳动力资产,多生意味着多一份生产力。



29

而在今天,孩子已成为纯粹的消费型支出。日本普通家庭养育一名子女,从幼儿园直至大学毕业,即便不计算课外辅导费用,总开销也高达2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0万元)。

30

加之职场环境严苛,年轻人普遍面临“996”工作制,女性一旦怀孕便可能遭遇职业中断甚至解雇风险,谁还敢轻易组建家庭?反观印度、非洲等地,由于缺乏完善养老机制,子女仍是主要的养老保障,农村家庭生育五六个孩子并不罕见。



31

没有健全的社会养老体系,只能依靠后代赡养,由此形成“越贫困越生育、越生育越贫困”的恶性循环。而这一循环所催生的人口盈余,与发达国家的人口枯竭之间形成了巨大势能差,促使人口自南向北、由穷国流向富国,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32

东京大学的一项研究预测指出:若仅依靠印度移民维持人口总量,日本至少需要连续引进200万人,方能达到动态平衡,远高于当前50万的规划规模。



33

这意味着,眼下这场50万人的引进计划,不过是权宜之计。真正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本国年轻人不愿生育的问题——降低育儿成本、完善托育服务、保障女性职业发展权利、减轻工作压力。

34

毕竟,文明的延续从来不是靠外来者的加入,而是取决于本土人民是否愿意继续繁衍后代。这场50万印度人赴日的行动,本质上是日本在生存压力与文化守护之间做出的艰难妥协。



35

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所有高度发达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当经济增长与人口再生产脱节,当本土传统遭遇多元文化冲击,如何在开放与坚守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才是真正的考验。

36

而最终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一个能让生育重新变得值得的社会制度之中——唯有让年轻一代敢于生、愿意养,文明才不会断流,国家才真正拥有明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牛鬼蛇神现原形!刘欢女儿大婚不到24小时,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牛鬼蛇神现原形!刘欢女儿大婚不到24小时,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牛牛叨史
2025-10-31 14:32:11
开房事后临时涨价,男子拒付,女子谎报遭强奸被判12个月缓刑监视

开房事后临时涨价,男子拒付,女子谎报遭强奸被判12个月缓刑监视

可达鸭面面观
2025-10-29 10:33:02
“荒诞”的事一直在发生,老百姓还能撑多久?

“荒诞”的事一直在发生,老百姓还能撑多久?

槽三刀
2025-11-02 22:33:59
保级大战踢成了友谊赛,乔老板的赢球奖不能只发给青岛海牛

保级大战踢成了友谊赛,乔老板的赢球奖不能只发给青岛海牛

姜大叔侃球
2025-11-02 17:55:47
最快美术生,李大林2小时11分26秒获得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最快美术生,李大林2小时11分26秒获得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懂球帝
2025-11-02 12:39:30
乌克兰特种部队机降红军城后遭团灭!俄方不解:怎么会这样用兵?

乌克兰特种部队机降红军城后遭团灭!俄方不解:怎么会这样用兵?

阿龙聊军事
2025-11-02 19:19:15
最可能对俄开战的10国,大鹅的世仇占一半,前三名和大鹅必有一战

最可能对俄开战的10国,大鹅的世仇占一半,前三名和大鹅必有一战

黑洞观星
2025-11-01 16:10:09
医院抓小三后续:男子年入百万,单位电话被打爆,原配身份有来头

医院抓小三后续:男子年入百万,单位电话被打爆,原配身份有来头

鋭娱之乐
2025-11-02 08:22:31
医生提醒:70岁以上老人,宁吃热乎馒头喝稀粥,也别碰4类食物

医生提醒:70岁以上老人,宁吃热乎馒头喝稀粥,也别碰4类食物

医学原创故事会
2025-11-02 23:46:04
有人账户余额全没了!警方紧急提醒:卸载!卸载!内江人注意!

有人账户余额全没了!警方紧急提醒:卸载!卸载!内江人注意!

创作者_1479191106636
2025-11-02 20:13:51
复出即巅峰!全红婵时隔183天王者归来,夺冠实至名归,超级自信

复出即巅峰!全红婵时隔183天王者归来,夺冠实至名归,超级自信

君马体育
2025-11-03 04:49:55
德转列右边锋身价榜:亚马尔2亿欧居首,萨卡第二奥利塞第三

德转列右边锋身价榜:亚马尔2亿欧居首,萨卡第二奥利塞第三

懂球帝
2025-11-03 02:51:32
紫牛头条|土木工程硕士摆摊卖创意烧饼,“小孩哥”“小孩姐”成了他最忠实的粉丝

紫牛头条|土木工程硕士摆摊卖创意烧饼,“小孩哥”“小孩姐”成了他最忠实的粉丝

扬子晚报
2025-11-02 22:05:59
孔蒂质问小法:你们赛前就是这样准备的吗?你教队员假摔了吗

孔蒂质问小法:你们赛前就是这样准备的吗?你教队员假摔了吗

雷速体育
2025-11-02 12:47:23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0-28 09:12:19
成“老赖”不到72小时,于谦资产被扒底朝天,杨议的话有人信了

成“老赖”不到72小时,于谦资产被扒底朝天,杨议的话有人信了

科学发掘
2025-10-31 14:06:52
220亿即将用尽?深铁对万科的借款加上了额度和增信要求

220亿即将用尽?深铁对万科的借款加上了额度和增信要求

观点机构
2025-11-03 00:30:14
趁着不少人还在观望,中国家长迅速出手,不到300万把文京区卷成“新海淀”

趁着不少人还在观望,中国家长迅速出手,不到300万把文京区卷成“新海淀”

掘金日本房产
2025-11-02 18:05:23
高中时期你经历过哪些炸裂事迹?网友:大家的青春都这么污的吗

高中时期你经历过哪些炸裂事迹?网友:大家的青春都这么污的吗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0-03 00:20:08
夺冠,全红婵还能回国家队?复出首秀夺冠,谁注意她体型变化

夺冠,全红婵还能回国家队?复出首秀夺冠,谁注意她体型变化

乐聊球
2025-11-02 21:45:47
2025-11-03 05:43:00
北纬的咖啡豆 incentive-icons
北纬的咖啡豆
见过花开的人,便会懂得风的温柔
2798文章数 2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家居
手机
教育
数码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风扇版确认:五款机型同台竞技,18号见!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新词新词!!!来看看什么叫做“报格”!!!

数码要闻

麒麟9030处理器突然曝光:1+4+4六核狂飙,可惜工艺不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