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小米冲破护栏坠海,司机遗体打捞上岸,米粉质疑放大品牌想干啥?

0
分享至



一辆白色轿车在码头缓慢前行,前轮触碰到路边基石,刹车灯亮起,却未能阻止车辆继续前进,最终坠入茫茫大海。

10月9日凌晨4时,福建平潭澳前码头,一辆小米SU7在车辆稀少的环境中,脱离正常行驶道路,冲破路边护栏坠海。

救援人员迅速赶往现场,根据痕迹和目击者描述锁定沉车区域,调来大型设备展开打捞。

上午8时,事故车辆被吊出海面,驾驶员已无生命体征。 平潭海事局工作人员证实,搜救工作已经结束,相关部门正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从监控视频看,事发时有三个关键细节:车辆以较慢速度行驶,和车库中行车速度差不多;前轮碰到约20公分高的障碍物瞬间,刹车灯亮了;车子继续前行,未按刹车动作停车。

车辆在悬空时驾驶员曾采取刹车措施,但此时车轮已经离地,刹车系统无法产生有效制动力。

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片区管理局工作人员透露,事发地点有围栏样设施阻挡,但车辆还是冲了下去。 “一下去整辆车都沉到水里去,要不了几分钟就没了。车辆下去的时候,整个玻璃都破了。”

事故路段仅有30厘米高的路基石作为防护,且夜间无照明及警示装置。 这些环境因素或许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这起悲剧在舆论场中引发了超出事故本身的讨论。 不少网友注意到,多家媒体在报道此事时,特别强调了事故车辆的品牌小米SU7。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像只有小米事故会标注小米品牌,其他都是一辆车。” 这种观察引发了关于媒体报道是否公平的质疑。

在交通事故中,品牌通常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驾驶行为、路况、环境等往往更为关键。 然而,在这起事件的传播中,“小米”成为了一个显眼标签。

对此,有评论认为,新闻报道中特意强调“小米车主”的身份并不妥当。 为何其他交通事故不点出品牌,唯独小米事故需要特别标明?

一部分网友专注于分析事故本身的技术问题:“车头都悬空了才开始刹车,这好像跟车没啥关系,换个别的车一样的结果。” 这种观点认为,车辆悬空后刹车已无法发挥作用,是物理规律使然。

另一部分网友则质疑车辆的安全性:“刹车?这不轮子都离地了才踩的刹车吗”; “已经踩了刹车,为啥没有瞬间刹停?”

与此同时,还有网友将矛头指向了品牌本身:“国内的电车科技感十足,但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真不足啊”。 这种批评已经超出了本次事故的具体情境,上升到了对整个电动车行业的质疑。

小米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入局者,其产品自发布之初就备受关注,既有期待也有质疑。 这种高度关注无形中放大了其事故的影响力。

有网友道破了这一现象:“别的品牌一样有车祸死亡,没人关注,为什么专说小米?” 这一质问,直指舆论场中的选择性关注问题。



回顾以往的交通事故报道,确实鲜少看到其他汽车品牌被如此突出标注。

对于传统燃油车事故,媒体通常使用“一辆轿车”或“一辆SUV”等通用描述,很少在标题中直接点明品牌。 然而,对于小米这样的新兴电动车企,事故报道往往会在显著位置标明品牌信息。

这种差异化的处理方式,不禁让人怀疑,在交通事故报道中,到底应该如何体现品牌信息? 是应该一视同仁,还是有所选择?

如果认为品牌信息与事故分析有关,那么所有事故都应标明品牌;如果认为无关,那么为何独独对小米例外? 这种双标对待,无疑损害了媒体报道的公正性。

无论什么品牌,事故首先是悲剧。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而不是借此攻击一个品牌。

更重要的是,在这场舆论风波中,最该被记住的逝者反而被遗忘。

一个生命的逝去,不该成为网络论战的工具。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是找出事故真相,改进安全隐患,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当上男搓澡工后,才知道原来富婆的生活这么多姿多彩

当上男搓澡工后,才知道原来富婆的生活这么多姿多彩

萧竹轻语
2025-09-05 17:16:41
狂揽130亿!开店9103家,这家隐秘的百亿帝国,正闷声发大财

狂揽130亿!开店9103家,这家隐秘的百亿帝国,正闷声发大财

品牌观察官
2025-07-23 01:12:46
2025-11-02 07:24:49
眼光很亮 incentive-icons
眼光很亮
一个没有感情的小伙子
2561文章数 94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手机
健康
旅游
艺术
亲子

手机要闻

疑似OPPO Find X10被曝光:2亿潜望镜确认加持,其他厂商怎么玩?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旅游要闻

馆藏文物超10万件 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艺术要闻

郑丰林:中国当代年轻女画家

亲子要闻

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能感受 领域 感激,不接受的只是方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