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休学半年后终于“重生”:我们踩过的“坑”,希望你不再重复

分享至

01

女儿今年14岁,读初二。去年,因为情绪问题,她开始请假,渐渐发展到不去上学。

她从小成绩很好,上了重点初中后,因为学业压力陡增,她变得焦虑,消极,出现睡眠障碍。

不是担心自己考不好,就是早晚被落下,整个人都很紧绷。

那个时候,我虽然意识到了不对劲,但始终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女儿慢慢适应就好了。

就算成绩不理想,我也会不断给她加油打气,安慰她下次肯定没问题,你一定能考好。

但不管我怎么鼓励,女儿都情绪低落,每天都因为一些小事紧张烦躁。

她会跟我抱怨,上课老师讲的太快,她很着急;答完卷子才发现了一个错误,很崩溃......

时间久了,我的耐心也耗尽了,开始听不下去:

怎么一点小问题,到你那里就是天大的事儿?这点压力都接受不了,以后还能干点什么。

慢慢的,女儿的吐槽减少了,厌学问题却更严重了。

她开始频繁说自己头疼,胸口疼,肚子疼,请假不去上学。

一开始,我非常紧张,以为女儿是生病了。可检查个遍,却啥事没有。

这让我怀疑,她是不是变堕落了,厌学了,才撒谎找理由,不肯上学。

可不管我怎么劝,甚至责骂,女儿都不肯去上学。最后甚至哭着说,再逼她,就让我们后悔!

恐慌和无奈之下,我只能给她请了长假。



请假在家的日子,女儿彻底堕落躺平了。

每天除了玩手机,就是看小说,短视频,沉迷在网络世界里。

生活节奏也全被打乱,晨昏颠倒,我早上6点起床,她才刚刚睡觉。

吃饭完全看心情,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候三餐之外还要加宵夜。

看着女儿这副完全摆烂,像个废人一样的状态,我真是急的不行,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原本以为,只要给她一些时间,女儿就能修复情绪,重新返校上学。

可两个月过去了,女儿不仅没有任何积极改善的苗头,反而好像习惯了这种躺平的日子,怡然自得。

看她心情不错时,我也曾提起上学的话题。

可女儿立刻就情绪烦躁,躲回房间,连续好几天都抗拒交流。

花样年华的孩子,没在学校认真求学,却在家里过上了躺平摆烂的生活。

再这样下去,不仅学业会彻底耽误,跟社会脱轨,可能连身心健康都难以保证!那女儿的人生,就废了!!



02

那段日子,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我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课,也咨询了很多老师。

我也明白一个事实——孩子可以请假休学,但不能让孩子进入“躺平式休学”的状态!

“躺平式休学”对孩子危害极大,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复学进度,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啥叫“躺平式休学”?指的是:

孩子在休学后,陷入长期昼夜颠倒、封闭社交、沉迷虚拟世界、回避现实责任的状态,看似“休息放松”,实则是在不断消磨孩子的心理能量!

表面上看,孩子休学在家,无心学习,想睡到几点起,玩玩手机,也不算什么。

但核心问题在于,这种躺平式的休学,会形成三个恶性循环:

1、生物钟紊乱,加剧抑郁情绪

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会导致血清素分泌异常,直接诱发或加重抑郁焦虑情绪,造成“睡不着→起不来→更颓废”的死循环。

2、社交回避,导致现实感丧失

脱离学校,窝在家里回避社交,人际交往能力和需求,都在急速萎缩,语言表达也会削弱。

虽然虚拟世界(游戏、短视频)带来的即时快感,能麻痹痛苦,但面对现实时的落差感,也会更强烈。

3、无价值感,吞噬康复意愿

长期在家躺平,自我认知会逐渐扭曲,陷入到无价值感的状态里。

“别人都在进步,只有我停滞了”的恐慌,会催生孩子更加恐惧逃避,长期的无价值感,还可能引发孩子对自己未来的绝望。

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越久,带来的危害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在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被家长无条件“纵容”的休学孩子,想再复学,难度极大。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女儿在家休学的时间越久,越畏缩退化,更加抗拒返校上学了。

想要阻断孩子的躺平式休学,家长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迫孩子复学,这反而会加重抗拒。

而是应该从建立“最小的安全框架”做起,用“微小秩序感”来对抗失控,重建孩子对生活的掌控力。

为此,我分了三个阶段来引导女儿,终于成功把她拉出来躺平休学的泥沼,顺利返校!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