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房一定要消杀到位,常量务必做到喷湿打透,特别注意墙角、柜后等隐蔽部位,不留任何死角!”晨光熹微中,党员朝哥已经到村,作为礼乐街道英南村消杀队队长的他正在整理消杀装置,给队员们分配当天的任务。随着消杀队员们整备到位,英南村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
![]()
自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
英南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
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
以群众工作为抓手
创新推行“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群防群控”的
立体防控模式
通过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方法、
发动群众参与等举措
构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
![]()
![]()
整改前(左图)、整改后(右图)
![]()
![]()
整改前(左图)、整改后(右图)
多措并举
打造立体防控“组合拳”
消杀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举措。英南村发挥党群同心优势,组建起一支由党员、村组长和群众构成的22人村消杀队。他们与支援公安力量、区直消杀员并肩作战,实行监督员与消杀员组合搭配的工作模式,既确保消杀作业规范到位,又实现了全过程质量监督。
![]()
为切断蚊媒疾病传播链条,实行全时域覆盖消杀,除每日固定时段集中消杀外,安排机动人员在全村范围内巡回检查、重点补喷,尤其是强化河涌两岸及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场所、阳性病例核心区域地段消杀除蚊。同时,还创新使用无人机对闲置房屋屋顶、背街小巷等人员难以触及的卫生死角进行360°无死角消杀。
![]()
面对本村河网密布、封闭冷巷和空置屋数量较多、楼顶种植绿植较多的实际情况,英南村推行集团式作战模式,以网格为单位,以里、巷为最小单元每日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拍照上传工作群。
![]()
![]()
对于能够快速解决的问题,当场处理、就地消化;对于工程量较大的任务,则先行归类,随即调配人力和车辆机械集中处理。通过清单式、销号式的作战模式握指成拳,实现立行立改,一体推进疫情防控与人居环境整治。
![]()
自7月以来,英南村组织入户巡查3000余次,累计清理楼顶75处,完成空置房清杂112间,清除住宅巷道杂物杂草、积存垃圾、卫生死角等黑点350余处,拆除危房8间,拆除213条封闭冷巷围挡,并对下水道排水口安装防护装置,投放倍硫磷药包6800余份,每日出动3船次清理河涌,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空间。
![]()
![]()
整改前(左图)、整改后(右图)
![]()
![]()
整改前(左图)、整改后(右图)
党群同心
村民厂企齐参与
“作为一名党员,这个时候就必须站出来。”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谭伯一边清理着巷道里的积水一边说道。在防控一线,总能看到党员身影,他们积极履行着党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带头开展上门排查,宣传防护知识,协助清理村民家中积水杂物。截至目前,已有10余名党员志愿者加入防控队伍,成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
党组织的触角不断延伸,发动村内各厂企积极参与防控工作。目前全村共有69家厂房已配齐专业消杀设备和人员、落实“一日两杀”要求,企业参与、共建共享的良性局面不断形成。
![]()
宣传服务工作也取得积极成效。线上,以村联络组为单位建立7个微信群,及时转发防护要点、消杀工作安排等信息,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线下,除了村广播、电子显示屏、横幅、海报等传统方式,通过上门派发宣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把防控知识送到每家每户,累计发放宣传单页5000余份。上门过程中同步做好防蚊物资派发工作,为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现场演示灭蚊烟片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持续跟踪定期检查物资情况,目前统筹派发蚊香1000余盒,灭蚊烟片35000余片。此外,在村口、公园等人流密集处设置8个便民服务点,为村民提供喷洒蚊怕水、物资发放等服务。
![]()
![]()
“最近蚊子确实少多了,”刘叔在入户时感慨道,“这几天在院子里乘凉都没被蚊子叮,你们干得这么辛苦,我们自己也得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才行。”在宣传服务和集中整治的氛围感染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形成了群防群控的生动局面。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陈婵 通讯员/彭慧媛)

![]()
![]()
![]()
![]()
![]()
![]()
![]()
![]()
![]()
关注【江海高新发布】
读懂高新 关注江海
新闻资讯 一手掌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