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5年10月9日,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全国首个院内处方在北京高博医院成功落地。
在EGFR突变晚期NSCLC的治疗征途上,每一次的突破都承载着无数患者的希望。继埃万妥单抗今年5月实现全国首方后,其“黄金搭档”兰泽替尼于10月9日在北京高博医院开出全国首张院内处方,正式开启联合靶向治疗新时代。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体现了创新药物可及性的加速,更预示着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有望迎来更长生存、更高质量的生活。
精准出击|兰泽替尼首方落地,为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5年10月9日,北京高博医院胸部肿瘤科秦莉莉主治医师为一名EGFR 19外显子缺失的晚期NSCLC患者开具了兰泽替尼的全国首个院内处方,并联合埃万妥单抗启动治疗。该患者术后两年出现多发转移,传统治疗手段已难以为继。面对这一治疗困境,高博医院胸部肿瘤科团队基于全面的病情评估与精准的分子诊断,果断采用兰泽替尼联合埃万妥单抗这一前沿方案,为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此次首方的顺利执行,不仅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突破性选择,也标志着MARIPOSA研究的成果正式从临床试验走向真实世界,惠及中国患者。
作为第三代EGFR-TKI,兰泽替尼具有卓越的中枢神经系统穿透力以及能够强效抑制T790M等耐药突变。而在MARIPOSA研究中,其与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埃万妥单抗的“强强联合”,展现出超越当前标准治疗的显著疗效,为EGFR突变NSCLC的一线治疗树立了全新标杆。
数据突破| MARIPOSA研究可刷新EGFR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生存记录
MARIPOSA研究数据证实,兰泽替尼联合埃万妥单抗在疗效上实现了全面突破。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联合治疗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0%(HR=0.70;P<0.001)[1]。更重要的是,2025年公布的最终总生存期(OS)分析显示,联合组中位OS超49个月,较对照组36.7个月延长超过1年(HR=0.75;P=0.005);联合组的24个月和36个月OS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基于多种预测模型,兰泽替尼联合埃万妥单抗方案预计中位OS可达到57.7个月[2]。同时,联合组的完全缓解(CR)率实现翻倍,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25.8个月,较奥希替尼延长9个月,意味着患者不仅能活得更久,更能获得更深、更持久的肿瘤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兰泽替尼联合埃万妥单抗成为亚洲人群中唯一实现OS显著获益的一线治疗方案,风险比(HR=0.75)与整体研究人群高度一致,降低25%的死亡风险。此外,亚洲亚组中联合治疗的中位PFS达到27.5个月,显著超过对照组9.2个月(HR=0.65)[3]。
高博速度|创新疗法快速落地,引领临床科研前沿
作为国内研究型医院模式的积极探索者,北京高博医院始终致力于打通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与临床应用的全链条闭环。医院以患者为中心,聚焦前沿疗法的可及性,充分发挥其在临床试验设计、真实世界研究、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面的专业优势,真正实现“科研反哺临床、临床驱动科研”的良性循环。此次兰泽替尼的快速落地,正是这一创新生态高效运转的生动例证。
此次首方的成功实施,不仅是北京高博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也为中国肺癌治疗的创新发展树立了新标杆。未来,随着更多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这一联合方案有望惠及更广泛的EGFR突变NSCLC患者,推动中国肺癌诊疗水平迈向国际领先行列。
秦海峰主任指出:“兰泽替尼联合埃万妥单抗作为EGFR晚期一线治疗的新标准,不仅CR率翻倍,而且PFS和OS显著更优,是该类患者亚洲人群唯一OS显著获益方案,中位OS较奥希替尼预计延长超12个月,并有望达到57.7个月,创造了该类患者Ⅲ期临床OS显著获益最长记录。北京高博医院作为北方地区首家临床科研型医院,在创新药落地和新药研发上都处在国内领先、国际前沿。埃万妥单抗在5月完成全国院内首方,此次兰泽替尼第一时间落地高博医院,再次彰显高博速度。”
专家简介
![]()
秦海峰 教授
北京高博医院 胸部肿瘤科&免疫治疗科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 胸部肿瘤科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会员
北京商务战略研究院医学发展与创新研究所所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理事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科普教育专委会名誉主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呼吸道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免疫治疗专委会常委
全军中医药学会心身专业委员会常委
i Hope医学创始人
Gulf Medical University荣誉教授
青岛中非商会首席医疗官
科普中国专家
肿瘤免疫治疗共识专家组成员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特约作者,
JCO
中文版免疫专刊副主编,《中国肺癌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癌症》,《Cancer Neuroscience and Surgery
》 特邀审稿人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于实体肿瘤的综合治疗,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微创治疗及姑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国内首个TIL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国际会议poster 23项;SCI论文91篇,H因子21;专著24部
参考文献:
[1]Cho BC, Lu S, Felip E, et al. Amivantamab plus Lazertinib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EGFR-Mutated Advanced NSCLC. N Engl J Med. 2024;391(16):1486-1498.
[2]Cho BC, Lu S, Felip E, et al. Overall Survival with Amivantamab–Lazertinib in EGFR-Mutated Advanced NSCLC. N Engl J Med.
[3]Lu S , Byoung CC, Jong-Seok L, et al. Amivantamab Plus Lazertinib vs Osimertini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Among Asian Patients With EGFR-mutate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ARIPOSA Subgroup Analysis. 2023 ESMO Aisa. LBA10.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