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春秋,她的教育履历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陪伴她的是晨光里的备课笔记、暮色中的批改红笔,是讲台上重复了无数次的知识点,更是学生作业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这条平凡的教育路,她走得坚定而温暖,先后荣获“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刻入了每一段与学生相伴的时光。她,就是汉滨区西关小学教师王群。
勤勉不辍,让课堂成为成长的乐园
“勤于学习的人,才能乐于施教”是王群老师的教育信条。她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机会,在名师示范课上专注记录,专家讲座中认真梳理。回到课堂,她反复实践反思,她坚持“语文课不只是教生字词,更要传递文化温度”。
![]()
带着这份思考,她在教学中不断深耕。备课时她摸清每个学生的基础与特点;课堂上,她将古诗词编成旋律,让孩子们在哼唱中读懂诗意;组织情景剧,让学生触摸人物情感;带领学生观察自然,把生活细节化作作文素材。她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知识在故事与活动中悄然流淌。正如学生在作文里所写:王老师像妈妈一样温柔,更像灯塔,总能帮我们找到方向。
育人为先,用真心浇灌每颗种子
王群老师深信,教师的职责不只于传道授业,更在于引导学生成为正直、温暖的人。她像细心的园丁,用爱心、耐心与责任心呵护每棵“幼苗”。
![]()
面对后进生,她从不说“你不行”,而是制定专属学习计划:多一次鼓励提问,多十分钟单独辅导,多一句“有进步”的批注。渐渐地,自卑的孩子眼中有了光。处理矛盾时,她不当“法官”评判对错,而是引导换位思考。在她的班级里,不仅学业成绩名列前茅,更洋溢着“家”的温暖。
![]()
她常说教育是“慢”艺术,是“心”工程。曾有个叫小左的男孩,学习基础薄弱,自制力差,是全校出名的“头疼学生”。接手这个班后,她没有批评指责,而是观察发现他热心助人的优点,将班级“图书管理员”的任务交给他。每次小左犯错,她都先帮助平复情绪,再分析问题;每次进步,都在全班表扬。渐渐地,小左课堂上不再插话,还会主动维持纪律,期末获得了“进步之星”。毕业那天,他拉着王老师的手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不让你失望。”这样的师生情谊,成了她教育路上最珍贵的收藏。
家校共育,以敬业奉献续写初心
王群老师深知,孩子的成长需要家校携手。她用心搭建沟通桥梁:她积极与青年班主任分享班务管理的经验;家长会上为每个学生准备成长报告;微信群里分享课堂表现和学习贴士;利用假期家访,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在她的努力下,家长成了教育的“同盟军”。
![]()
三十年来,她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带病上课、周末加班、深夜与家长沟通已成常态。被问及“这么拼值得吗”,她总是微笑着说:“看到孩子们的进步,看到他们不舍的眼神,一切都值得。”是啊,教室里渴望知识的眼睛,学生们的每一点成长,就是她坚守的理由。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王群老师的三十年,在三尺讲台上书写了动人的教育故事。她用爱心浇灌幼苗,用智慧启迪心灵,用奉献诠释初心。如今,她依然活跃在教学一线,青丝渐染,目光如初。她说,只要还能站在讲台上,就会继续做学生的朋友,在“慢”与“心”的教育路上,继续散发光与热,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一名人民教师的荣光。(徐红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