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0日),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满100年。从1925年乾清宫前“故宫博物院”匾额高悬,昔日帝王禁苑变为全民共享的文化圣殿,如今,它不仅是世界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更成为首都学子研学的重要场域,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联盟共建·资源共享
大中小学大思政课讲进故宫
2024年4月,由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指导,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等30余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单位,将“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讲进了故宫。
“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自2023年启动以来,陆续打造了“古都新青年·最美中轴线”博物馆参访、“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进校园讲座、“中轴线与中国式现代化”口述史访谈等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教育”协同育人的思政新路。此外,还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联盟,带动全国大中小学校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文化传承与素养提升的同频共振中,为新时代教育变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校本经验。
数字赋能·创意再生
故宫文化的青春表达
在数字技术与跨学科融合的推动下,故宫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皇家庭院,而成为学生们灵感迸发的创作现场。
德胜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以故宫为“生动课堂”,在前期课堂学习与场馆浸润的基础上,开展了一场“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新”的深度对话。
他们用镜头捕捉琉璃脊兽与纹饰特写,解构建筑智慧与历史脉络,将传统符号进行现代转译。通过短视频创作,同学们不仅完成了从脚本撰写到拍摄剪辑的全流程实践,更在校园展览中将创意作品“变身”为实体文创,实现了“从文化认知到创新传播”的学习闭环。
各学科协同构建的“文化解码工具箱”发挥了关键作用:历史学科奠定文化根基,语文课程负责脚本创作,信息技术实现数字赋能,美术教育强化视觉构图,音乐学科完成声画融合。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字化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更让故宫文化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生。
同样注重创意表达的还有五一小学晋元庄分校。
六年级学生在信息课上使用iMindMap软件制作故宫思维导图,将前期对故宫历史、建筑、故事的广泛学习系统化、可视化。
而当“故宫文化”与“非遗技艺”相遇,更是迸发出绚烂的火花:掐丝珐琅、玻璃杯彩绘、布包作画、剪纸……同学们从故宫建筑与纹样中汲取灵感,将传统美学融入现代生活用品,实现了“艺术与历史”“科学与美学”的跨学科融合。同学们制作玻璃杯时在彩绘中融入了《千里江山图》的青山元素,光线透过彩绘呈现出独特的光学效果;制作的掐丝珐琅以金属丝勾勒出故宫纹样的华丽;布包作画则让文学与美术在布面上交织行走。
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近距离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更在创造性转化中理解了文化的延续性与时代性。
行走中轴·沉浸研学
紫禁城里的历史课堂
除了数字与创意,更有学校选择以“行走”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紫禁城的空间脉络,在实地探访中完成对历史文化的“沉浸式学习”。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的学生以“走在紫禁城的脊梁上”为主题,沿故宫中轴线开展人文游学。
从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到后宫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同学们在恢弘建筑中解码中华文明基因,感受六百年紫禁城的厚重与智慧。在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的背景下,这次中轴行走更显意义深远。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探访:金水桥在水系中的构成与意义?宫殿建制与色彩如何体现古代美学?乾清宫“正大光明”匾背后的权力传承机制?正殿楹联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通过实地观察与亲身体验,课本知识变得鲜活而深刻。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同学们同样以中轴为主线。
学生们从午门进入,细致观察金水桥上的蟠龙祥云纹与莲花纹,理解其象征意义——龙代表皇权威严,莲花寓意清廉正直。在太和殿前,他们发现了香炉造型中的鳌与仙鹤,寓意长寿;神兽“霸下”实为排水口,体现古人在防洪设计上的智慧;汉白玉日晷则成为地理知识的实践教具,同学们通过观察晷针投影,理解古人利用日影计时的巧思。
丰台区方庄小学的研学活动同样聚焦“学生视角”,在讲师带领下阅读故宫这本“立体史书”。
孩子们沿中轴线行走,聆听太和殿“十脊兽”的独特象征、72根金丝楠木柱的来之不易,感受榫卯结构、斗拱飞檐中的匠心智慧。红墙黄瓦不再只是图片,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历史现场。
在这场以故宫为载体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生们不仅是文化的接受者,更是文化的诠释者与传播者。通过“兴趣激发-前置学习-场馆研学-成果产出”的全场景育人模式,学校实现了从文化认知到创新实践的教育闭环。故宫,这座满是积淀的文化宝库,正以青春的方式被重新打开、重新讲述、重新传承。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来源:各校微信公众号 中新网
编辑:姜思瑶
校对:郜子雁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常悦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