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风华(原黄陂观察、陂人陂事),黄陂原创良心公众号,用心观察黄陂,用情推介黄陂
![]()
文章导读:
黄陂2035规划里,前川和宋家岗是黄陂的两个中心
但武汉市的规划里,前川的地位如何呢,武汉市是不是已经放弃了前川呢?
本文,将从《武汉总体规划2021-2035》对郊区卫星城的定位来探讨这个问题(小编才疏学浅,观点难免有错误之处,欢迎各位在文章后留言讨论)
前川,目前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只有13平方公里左右
黄陂
两个建设模式
中国城市基本上有两个建设模式,一个是摊大饼,一个是多中心。
所谓的摊大饼建设,就是从城市建成区的边缘开始向外拓展(城市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向外扩展,道路和建筑逐渐向四周延展,形成一片广阔的区域)。
这种建设模式的好处是可以节约建设资金,让新城能够享受到老城的一些配套(比如说汉口的后湖新城,刚开始的时候,武汉市不需要建设什么水厂、医院之类,可以直接利用原来发展大道和建设大道以内的相关配套。)
摊大饼的缺点在于容易患上大城市病,交通拥堵,空气不好,人口密度太高、居民需要跨区上班
![]()
另外一种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类似于光谷和武汉经开一样,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建是一座新城(多中心模式则呈现出多个城市核心区域,这些核心区域通过交通网络紧密连接,各自拥有独立的发展空间和功能区,呈现出均衡而有序的城市布局)。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新城规划更好,能实现产城一体化,居民在家门口就医,不用千里迢迢跑到别的地方去上班。城市的交通不会那么拥堵。
多中心发展模式的不足,就是说新城在一张白纸上修建,政府投资巨大(一个城市,10个新城中,只有1、2个修得可以,毕竟资金有限)
![]()
了解了这两个基本的城市拓展模式以后。我们就可以看来看一看黄陂的城市建设模式了
很显然,盘龙城属于摊大饼模式。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盘龙城和汉口之间隔着一条府河),盘龙城并没有享受到汉口市区的配套(也就是说黄陂需要为盘龙城投巨额资金在配套建设上面)
前川,理论上应该是武汉北部的新中心,有自己的商业、工业和金融服务业,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完全不是那个事。
武汉市的郊区建设,既不像摊大饼,也不像多中心。郊区在配套方面普遍存在不足,新城做不到产城一体化,导致大批教区人每天需要长途通勤去市区上班
![]()
光谷和经经开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光谷基本上能够实现大部分人在家门口就业,武汉经开的话,大约有一半人可以在家门口上班。
黄陂
![]()
上图,为武汉市对三环外几个新城的定位图
武汉市三环外,有八个行政区和功能区,也就也就是说有8个区政府所在地。武汉市2035年总规里对这八个区政府所在地定位就完全不同,等级分明。
定位最高的是江夏县城纸坊和武汉新城光谷东,定位是武汉的组团中心,和汉口,汉阳和武昌的城市中心并驾齐驱
次一级(武汉城市副中心),包括了东西湖的吴家山,光谷的鲁巷,硚口的汉江湾,武汉经开的军山,长江新区的江湾,洪山区的杨春湖,黄陂的盘龙城(宋家岗)
再次一级,即区域中心,才看到了黄陂县城前川、新洲县城邾城,蔡甸县城蔡甸,汉南县城纱帽等(前川的地位和横店一般高)
很显然,在武汉市眼里,前川的地位是不如纸坊、吴家山、盘龙城等地方的,组团中心和城市副中心,武汉市会重点建设,前川这种区域中心,你们就自力更生,自生自灭吧
黄陂
有网友肯定会说,规划而已,不要当真!
规划这东西,很多时候确实在变化,有时候只会停留在纸上,所以规划当然不可全信
但规划和学历一样,你没有,代表你基本上进不了大门,比如考公,没有研究生学历你不会有什么希望。规划也是如此,你连规划都没进去,你这个地方怎么可能发展得起来呢,对吧
前川,还是黄陂的中心,但肯定不是武汉市的重点发展区域,对此,各位如何看呢,欢迎在文章后留言讨论
黄陂
黄陂
品读黄陂
黄陂
黄陂风华
从老百姓的视角观察黄陂
影响130万黄陂人的优质公众号
主编:黄陂散人
此位置广告合作,有意者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ana9141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