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这场决裂的根源,必须先戳破一个由西方媒体与部分国内自媒体精心编织的核心谎言:将执政的梦想党定义为 “亲俄政党”。
这套标签的唯一 “论据”,竟是梦想党创始人、亿万富翁比基娜・伊万尼什维利 “上世纪 90 年代在俄罗斯赚取了第一桶金”。可稍有常识便知,用 “发家地” 来判定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是极其懒惰且荒谬的逻辑 —— 这套逻辑连三岁孩童都难以说服,却被西方舆论当作 “铁证” 反复炒作。
![]()
不妨看看两个鲜活的反例: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因靠巧克力产业发家被称作 “巧克力大王”,而他的商业帝国起步阶段,核心业务正是向俄罗斯市场大量出口巧克力。若按西方的 “发家地逻辑”,波罗申科理应 “亲俄”,可他上台后却处处与俄罗斯针锋相对,几乎把俄罗斯往死里得罪;再看乌克兰政坛的 “天然气女王” 尤利娅・季莫申科,她的巨额财富完全建立在倒卖俄罗斯天然气的基础上,可她在总理任上与俄罗斯的博弈,同样到了 “你死我活” 的地步。
伊万尼什维利的履历,与这两人并无本质区别:他虽在俄罗斯发家,却从未在政治上对俄罗斯表现出任何亲近。恰恰相反,梦想党成立之初,其政治光谱清晰地定位为 “反俄亲西方” 政党;更具说服力的是,伊万尼什维利早在 2002 年就移民法国并获得法国国籍 —— 一个手持欧盟护照的人,被西方扣上 “亲俄” 的帽子,简直是对基本逻辑的侮辱。
显然,所谓 “亲俄” 标签,纯粹是一场用于抹黑的认知作战。其逻辑很简单:当无法从道义或事实上攻击对手时,就给它贴上一个 “最邪恶、最易煽动情绪” 的标签。在如今的西方舆论场中,“亲俄” 正是这样一个万能污名 —— 只要扣上这顶帽子,无论对方做什么,都能被曲解为 “俄罗斯的傀儡”。
但事实恰恰相反:梦想党不是 “亲俄”,而是 “亲格鲁吉亚”。它的所有决策,都基于格鲁吉亚的国家利益,而非任何外部势力的意志。而正是这份 “以本国为先” 的立场,最终让它与西方的战略利益发生了致命冲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