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谈判正在推进,加沙等了实在太久!
联合国专家与国际种族灭绝学者协会早已明确指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构成种族灭绝。至少6.716万人死亡、16.9万人受伤,90%的建筑损毁或倒塌,数千具遗体仍埋在瓦砾之下。
特朗普推动的协议虽明确了以军撤军、人质交换与援助开放等条款,但对190万流离失所的加沙人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
重建家园需要500亿美元与15年时光,治理真空暗藏派系冲突风险,而被战争摧毁的社会与心灵,更需跨越难以计数的障碍才能复苏。
联合国曾给出过预估,加沙重建需至少500亿美元,恢复宜居状态耗时不少于15年,而这一前提是以色列解除持续多年的非法围困。
停火协议虽承诺开放5个过境点供人道主义援助进入,但历史经验与现实条件都预示着重建之路布满荆棘。
![]()
加沙的基础设施已陷入全面瘫痪。私人住宅严重损毁或倒塌,50%—80%的自来水在抵达居民前就因管道破裂渗漏,仅半数医院能部分运转。
战争后以色列以"安全为由"长期限制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入境,导致当时承诺的重建资金仅落实30%,大量难民数年无法返家。
尽管欧盟已拨付2.37亿欧元人道主义资金,用于支持水卡车运输、社区厨房与临时学习空间等应急项目,但这与500亿的重建缺口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
更何况重建所需的 "软环境" 尚未形成,国际危机组织专家阿兹米・克沙维指出,以色列对加沙的物资管控权仍是关键变量。
停火协议中 "以军撤离后维持物资准入" 的条款缺乏强制监督机制,而美国、埃及、卡塔尔等担保国的协调效率尚待检验。
加沙民众对此充满忧虑:55岁的流离失所者萨娜・赫达・马哈茂德在帐篷中饱受高血压与糖尿病折磨,却连基础的凝血功能检测都无法完成。
![]()
巴以战争让加沙受到了太多创伤,战争中以色列蓄意袭击加沙安全部队,为当地秩序埋下隐患。
在埃及斡旋下哈马斯与法塔赫终于达成共识,同意成立由10-15名独立人士组成的联合委员会,负责战后加沙的卫生、教育、经济与重建事务,甚至管理拉法口岸这一关键通道。
![]()
但现实推进阻力重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坚持 "消灭哈马斯",美国则明确反对哈马斯参与战后管理,而联合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与权力边界仍在谈判中。
更深刻的分裂存在于巴勒斯坦社会内部。2007年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内战记忆尚未消退,如今流亡的法塔赫官员若在外部支持下返加沙,可能引发对哈马斯支持者的报复行动。
卡塔尔曾因斡旋无果暂停调解,埃及虽主导了和解进程,却仍需平衡西奈半岛安全与阿拉伯世界立场。
![]()
加沙的治理未来,不仅取决于巴勒斯坦两派的妥协,更受制于美以的战略意图与地区国家的博弈。
战争对加沙的摧毁远不止于物质层面。在代尔拜拉赫的临时学校里,300名孩子趴在帐篷尼龙布上听课,没有课本、缺少桌椅,这已是联合国 "重返学习" 倡议能提供的最好条件。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数据显示,加沙110万儿童中,无一人在战争期间正常上学,过去四年因疫情与冲突仅完成一学年课程,而85.8%的学校遭损毁,72.5%需全面重建。
![]()
心理创伤更成为难以愈合的伤疤。救助儿童会 2022 年的调查已显示,80% 的加沙儿童长期受抑郁与恐惧困扰,而战争持续至今,这一比例已大幅攀升。
无国界医生指出加沙的集体创伤远超近年任何冲突案例,1.7万名无人陪伴的儿童夜夜被噩梦纠缠,成人的精神状态同样濒临崩溃。
55 岁的萨娜・赫达因持续流离失所,高血压与糖尿病恶化,罕见的血液疾病因无法获得定期检测随时面临出血风险,却只能在帐篷中忍受病痛。
![]()
欧盟虽通过联合国机构提供心理援助,但在190 万流离失所者的庞大需求面前,这些努力犹如杯水车薪。
当停火协议的墨迹干透,加沙人终于能从防空洞里走出,却发现自己站在废墟与希望的十字路口。
![]()
战争留下的伤口或许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愈合,但只要国际社会不放弃责任,巴勒斯坦人不丧失希望,这片被炮火蹂躏的土地就仍有重生的可能。
正如埃及总统塞西所言,停火协议为地区打开了 "希望之门",但要让这扇门真正通向和平与正义,还需要所有方拿出对历史负责的勇气与行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