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司马懿在颍川士族中并未占据C位。
201年的第一次征召,和颍川士族没有丝毫关系,只是曹操报答司马懿父亲司马防的举荐之恩罢了。
但司马懿不想站队曹操,装病拒绝。
208年曹操再次征召,司马懿却接受了。
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
为何时隔七年,司马懿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难道真是因为害怕曹操的威胁吗?司马懿曾拒绝过曹操将其得罪,为何之后还能获得曹操的青睐重用?
![]()
青年司马懿
司马懿的出仕,显然不仅仅是曹操的威胁。
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曹操对使者说,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将他逮捕。司马懿听说后非常畏惧,只得就职。
其实司马懿虽然狡猾,但也绝非胆小怕事之徒。
他之所以接受第二次的征召,是因为举荐人换了。
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腢、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
现在举荐司马懿的是颍川士族领袖荀彧,这也就表明司马懿在颍川士族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被颍川士族当成了重点培养的未来之星。
这很大程度源于此前司马懿拒绝曹操征召的态度。
接下来司马懿与荀氏家族的关系迅速升温。
司马宣王常称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大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司马宣王见顗,奇之,曰:“荀令君之子也。近见袁偘,亦曜卿之子也。”
司马懿多次称赞讨好荀彧父子,以此换得颍川士族的好感与青睐。
![]()
司马懿完全融入颍川士族,成为其中坚力量
司马懿出仕之后,曹操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
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
要知道当时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其后代杨修,当时也仅是在丞相府中任主簿而已。
由此可见,曹操是将司马懿作为心腹和重要后备干部培养。
这显然是一种笼络。
如果说司马防虽对曹操有举荐之恩,但曹操第一次征召司马懿已经将这个人情还了。
司马懿拒绝曹操,就已经将曹操得罪。那么为何曹操还要培养和重用司马懿呢?
要了解其中缘由,我们不妨先了解下208年前后的局势。
208年,颍川士族已经和曹操在战略上产生了严重冲突。
204年曹操刚得到冀州,就有人向曹操提出“重置九州制”的建议。
重新将天下划分为九州,那么曹操就能按照过去的冀州版图扩大自己的地盘。显然如果曹操势力过于强大,对汉献帝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荀彧极力阻止,迫使曹操不得不暂时放弃计划。
一旦生变,虽有守善者,转相胁为非,则袁尚得宽其死,而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间,天下未易图也。
如果重新划分九州,会动了其他诸侯的蛋糕,引起新的纷争,反倒不利于曹操图谋天下。
但曹操篡汉之心还是越来越明显:
206年,曹操除汉宗室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阴、平原八国,削弱东汉宗室;
208年正月,曹操罢免三公,自己出任丞相,进一步强化自身权力。
这些做法,真是图穷匕见,让曹操的野心昭然若揭。
于是荀彧一反常态地劝曹操扩张:
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但当时北方完全平定了吗?并没有。马超和韩遂尚在关西,这是曹操的心腹大患。
而当时荆州是各方诸侯眼中的一块肥肉,大家都想抢一口,尤其是孙权。
如果在北方没有完全平定的情况下,贸然南下争夺荆州,会造成什么情况呢?
曹操会同时惹上刘备孙权两个敌人,而一旦在南方陷入僵持,北方马超和韩遂又会在其背后捅上一刀。到时候曹操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
曹操自顾不暇,那么汉献帝完全有可能重新卷土再来,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当提出曹操南下夺荆州的建议后,荀彧荀攸便闭口了。
这完全就是管杀不管埋啊。
荀彧虽然挑起了赤壁之战的火星,但是之后既不出计谋也不出资源,更不管战略执行,就是坐在一旁吃瓜看整个计划烂尾,让曹操陷入不可知的危险之中。
这显然是荀彧试图削弱曹操的计策。
赤壁之战后,曹操终于意识到荀彧荀攸究竟干了些什么。于是曹操开始清理门户。
208年九月,曹操回到洛阳就杀掉了试图发起舆论攻击的孔融。
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212年,荀彧于寿春被逼自尽。
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214年,荀攸随曹操征孙权,竟于途中不明原因地病故。
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
曹操这一哭假得可以。如果荀攸从征时就患有重病,那么就根本没必要从征;如果荀攸是在出征过程中染疾,史书也应该写明死因。
这莫名其妙的“道薨”,又紧随叔叔荀彧之后,意味深长。
![]()
荀彧离奇死亡
当然荀彧作为颍川士族的领袖人物,曹操若轻易下手,只会导致天下士人的反对。
之前曹操就吃过一次亏。
为了除掉汉献帝的忠实支持者太尉杨彪。曹操诬陷杨彪与袁术是亲戚,想要勾结袁术废汉献帝,将其下狱。
可接下来,曹操遭遇的阻力远超出其想象。
荀彧和孔融联合给满宠写信,让他只质问,不要拷打。
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
大名士、孔子的二十世孙、将作大匠孔融,专门来找曹操,并说明假如杀了杨彪会带来怎样的可怕后果:
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
如今却要杀害无辜之人,那么海内旁观侧听之人,谁也不会再尊重您了!我孔融还是鲁国一男子,明天便拂袖而去,不再来朝。
获得天下士人的支持,是曹操迎接汉献帝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曹操想要发展壮大,就得争取与士族的合作。
但现在作为士族领袖的孔融明说了,如果杀了大忠臣杨彪,那么曹操“兴复汉室”的旗帜就会失效,天下士人将不再追随曹操。
最后曹操不得不将杨彪释放。
由此可见士族团结起来,其力量超乎想象。曹操就算势力再强大,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那怎么才能将士族领袖荀彧干掉呢?
曹操想到的办法,是分化瓦解颍川士族。
比如钟繇持节督关中诸军时管理不严,手下河东太守王邑、郡掾卫固、中郎将范先等违抗朝廷旨意。钟繇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上书朝廷请罪。但曹操予以姑息,没有进行任何惩罚。于是钟繇转而归附曹操。
通过一个个做工作,曹操争取到不少原先站荀彧一边的人。
荀彧死后,213年,这些颍川士族起码在表面上纷纷转向了曹操。
荀攸、钟繇、王朗、杜袭、郗虑都力劝曹操加九锡,而辛毗、陈群、华歆、王朗则在曹丕篡汉称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为了颍川士族中流砥柱的司马懿,显然也在曹操的争取之列。于是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心腹要职。
司马懿照单全收,将曹操给的好处全部笑纳,在朝中地位飙升。
![]()
曹操封王
当然在荀彧死后,颍川士族只是在表面上向曹操屈服。
所以司马懿在充分享用了曹操给予的好处之后,反过来又想表明自己的态度,以期得到颍川士族的理解和支持。
公元215年,曹操讨伐张鲁。在占领汉中后,司马懿力劝曹操趁着刘备在益州立足未稳,乘虚而入占领益州。
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
司马懿想诱骗曹操进入蜀地的泥坑,从而阻止其称王甚至称帝的过程。
这个想法被曹操识破了。曹操果断拒绝:
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耶?
人苦于不满足,既然得了陇右地区,还想着要获取蜀地吗?
曹操率军返回。216年四月,汉献帝不得不册封曹操为魏王。
当看到曹操开始猜忌时,司马懿赶紧掉头,带头劝曹操登基称帝。
司马懿如此明显地想坑曹操,当然被颍川士族看在眼中。
当时颍川士族无人敢站出来反对曹操,和曹操对着干。
司马懿公开这么做,就为接荀彧的班,成为颍川士族领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司马懿两边通吃:得到了曹操的重用;成为了颍川士族反魏旗帜,获得颍川士族乃至天下士族的广泛支持。
当然曹操也心若明镜。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
曹操看出来司马懿有豪情壮志,显露出狼顾之相。是个代表颍川士族,居心叵测的厉害人物。
但此时朝堂局势出现新的变化,迫使曹操虽有顾忌也没能早点下手将司马懿除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