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用我人脉谈成300万订单,给我500答谢费,我笑着打了个电话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次能拿下王总的300万订单,全靠咱们团队的专业和努力!"

包厢里的水晶灯照得人眼晕,陈婷一身崭新的Dior套裙站在正中央,手里的香槟在灯光下泛着金色的光。她声音洪亮地对着十几个员工说到。

掌声在包厢里炸开,有人吹起了口哨。

我坐在靠墙的角落里,手机屏幕还停留在三天前的聊天记录页面。那是凌晨三点十七分,我发给她的最后一版修改方案,她回了两个字:收到。

陈婷端着酒杯朝我走过来,脸上挂着得体的笑容。她从那个我认得的爱马仕包里抽出一个红包,啪的一声拍在我面前的桌上:"晓晓,谢谢你啊,这个给你,请你吃顿好的。"

我打开红包,五张崭新的百元钞票整整齐齐地躺在里面。

包厢里突然安静了几秒,有人的目光落在我身上,还有人憋着笑转过头去。陈婷身后那个叫小李的女孩,嘴角明显挑了一下。

我把红包推回去,声音很平:"不用了。"

陈婷的笑容僵在脸上,眼神闪过一丝不悦。她提高了音量:"你这是看不起我啊?"然后转身对着员工们说:"看见没,有些人就是玻璃心,帮个小忙还要摆架子。"

那些人笑得更大声了。

我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是凉的,正好压住喉咙里涌上来的那股火气。

01

我和陈婷认识十年了。

大学时我们住上下铺,她失恋那次哭了整整一夜,我陪着她把宿舍楼下的便利店里的薯片全买空了。毕业那年我连续面试失败,是她把唯一一个offer的面试机会让给了我,说她家里有关系不愁工作。

她结婚时我是伴娘,穿着那条勒得我腰疼了三天的礼服,笑着看她走进婚姻的殿堂。

所以上周她打电话给我,说创业遇到了困难,需要一个大单子撑场面,问我能不能帮忙引荐一下王总时,我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王总是我服务了三年的客户,做建材生意的,公司年营业额过亿。这三年里我帮他解决过不少麻烦,去年供应链出问题时,我牺牲了整个国庆假期帮他协调各方资源,总算把危机化解了。

王总对我的评价是:"小林这人靠谱,做事有分寸,是真把我当朋友。"

陈婷的公司是做室内设计的,王总的新项目正好需要这方面的服务。我给王总打了电话,详细介绍了陈婷公司的情况,还特意强调她是我多年的好友,人品我可以担保。

王总那边原本已经有两家备选公司,听我这么说,才同意抽时间见见陈婷。

那次见面我也在场,给双方做了介绍,帮着陈婷圆了好几个她答不上来的专业问题。会后王总单独问我:"这个陈总,你确定靠谱吗?"

我点头:"我们是十年的朋友了,我了解她。"

就是这句话,让王总决定给陈婷一个机会。

接下来的一周,陈婷几乎每天都要给我打电话,问王总的喜好,问项目的侧重点,问竞争对手的情况。我把我知道的全告诉了她,甚至帮她连夜改了三遍方案,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打动王总。

方案定稿那天是凌晨三点,我趴在电脑前眼睛都睁不开了。陈婷发来语音:"晓晓,这次真的太感谢你了,等拿下这个单子,我一定好好谢谢你!"

我回了个"不客气",倒头就睡了。

没想到她说的"好好谢谢",就是今天这五百块钱。

我走出包厢时,走廊里的冷气吹在脸上,终于让我的脑子清醒了一些。电梯门打开,镜面反射出我的样子,眼睛有些红。

手机震了一下,是条朋友圈提醒。

我点开,看见陈婷发了九张图:签约仪式的照片,香槟塔,法式餐厅的吊灯,还有她举着酒杯的自拍。配文写着:"实力才是硬道理,感谢自己的坚持和专业!��"

我往下翻评论,全是恭喜和夸赞。

忽然发现这条朋友圈我看不到点赞列表,也就是说,她屏蔽我了。但共同好友小美给她点了赞,还转发到了我们的大学群里。

群里已经有人在讨论:"婷婷太厉害了,创业才两年就拿下这么大的单子!""果然是实力派,不像有些人只会靠关系。"

我盯着"靠自己"三个字,手指在屏幕上停了很久。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脑子里反复播放着包厢里的那一幕:五百块钱的红包,员工们憋笑的表情,陈婷那句"帮个小忙"。

三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一周时间付出的心血和精力,在她眼里就值五百块?

凌晨两点,我给李姐发了条微信。

02

李姐是我的职场导师,五十岁的年纪,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当年我刚入行时什么都不懂,是她手把手教我怎么维护客户关系,怎么在商业往来中保持分寸。

第二天下午,李姐约我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厅见面。

她一眼就看出我状态不对:"一夜没睡?"

我苦笑:"睡不着。"

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说到五百块钱那段时,李姐的眉头皱了起来。

"她这是把你当免费资源,用完就扔。"李姐的话很直白,"晓晓,你在这个行业做了几年,应该知道引荐一个三百万的单子意味着什么。按行业惯例,中介费至少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也就是十五万到三十万。就算你们是朋友,打个折扣,五万十万的也说得过去吧?"

我点点头,喉咙有点发紧。

"而且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李姐喝了口咖啡,"最重要的是,王总是你的客户,你的信用资产。你把他介绍给陈婷,相当于把你的信用借给了她。如果她出了问题,王总第一个怪的是谁?是你。"

这话像一根针,戳中了我心里隐隐约约的不安。

"对了,王总那边的合同签了吗?"李姐突然问,"流程走到哪一步了?"

我愣了一下:"应该还没最终签吧,上次庆功宴好像只是签了意向协议。"

李姐意味深长地看着我:"那你手里还有牌可打。"

那句话在我脑子里回响了很久。

走出咖啡厅时,手机响了,是张经理。

张经理是陈婷的合伙人,我见过几次,人挺实在的。他说正好路过,请我喝杯茶。

茶馆的包间里,张经理给我倒了杯铁观音,欲言又止了好几次。

"林小姐,有些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他最终还是开口了,"陈总在公司开会时说,这次能拿下王总的单子,是靠她大学同学的关系。分成方案里,根本没提到你。"

我的手停在半空中。

"还有,她准备用这个业绩去融资,估值定在两千万。"张经理叹了口气,"我觉得这样做不地道,但是我只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说话不太管用。"

走出茶馆时,外面正下着小雨,雨点打在脸上,凉得刺骨。

我站在屋檐下,忽然想起大学时,陈婷考试作弊被抓,是我顶着压力帮她求情,才让她没被处分。那时候我们说,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不求回报。

可现在呢?

我不求回报,但也不想被当成傻子。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王总。

"小林啊,你那个朋友陈总,人怎么样?靠谱吗?"王总的语气有点不太对劲。

我心里一紧:"王总,怎么了?"

"也没什么大事。"王总顿了顿,"就是昨天她去参加一个行业论坛,跟人介绍说她跟我是多年老友,合作过很多项目。旁边正好有个朋友认识我,就给我打电话确认,我才知道她在外面这么说。"

我手心开始冒汗。

王总的声音透着不悦:"小林,我就见过她一次,要不是看你的面子,连见都不会见。她这么说,让我很为难啊。"

我脑子里嗡嗡作响,嘴巴张了张,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跟她关系好,帮我敲打敲打她。"王总最后说,"做生意讲的是诚信,这种事传出去对谁都不好。"

挂了电话,我靠在墙上,腿有点发软。

陈婷不仅抹杀了我的功劳,还在外面冒用我的信用到处招摇。她根本没把我当回事,甚至没想过这样做会给我带来什么后果。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一条微信。

03

发微信的人是赵副总,我大学的学长,现在在王总公司做副总。

"晓晓,有件事我得跟你说一声。"赵副总很直接,"王总让我再核实一下陈总那家公司的资质,他对这个合作有点犹豫了。"

我心跳漏了一拍。

"王总今天跟我说,这个单子能不能签,主要看你的态度。"赵副总又发来一条,"他说如果是你点头推荐的,他就签。但如果你有任何保留意见,他就再考虑考虑。"

我盯着屏幕上的字,手指轻微发抖。

"王总很看重你的判断。"最后一条消息发过来,"这三年你确实没让他失望过,所以他信任你。"

我放下手机,走到窗前。

楼下的街道上车水马龙,霓虹灯把夜色染成了五颜六色。我忽然意识到,原来王总一直把我当成可以托付信任的人,而我却差点把这份信任拱手送给了一个根本不在乎我的人。

如果陈婷拿着这个单子出了问题,王总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我。

如果她继续在外面打着王总的旗号招摇撞骗,受损的是我的信誉。

可她是我十年的朋友。

我坐回书桌前,打开抽屉,里面有张照片,是我们大学毕业时的合影。照片里的陈婷笑得很灿烂,搂着我的肩膀说:"咱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我把照片翻过来,背面是她当年写的字:晓晓,感谢这四年有你陪伴,以后无论走到哪里,你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看了很久,最后把照片放回了抽屉。

友情不是用来消耗的,更不是用来做生意的筹码。

第二天是周五,我照常去公司上班。一整天心神不宁,中午连饭都没吃。

下午开会时,老板问我王总那边的项目进展如何,我含糊地说还在跟进。散会后同事小王说:"林姐,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生病了?"

我摇摇头,勉强笑了笑。

下班后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公司附近的公园里走了很久。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风吹过来,树叶沙沙作响。

我在长椅上坐下,掏出手机,翻看着和陈婷这些年的聊天记录。

她刚创业那会儿,每次遇到困难都会找我倾诉,我总是耐心地听她说完,然后帮她分析问题,给她打气。她说过很多次:"晓晓,要不是有你,我真不知道能不能撑下来。"

去年她生日,我特意订了她最喜欢的草莓蛋糕,大老远送到她公司。她当时抱着我说:"你对我真好,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遇见你。"

可就是这个说我对她真好的人,在拿到三百万订单后,给了我五百块打发。

我关掉聊天记录,打开通讯录,找到了王总的号码。

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了很久。

天色渐渐暗下来,路灯一盏接一盏地亮起来。公园里遛弯的老人陆续回家了,情侣们手牵手从我身边走过,只有我还坐在长椅上,不知道该做什么决定。

脑海里闪过无数个画面:大学时我们一起通宵准备考试,毕业时我们抱头痛哭不想分开,她结婚时我帮她整理婚纱的裙摆......

但同时也闪过另一些画面:庆功宴上她把红包拍在我面前的动作,朋友圈里"靠自己"的宣言,张经理说她在外面冒充王总老友的事,还有王总电话里透出的不满......

我深吸了口气,站起身,往家的方向走去。

04

回到家已经晚上九点了。

我打开灯,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我脱掉外套,倒了杯水,然后坐在书桌前,盯着桌上的台灯发呆。

手机放在手边,屏幕黑着,像一面镜子映出我此刻的犹豫和挣扎。

我又想起了李姐说的话:"她把你当免费资源,用完就扔。"

我想起张经理说的,陈婷打算用这个业绩融资两千万,却从头到尾没提过我。

我想起王总问我陈婷靠不靠谱时,语气里的信任和依赖。

还想起赵副总发来的消息:王总说,这个单子能不能签,主要看你的态度。

我端起水杯,水已经凉了,喝下去却让思绪清晰了许多。

十年的友情,三年的客户关系,此刻在心里不停地拉扯。

如果我什么都不做,陈婷会拿到这个单子,公司会因此融资成功,她的事业会越做越大。而我,会继续做那个被她认为"帮个小忙"就能打发的朋友。

如果她将来出了问题,王总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我的眼光和信用。

可如果我说出真相,陈婷会失去这个单子,她的公司可能因此陷入困境,甚至会怪我不念旧情。

我闭上眼睛,脑海里又浮现出大学时的一幕。

那是大三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女生因为家里出事急需用钱,向全班同学借钱。大家都有各种理由推脱,只有我和陈婷,一人拿出了两千块钱。

那个女生后来给我们写了很长的感谢信,说她永远记得我们的恩情。

陈婷当时拉着我的手说:"晓晓,咱们一定要做个善良的人,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成就自己。"

可现在呢?

她把我的善良当成了理所当然,把我的付出当成了应该。

我睁开眼睛,拿起手机,点开王总的号码。

拨号键在屏幕上闪着微弱的光,我的手指停在上面,迟迟没有按下去。

这一刻,十年的回忆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里闪过。

大学时她失恋,我陪她哭了一整夜,第二天上课困得差点趴下,她说:"晓晓,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对你。"

毕业时我失业在家,她把唯一的面试机会让给我,我感动得红了眼眶,她说:"你比我更需要这个机会,咱们是好姐妹,不分彼此。"

她结婚那天,我穿着高跟鞋站了一整天,脚磨出了血泡,她看到后心疼地说:"晓晓,辛苦你了,这辈子能有你这个朋友,是我最大的福气。"

可这些温暖的回忆,在庆功宴上那一刻全都变了味。

我把手机放下,走到窗前,看着楼下的车流。

夜晚的城市灯火通明,每个窗口都亮着灯,每盏灯后面都有不同的故事。

我忽然想起李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职场上,你的人脉和信用是你最大的资产,一定要保护好它。失去一次信任,可能需要十倍的努力才能挽回。"

我转身回到书桌前,再次拿起手机。

这一次,我的手指没有再犹豫。

屏幕上显示出王总的号码,我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拨号键。

电话响了三声,被接起来了。

"喂,小林啊,这么晚打电话,有事吗?"王总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疲惫。

我握紧手机,声音尽量保持平静:"王总,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有件事我必须跟您说清楚。"

"你说。"王总那边好像走到了安静的地方,背景音消失了。

我咬了咬嘴唇,组织着语言:"关于陈总那个合作,我想跟您谈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