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据英国路透社10月9日报道,联合国高级官员当天接受采访时表示,受财政状况紧张影响,联合国决定未来裁撤25%的维和人员、特派团代表,总计约1.4万人。
![]()
究其原因就是没钱!
2025年年初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39个国家缴纳了会费,然而分摊比例26%的美国,以及分摊比例24%的中国,却仍然暂未缴纳。
![]()
为什么中美两国还没缴纳会费?是没钱还是另有原因?
账单上的权力游戏
说白了,联合国的运作,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少数几个“付费大户”,这让本该是义务的会费,悄然变成了一种可以撬动全球议程的权力杠杆。这场危机中,两个最关键的角色——美国和中国,就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完美演绎了这种“杠杆化”的账单。
![]()
美国玩的是一种赤裸裸的“显性杠杆”。它作为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最高的国家,占比高达24%至26%,但同时,它也是最大的“老赖”。这笔高达28亿美元的巨额欠款,绝非财务紧张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延续多年的政治策略,一种被称作“战略性拖欠”的手段。
这笔烂账里,有13亿美元是新近产生的,另外15亿美元则是陈年旧账。这种欠费行为始于特朗普政府,并在拜登政府时期得到了延续。
![]()
其动机昭然若揭:把资金当作武器,对联合国施加压力,迫使其议程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这是单边主义在多边舞台最直接的体现。
更麻烦的是,由于美国国内国会拨款受阻,短期内指望它补齐欠款,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极其讽刺的局面:一个手握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却扮演着头号债务国的角色。
![]()
相比之下,中国的玩法则是一种“隐性杠杆”。中国同样分摊着约24%的高额会费,目前也暂未缴纳。但与美国不同,这被外界普遍定性为“程序性延迟”。
翻看过去三年的记录,中国都是在第四季度,也就是10到12月之间完成缴费,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规律,与国内的财政拨款流程和节奏紧密相关。
![]()
然而,今年的“慢一步”显得格外有深意。就在10月6日,中国的孙磊大使在联大第五委员会上,高调阐述了中方对联合国改革的详细立场。
这个时间点的巧合,让外界很难不将两者联系起来。通过这种稳定但靠后的缴费习惯,与清晰的改革诉求相结合,中国巧妙地将“资金到位”与联合国的“改革诚意”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捆绑。这更像是一种温和的信号,旨在推动联合国正视其内部存在的效率和公平性问题。
![]()
无论是美国激进的“断供”,还是中国温和的“缓交”,都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当超过半数的预算被一两个国家深刻影响时,联合国这个本应中立的全球议事平台,就不可避免地沦为了大国博弈的竞技场。
失血的联合国
这种“财务依赖症”的并发症是致命的,它正让联合国的核心机能一步步走向瘫痪,而承受代价的,永远是这个星球上最脆弱的群体。
最直观的病征,就是那份裁撤1.4万人的计划。这不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联合国行动能力的“大失血”。
![]()
这意味着,在非洲、中东等全球热点地区,那些负责调解冲突、保障平民安全、分发人道物资的关键力量将出现真空。这不仅可能让多年的维和成果毁于一旦,更会直接危及当地成千上万民众的生命安全。
紧随其后的,是联合国公信力的崩塌。一个拥有最高决策权(否决权)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欠费方,这种权责的极端不匹配,让整个体系显得荒诞且不公。
![]()
这让那139个已经缴清今年会费的国家情何以堪?他们的守约与责任感,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正在从根基上侵蚀联合国作为全球公理代表的道义形象。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长期依赖少数“金主”的模式,也让联合国内部的官僚体系固化,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积重难返。
![]()
因为任何触及根本的改革,都可能动摇某些大国的利益格局,导致内部缺乏“刮骨疗毒”的真正动力。资金充裕时,这些问题被掩盖。一旦资金链断裂,所有沉疴顽疾便暴露无遗。
眼下这场突如其来的“财政休克”,虽然痛苦万分,却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它正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迫使联合国从根本上审视并重塑自己的生存逻辑,思考如何从依赖外部“输血”,转向强化自身的“造血”能力。
![]()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等国家提出的改革诉求,就如同开出的一剂“药方”。这剂药方的核心内容非常清晰:首先,联合国必须提质增效,厉行节约,大刀阔斧地削减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臃肿的机构。
财务也必须透明,预算方案要兼顾各方关切,加强审计、监督和问责,让每一分钱的去向都明明白白。
![]()
最关键的一点,是必须提升发展中国家在秘书处职员中的代表性,赋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机会。正如中方代表所澄清的,提出改革,绝不是为了给联合国少作为或者个别国家不履约找借口,而是为了让这个机构变得更健康、更高效、更公平。
这指向了一条真正的出路,未来的希望,绝不能寄托于某个欠费大国因国内政治风向转变而“回心转意”。
![]()
真正的自救,在于通过上述改革,建立一个不因任何单一成员国的行为而轻易崩溃的稳定系统。当联合国的运作真正服务于占世界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时,它的财政基础才会变得更加稳固和多元。
结语
这场由会费引发的风波,最终考验的是联合国的自我革命的决心。它暴露了联合国最脆弱的结构性弱点:其运营逻辑过度依赖少数几个大国的善意。这不仅仅是一场财务危机,更是一场治理危机和信任危机。
未来的道路只有两条:要么继续在“金主”的操控下,作为一个被权力杠杆反复撬动的平台,逐渐丧失其合法性。
联合国因资金短缺将削减全球四分之一维和人员 2025-10-09 08:35·南财快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