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昏暗的灯光下,一个穿着厚衣服的小女孩蜷缩在已经打烊的店铺台阶上,身前纸盒里摆着几袋鸭蛋。
深夜12点的黑龙江鹤岗街头,这一幕被网友拍下,瞬间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凌晨12点,黑龙江鹤岗市工农区的新世纪广场附近,多家店铺早已打烊,13岁的欢欢(小名)却仍独自坐在冰冷的台阶上,守望着身前纸盒里那几袋10元4个的鸭蛋。
她戴着帽子,穿着厚衣服,书包随意放在身旁的地面上。
这个本该在家安心写作业、享受睡眠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却因为家庭困境,不得不从傍晚5点放学后一直卖鸭蛋到深夜。
媒体相继报道,鹤岗市公安局工农分局文化路派出所工作人员向媒体确认,欢欢的家庭条件确实困难,父母早年离异,母亲没有正式工作,只能同意她出来卖鸭蛋。
这并非欢欢偶尔一次的摆摊行为。
据报道,欢欢从5岁左右就开始卖鸭蛋,至今已有七八年时间。
不仅如此,她不只是卖鸭蛋,还卖过馒头、鲜花、小乌龟等物品,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补贴家用和为自己筹集治病的费用。
欢欢自幼患有疾病,八个月大时被查出身体健康问题,有报道称为先天性心脏病。
2019年,欢欢的母亲曾带她去上海一家医院检查,得知手术费用需要16万元,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
据报道,鹤岗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部分工作月薪仅在1800元左右。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欢欢一家的情况显得尤为艰难。欢欢的母亲牟洪艳早年靠卖菜为生,后来经营一家馒头店,每天从清晨两点一直忙到晚上七点多。
“我全身上下衣服鞋都是捡别人的穿,”牟洪艳在接受采访时说,她这些年甚至不知道逛街的滋味。
然而,这座小城市却也充满了人情味。许多营业到很晚的商家,在深夜看到欢欢时,会邀请她进店,给她弄点热乎的吃的,或者让她进屋暖和一下。
不少好心人会主动把欢欢剩下的鸭蛋全部买下,就为了能让她早点回家休息。
欢欢的故事在互联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各种观点交织,折射出社会对这一事件的复杂心态。
许多网友表达了由衷的心疼和同情:“这么小的人,深夜独自摆摊,真怕她遇到危险!”、“母女俩相依为命,她治病的钱都靠这些小生意,太让人心疼了!”
有网友担忧地表示:“这么小的年纪深夜出来卖鸭蛋,不会是被控制了吧?”
同时,一则关于“女孩的母亲在车里呆着,孩子却要摆摊到凌晨”的爆料,更是将部分网友的质疑推向了高潮。
这种情景让不少人感到心寒,认为父母存在一定问题。
![]()
有网友分享类似经历,指出:“十几年前就有家长让自家孩子出去卖菜挣钱,家庭困难可以理解,但完全依赖孩子赚钱的做法值得商榷。”
这类事件往往热度很低,得不到广泛关注。
“鹤岗房价低至几万块一套”的新闻曾让这座东北小城登上热搜,成为互联网的焦点。许多网友坦言,正是因为鹤岗的“白菜价”房价,让他们想象那里的生活压力会小很多。
然而欢欢的故事展现了另一个鹤岗,一个经济下行、就业困难、普通人挣扎求生的鹤岗。这种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冲突:一方面是可以轻松实现的“有房梦”,另一方面是连基本生计都难以维持的现实。
有网友感慨:“以为低房价就是低生活成本,却没想到赚钱机会也如此之少。”
欢欢的故事之所以持续发酵,是因为她不是孤例。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无数家庭正在默默承受着生活重压。
有网友坦言:“看到欢欢,我想起了自己童年跟着父母摆摊的经历。那种心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更令人忧心的是,类似困境的能见度与其普遍程度形成反差。正如网友所指出的,许多这样的故事“热度很低”,未能进入公众视野。
事件曝光后,通过好心人捐助和网络筹款,为欢欢筹集了治疗费用,缓解了家庭压力。
但这种依赖个体善心的救助能否解决根本问题?
欢欢一家的困境实际上暴露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当家庭无力承担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当单亲母亲找不到稳定工作,当13岁孩子需要深夜卖鸭蛋贴补家用,我们的社会保障是否存在漏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