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总结自己一生写的武侠小说成就时说:“长篇比短篇好,后面的比前面的好。”诚然,这也是金庸读者的共识。
金庸一共写了六部长篇,要从中评价出最好的一部,大陆读者和香港读者又截然不同:大陆读者推举《天龙八部》,香港读者推举《鹿鼎记》。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主要是价值观不同。
![]()
先说《天龙八部》。这是一部故事背景宏大、出场人物众多、分三条线索叙事的史诗级的武侠巨著!金庸博览群书,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又精研佛学,养成了爱国爱民、悲天悯人、书生意气的价值观。
在该书中,他从佛家的哲学角度,将纷繁复杂、互相交织的人世关系、武侠世界和人物命运的无常、苦难表现得酣畅淋漓,刻画了乔峰、段誉、虚竹、王语嫣、慕容复、四大恶人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从普通江湖争斗,逐渐上升至国家民族交锋的层面,表达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爱国情怀。
![]()
乔峰是一位武功绝顶、豪气干云的悲壮英雄,却陷入身份不被宋辽认同的尴尬境地,屡次遭人陷害,最终不得不自杀身亡。而他的两位义弟段誉和虚竹却因顺从天道而得以善终。
晚年才学会写诗作词的金庸更是创造性地用了五首词(《少年游》、《苏幕遮》、《破阵子》、《洞仙歌》、《水龙吟》)作为该书回目,更让该书锦上添花。正因如此,《天龙八部》片段被选入中学教材。
![]()
再说《鹿鼎记》。这部巨著是金庸的封笔之作。金庸每本书都在力求变革,刻画出不同的人物形象,该书是金庸武侠小说变革有着质的飞越的一部作品。它完全颠覆了传统武侠小说中主角“武艺高强”的写法,转而以智慧、奇遇和权力代替,驾驭一众武艺高强的江湖豪侠如驭牛马,别开生面。
韦小宝本是个妓院长大的市井小人物,从小耳濡目染,深谙人世奸险和临机应变之道,又深爱戏文,养成了既狡诈多变又讲江湖义气的个性。他因救了茅十八,随其去了京城,卷入江湖争斗与朝廷和反清社团的斗争,由于他超群的智慧和辩才,游戏于朝廷和反清社团之间,将武艺高强、道貌岸然的正派大侠和黑道巨魁玩弄于股掌,并收获了数名才貌俱佳的红颜知己,最后荣贵归隐。
若论思想深度和文学艺术性,《天龙八部》优于《鹿鼎记》,但“天龙”偏于仙幻;若论变革创新,《鹿鼎记》优于“天龙”,“鹿鼎"更像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水浒传》,两者的成就各有千秋。大陆一直注重家国思想教育,故推举“天龙”;香港崇尚自由,故推举“鹿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