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吃斋念佛放生98只乌龟,死后却入地狱道,阎王怒道:你来了

分享至

01.

张翠花,今年九十有八。

在所有邻居和亲戚眼中,她就是“慈悲”和“善良”的代名词。

年轻时,她也曾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爽利人。直到四十多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几乎要了她的命。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她能痊愈,被她自己和所有人都看作是一个奇迹。

大病初愈后,张翠花便认定是佛祖显灵救了她。从此,她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将后半生的所有精力,都倾注在了侍奉神佛这一件事上。

她吃长斋,几十年如一日。家里的饭桌永远是两番景象,她吃她的青菜豆腐,家人吃家人的家常饭菜。她从不强求,只是在看到儿孙们吃肉时,会默默地转过头,轻声念一句“阿弥陀佛”。

她做功课,每天凌晨四点准时醒来,不是用刺耳的木鱼声,而是静静地坐在床上,捻着佛珠,在心里默诵经文,生怕打扰到家人的睡眠。

对于母亲的信仰,王建民和女儿王建丽,早已从最初的不解,演变成了如今这种混杂着爱、无奈与深深无力的复杂情感。

因为张翠花的“虔诚”,是温柔的,却也是不容置疑的。它像一层温暖的棉被,包裹着整个家,让人感到温暖,却也密不透风,令人窒息。



晚饭时分,孙子亮亮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夹了一大筷子红烧肉,吃得满嘴是油。

张翠花看到了,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怜悯和不忍,她没有出声责备,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

这一声叹息,比任何严厉的批评都让饭桌上的气氛更加凝重。

王建民的妻子李梅赶紧打圆场:“妈,孩子正在长身体,得多吃点。”

张翠花对儿媳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长辈的慈爱:“知道,我懂。你们吃,多吃点,不用管我。”

她顿了顿,又用一种悲天悯人的语气,轻声说:“只是啊,众生皆苦,这些生灵,本也该活得好好的。唉,罪过,罪过。我晚上多念几遍往生咒,为它们超度吧。”

一桌子的肉菜,瞬间就没那么香了。

王建丽心里堵得慌,忍不住开口:“妈,您能别说这些吗?我们知道您心善,可一家人好好吃顿饭,行吗?”

张翠花没有像寻常老人那样勃然大怒。她只是把筷子轻轻放下,看着女儿,眼神里充满了悲伤。

“建丽,妈妈不是在指责你们。我只是……只是心疼啊。”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怕你们业障缠身,怕你们将来受苦。我每天念佛,为的是谁?不就是希望佛祖能把我这点微薄的功德,都回向给你们,让你们平平安安的吗?”

“我们不需要您这样!”王建民终于还是没忍住,声音提高了几分,“您上个月捐了三千,亮亮的补习班差点报不上名!您这样,真的是为我们好吗?”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张翠花没有反驳,只是温柔地重复着她信奉的道理,“给佛祖的钱,是播种福田,将来结出的果实,都是你们的。补习班的事,哪有积福重要呢?”

她看着一双儿女,眼眶慢慢红了。

“我是你们的妈,我还能害你们不成?这个家,我只盼着它好啊。”

她就是这样。

在家里,她的话,不是命令,而是恳求。她的信仰,不是律法,而是“爱”的表达。

谁敢质疑,谁就是“不懂事”,就是“辜负了她的一片苦心”,就是“不孝”。

几十年来,王建民和王建丽就在这种温柔的道德绑架和无尽的亲情愧疚中,过得疲惫不堪。他们反抗不了,因为母亲的出发点永远是“爱”,这让他们所有的反抗,都显得那么的无情和“不孝”。

02.

张翠花的“功德事业”,在家以外的地方,有着极好的口碑。

城东的宝华寺,是她精神的归宿。寺庙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她都热心参与。她不追求功德榜上的虚名,每次捐款,她都默默地投进功德箱,从不留名。她总说:“佛祖看着呢,记在心里就好。”

家里的沙发坐了二十年,皮面开裂,露出发黄的海绵。王建丽想给她换个新的,她却连连摆手。

“不用不用,还能坐,换了多浪费。省下这个钱,又能多印几十本经书,让更多人结善缘,多好。”

王建丽给她买的八百块的羊毛大衣,她收到时开心得像个孩子,摸了又摸,却始终舍不得穿,只是小心地收在衣柜里。

“这么好的衣服,干活弄脏了多可惜。我穿着旧的就好,心安。”

可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吝啬”的老人,在听说有个云游的僧人要为灾区募捐筹款时,她毫不犹豫地取出了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两千块钱,亲手交给了对方。

事后王建民提醒她,这可能是个骗局。

她却微笑着说:“就算是假的,我出的也是一颗向善的心。佛祖看的是人心,不是结果。万一是真的,我不就帮到别人了吗?”

王建民无言以对。

他想起上周,妻子李梅因为胆结石住院,手术费还差几千块。他实在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跟母亲开口,希望她能先拿出点积蓄应急。

当时张翠花听完,脸上满是焦急和心疼,她立刻拉着王建民的手说:“哎呀,怎么这么严重!走,妈现在就去宝华寺,给你媳妇点一盏长明灯,求菩萨保佑她手术顺利!”

“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钱,不是灯……”

张翠花面露难色,为难地说:“建民,不是妈不给。我的钱,每一笔都跟佛祖许了愿的,是要用来修缮观音殿的。这要是挪用了,就是对菩萨不敬,法事就破了,你媳妇的福分就折损了呀。你让她心里多念念佛,佛力加持,比什么都管用。”

最后,还是王建民厚着脸皮找同事借钱,才凑齐了手术费。

这件事,像一根柔软的刺,慢慢扎进了王建民和李梅的心里。

他们无法去恨这位全心全意为家人“祈福”的母亲,但那份无力感和隔阂,却在悄无声息地加深。

03.

张翠花的“活菩萨”名声,在小区里无人不晓。

她每天都会熬一大锅清热的凉茶,放在楼下,给来来往往的邻居和辛苦的环卫工、快递员免费喝。

她看到谁家有困难,总会默默地伸出援手。东家孩子的衣服破了,她帮忙缝好;西家老人病了,她主动上门照看。

邻居们对她都发自内心地敬重和喜爱。谁家有点不顺心的事,都爱找她聊聊,听她用佛法开解,总能心平气和地离开。

张翠花也乐在其中,她享受着帮助别人的快乐,这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价值。

一天,对门的李阿姨提着一篮子自家种的青菜上门,满脸感激。

“张大姐,太谢谢您了!上次您教我的,让我天天念观音心经,您猜怎么着?我那个叛逆的儿子,真就主动给我打电话了!真是太灵了!”

张翠花一脸欣慰,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是你的诚心感动了菩萨,不是我的功劳。以后多行善事,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王建丽正在拖地,听到这话,心里五味杂陈。

李阿姨的儿子之所以打电话,是因为她刚给儿子转了一大笔钱买车,这跟念经有什么关系?

可这些话,她说不出口。

她只能挤出一个笑容,对李阿姨说:“是啊,我妈心善,菩萨都看着呢。”

等邻居一走,张翠花拉着王建丽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闺女,你看见了吧?佛法是真的不可思议。你心里别总是有怨气,要试着去相信,你的日子也会顺起来的。妈妈还能陪你们多久呢,我只希望你们以后都能好好的。”

王建丽一言不发,默默地继续拖地。

母亲温柔的话语,比任何责骂都让她感到沉重。



04.

矛盾的彻底爆发,是在张翠花九十八岁大寿那年。

宝华寺来了一位据说德高望重的“云游高僧”,张翠花去上香时,有幸得了这位“高僧”的几句点化。

“高僧”说,张老居士功德深厚,但九十八岁是“九九归真”前的最后一道大坎,若想安然渡过,身后直登极乐,需做一场大法事,积累无上功德。

法事的内容,就是放生九十八只灵龟。

“龟者,寿也,灵也。九十八之数,对应您老的阳寿,圆满归一。此举一成,可消弭您生生世世所有罪业,其功德将福泽您阖家三代!”

张翠花对此深信不疑,如获至宝。

她当即决定,要办这场声势浩大的放生法会。

她取出了自己压箱底的存折,那是她瞒着儿女,几十年里从牙缝里省下来的最后三万块钱养老本。

王建民和王建丽知道后,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妈!您不能信啊!这是个骗子!”王建民堵在母亲房门口,眼睛通红,声音都在发颤,“三万块!那是您的救命钱!买九十八只乌龟扔河里,您这是糊涂啊!”

王建丽更是直接哭了出来,跪在地上抱着母亲的腿。

“妈,我求求您了,别信他们!您要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拿什么给您看病?您这是要把自己的后路都断了啊!”

张翠花看着跪在地上哭成泪人的女儿,和门口焦急万分的儿子,脸上没有狂热,只有无尽的悲伤和失望。

她的眼泪也流了下来,顺着深刻的皱纹滑落。

“孩子们,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她颤抖着声音,像是在哀求,“这是我这辈子……最后一个心愿了。我快一百岁的人了,黄土都埋到脖子了,我还能图什么?”

她伸出干枯的手,抚摸着儿女的头发。

“我做的这一切,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为了我自己,全是为了你们,为了亮亮,为了我们这个家啊。这场法事做成了,我们家以后就顺了,你们的福报就来了。你们就当……就当是了了你妈最后一个心愿,行不行?”

“妈求求你们了,别拦着我,别让我的功德有缺憾,也别让你们自己背上阻碍我修行的业障啊……”

她老泪纵横,哭得像个无助的孩子。

面对母亲如此声泪俱下的恳求,面对这顶“为了你们好”和“最后心愿”的沉重帽子,王建民和王建丽彻底失去了反抗的力气。

拒绝一个九十八岁、哭着哀求你的慈母的“最后心愿”,这本身就是一种残忍。

那一天,小区门口的清水河边,人山人海。

张翠花在“高僧”和一众信徒的簇拥下,穿着崭新的居士服,神情肃穆而又满足地将一只只背上用红漆写着“佛”字的乌龟,亲手放进河里。

岸边的邻居们无不交口称赞。

“张老太多善良啊!这才是真正的大功德!”

“是啊,这么大年纪了,还心心念念为儿孙积福,真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听着周围排山倒海般的赞誉,张翠花脸上露出了此生最为满足、最为慈祥的笑容。她转过头,在人群中寻找着自己的儿女,对他们露出了一个“你们看,一切都值得”的欣慰表情。

而站在人群最外围的王建民和王建丽,迎着母亲的目光,只能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05.

放生仪式过后不到半年,张翠花在一个平静的午后,于睡梦中安详离世。

她走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仿佛真的已经预见了自己的美好归宿。

整个小区都为这位“活菩萨”的离去而感到惋惜和感叹。

灵堂就设在家里。王建民和王建丽跪在母亲的遗像前,机械地烧着纸钱,接待着一波又一波前来吊唁的亲戚邻居。每个人口中都重复着同样的话——夸赞张翠花一生行善,功德无量,身后必有福报。

兄妹俩听着这些话,心里却空落落的,五味杂陈。

守灵的第三天夜里,兄妹俩实在熬不住了,靠在墙角,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也就在这时,一个诡异无比的梦,如同最深沉的梦魇,同时闯入了兄妹二人的脑海。

梦里,四周一片灰蒙蒙的,阴风刺骨。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张翠花。

可她不再是遗像上那个慈祥安宁的老太太,而是披头散发,身穿一件破烂的囚服,手腕和脚踝上都铐着碗口粗的黑色铁链!两个青面獠牙的鬼差,正押着她,粗暴地在布满碎石的黄泉路上拖拽。

“我没错!我冤枉啊!”张翠花在梦里凄厉地哭喊着,“我一生行善,我布施,我放生!我有大功德!你们凭什么抓我!我要见阎王!我要见阎王申冤!”

鬼差狞笑着,将她一脚踹进一座阴森威严的黑色大殿前。大殿牌匾上,龙飞凤舞地刻着三个血色大字——“森罗殿”!

张翠花跪在地上,浑身发抖,但那股刻在骨子里的执念,让她依旧不服,她猛地抬起头,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道:“阎王爷!小妇人天大的冤枉!我放生了九十八只灵龟,积下了无量功德!为何要将我打入地狱?这不公道!!”

然而,高坐之上的阎王,缓缓睁开了他那双仿佛能洞穿三界的双眼。那双眼睛里,没有审判的冷漠,只有一股压抑了许久、仿佛火山即将喷薄而出的……滔天怒火!



他死死地盯着地上撒泼的张翠花,一字一句,声音如同九天之上的滚滚闷雷,震得整座森罗殿都在嗡嗡作响。

“张翠花!”

“你,终于来了!”

一声怒吼,满殿阴神鬼差皆为之震慑,齐齐跪伏!

“依本王看,打入十八层地狱都是轻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