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评论
![]()
作者:王薪尧,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邵逸飞,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正文约250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据媒体报道,以色列政府于当地时间10月10日凌晨批准了加沙停火协议,标志着持续两年的血腥冲突迎来重要转折点。
然而,协议虽为战火按下暂停键,其背后仍存在着诸多隐忧。
根据协议内容,哈马斯将释放其扣押的20名生还人员,以色列则承诺从加沙部分区域撤军,并将释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此举将开启“一个不同的世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更将其称为“以色列的伟大一日”。
![]()
▲ 停火协议批准后,巴勒斯坦妇女和儿童在加沙中部从窗户向外张望
本次突破实质上是特朗普政府9月提出的“20点计划”的初步实践。哈马斯方面称,通过美国及多国部队的监督机制,已经获得美方与调解方担保和“战争彻底结束”的政治承诺。
前情:压力下催生的协议
据加沙卫生部门统计,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以色列对该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造成近七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已是不可承受之重。必须实现停火,这是避免民众更严重伤亡的现实需要。
![]()
▲ 战火中的加沙
这份协议的通过,首先体现了以色列在压力下的被迫妥协。内塔尼亚胡政府正遭受空前的国际孤立,其本人甚至面临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风险。
截止9月下旬,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国内社会舆论也已对长期战火感到疲倦,民众举行示威活动,呼吁停火、释放人质。
国际社会上的人道主义压力不断释放出一个信号——哈马斯在政治和外交上已取得“胜利”,巴以问题早已处于国际社会的舆论中心。
![]()
▲ 国务卿卢比奥周三在白宫国宴厅的圆桌讨论中与总统特朗普交谈
以色列从一个本身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发达国家,正在走向一个外资出逃、人员外流、战火四伏,对外行动被军事驱动的失控道路。以色列在政治、外交、经济各方面都不再是赢家。
其次,协议反映了美国需要平衡中东战略,避免局势失控。
美媒宣称,总统特朗普从中斡旋,并提出“20点计划”的协议促成了这次和平。
但特朗普的推动行为,实则受到国内压力的驱使。其国内保守派要求“美国优先”的呼声不断增强。
再加上特朗普个人对诺贝尔和平奖的追求,他需要在MAGA支持者面前展现自己“强硬”一面,以维持威权魅力型领导人的吸引力。
协议内容的不确定性
如今,该协议“第一阶段”已获以方政府正式批准,预计停火将立即生效。
以色列发言人表示,以色列国防军将撤至新防线,但仍保留对加沙地带约53%地区的控制。
但CNN指出,尽管哈以之间的停火似乎即将开始,周四早上加沙南部仍传来爆炸声。据巴勒斯坦卫生官员称,自昨天宣布达成协议以来,加沙地带至少有30人丧生。
据报道,目前尚不清楚内塔尼亚胡是否已正式下令以色列国防军停火。
![]()
▲停火协议宣布后,由于以色列封锁了通往加沙城的道路,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聚集在加沙中部的沿海公路上
这种“部分撤军”意味着以色列并未放弃对加沙的军事威慑,为可能的未来冲突留下了伏笔。
据美国高级官员称,一支由约200名士兵组成的多国部队将监督加沙停火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哈马斯要求释放的巴勒斯坦人员名单中包含被视作潜在总统人选的马尔万·巴尔古提,但遭以色列明确拒绝,折射出双方在政治象征性人物处置上的激烈角力。
![]()
此外,难点更是在“后续阶段”的细节进行谈判的过程中。BBC指出,许多要点可能难以达成一致。
协议的“后续阶段”称,将建立安全警戒线,“直到加沙完全安全,不再受到任何死灰复燃的恐怖威胁”。
协议还表示,加沙将由巴勒斯坦官员组成的临时过渡委员会管理,并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担任主席并由英国前首相担任该委员会的监督。
一旦完成改革,加沙地带的治理权最终将移交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根据该计划,哈马斯未来将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加沙的治理。
![]()
而此前,哈马斯从未同意放下武器,并称除非在巴勒斯坦建国后才会考虑。
治理与休战,这仍是悬而未决的死结。
和平谈判?博弈?
此次停火协议仅仅是“第一阶段”,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后续在“深水区”谈判的决心与力量博弈。
首先是休战的脆弱性,协议最快将在24小时内生效,但哈马斯要求先“正式宣布”结束战争。
72小时内的人质释放和囚犯交换将是高度敏感的窗口期。任何一方的小动作都可能导致协议破裂,甚至引发更猛烈的军事冲突。
![]()
▲ 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加沙停火
其次在于内塔尼亚胡个人的政治危机。协议的批准可能会导致主张彻底消灭哈马斯的以色列极右翼政党退出联合政府。
内塔尼亚胡将面临垮台风险,以及接下来对他个人行为的“政治清算”。后续阶段的谈判中,以色列将采取怎样的立场,仍是未知数。
尽管协议带来了人道主义援助,但它并未解决巴勒斯坦建国和边界问题这一根本矛盾。这份协议究竟是下轮冲突的“缓刑”,还是货真价实的和平协议,仍然需要观察后续走向。
![]()
中东国家作为关键支点
埃及、卡塔尔、土耳其等中东国家在协议落实中扮演了关键支点角色。
卡塔尔与埃及作为长期调解方,成功推动双方在释放人员规模、撤军界线等核心议题上达成妥协。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美国联合卡塔尔、埃及、阿联酋、土耳其组建的多国监督部队,通过“嵌入式部署”模式为停火提供安全保障。
这种由地区国家直接参与执行机制的安排,既缓解了哈马斯对以色列单独掌控安全局势的疑虑,也为后续重建打下了一定的合作基础。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外交孤立态势恐难以因单次协议而根本扭转。
联合国调查委员会关于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的指控、持续发酵的约旦河西岸定居点问题,以及以色列战时内阁右翼势力对“彻底消灭哈马斯”的坚持,仍将使其面临持续的国际压力。
![]()
更值得警惕的是,以色列与伊朗阵营的对抗升级可能成为颠覆协议的潜在风险:黎巴嫩真主党近日加强的军事挑衅、也门胡塞武装对商船的袭击,以及伊朗在叙利亚军事存在的强化,都在构成对停火协议的“多战线压力测试”。
若地区代理冲突持续升温,不仅可能激化以色列国内安全焦虑导致军事行动再启,更将动摇哈马斯履行长期停火承诺的政治基础。
尽管加沙民众涌上街头欢呼停火,以色列被扣押人员家属燃放烟花庆祝,但协议第二阶段的政治谈判仍布满荆棘。加沙未来治理机制、哈马斯武装改造、永久边界划定等核心议题尚未触及。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1月达成的停火协议曾因类似问题破裂。
![]()
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短期人道关怀让位于长远政治博弈时,这份用两年战火与数万生命换来的协议,仍可能重蹈覆辙。国际社会既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停火窗口,更需为可能出现的反复做好战略准备。
撰稿:王薪尧 邵逸飞
编务:黄楚滢
责编:邵逸飞
图片来源:网 络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民小智君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