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刚过,南京市民本以为能迎来秋高气爽的舒适天气,可现实却给了大家一记 “热浪重击”。2025 年 10 月 10 日的南京街头,没有丝毫秋日的凉爽,取而代之的是堪比盛夏的炎热。上午十点刚过,阳光便像一把炽热的利剑,毫无遮拦地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柏油路面被晒得发烫,走在上面甚至能感觉到鞋底传来的温热。路口等待红灯的市民们,有的手举遮阳伞,手臂上还套着防晒袖套;有的则戴着宽檐帽和墨镜,将自己 “全副武装”,只露出一双眼睛,即便这样,额头上的汗珠还是不断往下淌。这场突如其来的 “秋老虎”,彻底打乱了南京市民的生活节奏,也让这座古城在十月中旬迎来了一场特殊的 “高温考验”。
![]()
从气象数据来看,2025 年 10 月 10 日的南京可谓 “热力十足”。当天全市以晴到多云为主,天空中几乎看不到一丝云彩,这种晴朗的天气为太阳辐射提供了绝佳的条件,使得太阳的热量能够毫无阻碍地抵达地面。与此同时,全市盛行东到东南风,风力维持在 4 级左右,这样的风力不仅无法带来明显的降温效果,反而让空气流动变得相对缓慢,热量更容易在地表堆积。
![]()
在温度方面,当天的最低气温就达到了 23℃到 24℃,清晨出门时,以往秋日的微凉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类似夏末的闷热;而到了中午时分,气温更是一路攀升,最高气温达到了 32℃到 33℃,部分城区的局部区域甚至出现了 34℃的高温。要知道,南京历年十月中旬的平均最高气温通常在 22℃到 25℃之间,今年 10 月 10 日的最高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了近 10℃,这样的高温水平已经接近盛夏七月的平均温度,如此反常的气温让不少市民直呼 “吃不消”。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南京在十月中旬遭遇如此强劲的 “秋老虎” 呢?气象专家表示,这场 “秋老虎” 的出现,主要与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首先,受偏东气流影响,近期南京地区的水汽含量明显偏少,云量也随之减少。水汽和云层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因素,水汽少意味着空气相对干燥,云层少则使得太阳辐射能够更直接地照射到地面,减少了云层对太阳热量的反射和削弱,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快速升高。
![]()
其次,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是这场 “秋老虎” 的关键推手。副热带高压是一种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通常在夏季时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较大,会带来高温、少雨的天气。而今年十月,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明显偏北,强度也比常年同期偏强,其控制范围覆盖了江淮地区,南京正处于这一控制区域内。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暖湿气流活动异常活跃,不断向南京地区输送暖空气,使得当地气温居高不下。此外,近期没有明显的冷空气南下影响南京,缺乏冷空气的降温作用,也让高温天气得以持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南京十月中旬这场罕见的 “秋老虎” 天气。
![]()
这场 “秋老虎” 给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从出行、穿搭到饮食、健康,几乎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波及。在出行方面,中午时分的街头成了 “高温禁区”,以往热闹的步行街在此时变得冷清了许多,只有少数行人匆匆走过。市民王先生原本计划在 10 月 10 日中午出门办事,可刚走出家门没多久,就被外面的热浪 “逼” 了回来。“太晒了,走了几分钟就感觉浑身是汗,衣服都湿透了,还是等傍晚凉快一点再出门吧。” 王先生无奈地说。
![]()
除了行人,户外工作者更是面临着严峻的 “烤” 验。环卫工人李师傅负责的路段正好在市中心的繁华区域,当天中午,他穿着厚重的工作服,推着环卫车在烈日下清扫街道,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停下来喝口水降温。“虽然单位发了防暑用品,但这么热的天,还是感觉头晕乎乎的,只能多休息几次,慢慢干。” 李师傅擦着脸上的汗说道。而对于需要驾车出行的市民来说,高温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停放在露天停车场的汽车,车内温度在中午时分能达到 50℃以上,打开车门的瞬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市民们不得不先打开车门通风降温,等待几分钟后才能上车。
![]()
在穿搭和日常生活习惯上,南京市民也不得不重新 “切换” 回夏季模式。十月初,不少市民已经拿出了薄外套、长袖衬衫等秋日衣物,可随着 “秋老虎” 的到来,大家又纷纷将夏装重新翻了出来。街头巷尾,穿着短袖、短裤、连衣裙的市民随处可见,空调也再次成为了家庭和办公场所的 “必需品”。在南京某写字楼工作的张女士说:“国庆假期后,公司已经把空调关了,可这几天高温一来,办公室里又闷又热,根本没办法专心工作,昨天公司终于重新开了空调,大家才感觉舒服了一些。”
![]()
除了空调,电风扇、冰饮、西瓜等夏季 “降温神器” 也再次热销。在南京的各大超市里,冰镇饮料和西瓜的销量明显上升,不少超市还专门在入口处设置了冰饮专柜,方便市民选购。同时,冷饮店也迎来了一波 “小高峰”,下午时分,不少冷饮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市民们争相购买冰淇淋、冰奶茶等饮品,以此来缓解高温带来的燥热。
![]()
在饮食和健康方面,“秋老虎” 天气也给市民带来了不少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气温偏高,空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缺水、上火等情况,不少市民因为饮食不当或作息不规律,出现了口干舌燥、喉咙疼痛、便秘等症状。南京某医院的内科医生表示,近几天,医院接诊的因高温导致的中暑、肠胃不适等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老年人的身体调节能力较差,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这两类人群在高温天气下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
医生提醒道,“在‘秋老虎’天气里,市民要注意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减少高温对身体的影响。” 此外,高温天气也给食品保鲜带来了挑战,不少市民因为食物储存不当,导致食物变质,引发肠胃不适。市民刘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她在 10 月 10 日上午买了一些肉类,本想放在阳台通风处,结果中午忘记及时放进冰箱,下午就发现肉类已经有了异味,只能无奈丢弃。“以前十月天气凉快,食物放在外面半天也没事,现在这么热,稍微不注意就坏了,以后可得及时把食物放进冰箱。” 刘女士说道。
![]()
除了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这场 “秋老虎” 也对南京的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农业方面,南京的部分郊区种植着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当前正是水稻灌浆、蔬菜生长的关键时期。持续的高温天气虽然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但也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容易出现干旱情况。南京郊区的种植户陈师傅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他最近每天都要给农田浇水,“以前这个时候,一周浇个两三次水就够了,现在每天都得浇,不然庄稼就会缺水。” 陈师傅说,“虽然目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还比较稳定,但如果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过长,土壤缺水严重,还是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
在交通领域,高温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交通运营也带来了一定影响。由于路面温度过高,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会减小,容易出现轮胎爆胎、车辆失控等情况。10 月 10 日下午,在南京绕城高速上就发生了一起因轮胎爆胎引发的交通事故,一辆小轿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突然爆胎,车辆失控撞上了护栏,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此外,高温天气也给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的运营带来了挑战。公交车司机长时间在驾驶室内工作,驾驶室里的温度较高,虽然有空调,但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对司机的身体也是一种考验。南京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为司机配备防暑药品、调整部分线路的发车时间、在公交车上增加饮水供应等,确保司机的身体健康和运营安全。
![]()
在能源方面,高温天气导致市民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空调的使用量激增,使得南京地区的用电负荷明显上升。据南京供电公司的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 10 日,南京地区的最大用电负荷达到了 850 万千瓦,比前一天增加了 50 万千瓦,这一负荷水平已经接近夏季用电高峰时期的负荷。为了保障电力供应,南京供电公司加强了对电网设备的巡检和维护,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同时合理调配电力资源,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和企业生产用电的稳定供应。“目前电网运行平稳,能够满足全市的用电需求,但如果高温天气持续,用电负荷可能会进一步上升,我们会密切关注电网运行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南京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
![]()
面对这场持续的 “秋老虎”,南京市民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 “降温妙招”,在高温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清凉。在南京的各大公园和景区,树荫下、湖边成为了市民纳凉的好去处。玄武湖公园内,不少市民带着野餐垫、帐篷来到湖边,坐在树荫下聊天、看书,享受着湖边的微风;紫金山风景区的登山步道上,虽然天气炎热,但仍有不少市民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登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山林间的清凉。除了户外纳凉,室内场所也成为了市民躲避高温的 “避风港”。图书馆、博物馆、商场等公共场所因为空调开放、环境舒适,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南京图书馆内,座无虚席,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这里看书、学习,既能躲避高温,又能丰富知识;新街口的各大商场里,人流量也明显增加,市民们在商场里购物、吃饭、看电影,享受着空调带来的凉爽。
![]()
对于一些喜欢运动的市民来说,高温天气并没有阻挡他们运动的热情,只是改变了运动的时间和方式。以往喜欢在下午跑步、打球的市民,纷纷将运动时间调整到了清晨或晚上。清晨五点多,南京奥体中心的操场上就已经有了不少运动爱好者的身影,他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在跳绳;到了晚上七点以后,奥体中心的运动场地更是热闹非凡,篮球场上、足球场上,大家挥汗如雨,享受着运动的快乐。“下午天气太热,不适合运动,早上和晚上温度相对低一些,运动起来也更舒服。” 市民李先生说,他每天早上都会来奥体中心跑步,“虽然早上起得早,但运动完一天都精神饱满,也能避开白天的高温。”
![]()
在饮食方面,市民们也通过调整饮食来应对高温。除了购买冰饮、西瓜等,不少市民还会自己制作清凉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银耳汤、酸梅汤等。市民张阿姨每天都会在家煮上一大锅绿豆汤,放凉后放入冰箱,家人什么时候想喝就能随时拿出来。“绿豆汤解暑效果好,自己做的又干净又卫生,家人都爱喝。” 张阿姨说。此外,清淡的凉拌菜也成为了市民餐桌上的 “常客”,凉拌黄瓜、凉拌海带丝、凉拌木耳等,不仅制作简单,而且口感清爽,深受市民喜爱。
![]()
虽然这场 “秋老虎” 来势汹汹,但好在高温天气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南京这场晴热高温天气将持续到 10 月 13 日,13 日之后,随着大气环流的调整,副热带高压将逐渐南退,冷空气将开始影响南京地区,届时南京的气温将出现明显下降。预计 10 月 14 日,南京的最高气温将降至 26℃到 27℃,最低气温也将降至 19℃到 20℃;10 月 15 日,气温将进一步下降,最高气温可能只有 23℃到 24℃,最低气温在 17℃到 18℃之间,届时秋日的凉爽感将重新回归。
![]()
对于即将到来的降温,南京市民充满了期待。“终于要降温了,这几天高温实在是太难受了,晚上睡觉都得开着空调,还是凉快一点舒服。” 市民赵女士说。不过,气象专家也提醒市民,气温下降后,昼夜温差会逐渐增大,市民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引发感冒等疾病。同时,降温可能会伴随一定的降水,市民在出行时要注意携带雨具,做好防雨准备。
![]()
回顾这场南京十月中旬的 “秋老虎”,它虽然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无常。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反常的高温、暴雨、台风等天气不时出现,这也提醒着我们要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增强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减少碳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同时,面对极端天气,我们也要学会科学应对,了解相关的气象知识和应对方法,做好自我保护,确保自己的生活和健康不受影响。
![]()
10 月 10 日的南京,在 “秋老虎” 的肆虐下展现出了别样的城市景象,而随着降温的到来,这座古城又将恢复秋日的宁静与美好。无论是高温还是凉爽,南京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而每一次天气的变化,也都成为了市民生活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