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感应有三忌!身上带这3样东西的人,地藏当场不救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地藏王菩萨,在佛门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他曾在佛前立下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份悲愿,感天动地,连释迦牟尼佛都把末法时代的众生托付给了他。

按理说,有这样大愿的菩萨,应该会救度一切众生才对。可是,为什么有些人虔诚念诵《地藏经》,供养地藏菩萨,却始终得不到感应?有些人遇到困难,拼命祈求地藏菩萨,却依然灾祸不断?

难道地藏菩萨的大愿只是一句空话?还是说,菩萨也有不救的人?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曾在忉利天宫,当着无数天人、鬼神、菩萨的面,详细讲述了地藏菩萨的功德。佛陀说,只要有人至心称念地藏菩萨的名号,一切灾难都能消除,一切愿望都能满足。

可是佛陀也说了,有三种情况,会让众生与地藏菩萨的感应隔断。这三种东西,不是挂在身上的护身符,也不是什么法器珠宝,而是藏在心里的三种"毒"。只要心里带着这三样东西,哪怕天天拜地藏菩萨,也得不到真正的救度。

这三样东西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能让菩萨的大愿都无法施展?



唐朝开元年间,长安城里有个商人叫赵文达,家资巨万,在城中开了几家绸缎铺子。这赵文达表面上看,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家里供着地藏菩萨的像,每天早晚都要上香礼拜。

他常对人说:"我这一生能发财,全靠地藏菩萨保佑。我每年都要拿出几百两银子,供养寺庙,印送《地藏经》。"

话说得漂亮,做得也像模像样。长安城的人都知道,赵家是拜地藏菩萨的,每逢初一十五,赵文达必定要到慈恩寺烧香。

这年秋天,赵文达要送一批货去江南,路途遥远,他担心路上有匪盗,就特意到慈恩寺求了一尊小的地藏菩萨像,随身带着,日日礼拜,祈求路上平安。

临行前,他把管家叫来,吩咐道:"我不在家这几个月,你要把账目管好。记住,凡是欠咱们钱的,一文都不能少。那些还不上钱的,就把他们的房子地契拿来抵债。"

管家迟疑道:"东家,有几家是实在没办法了。张木匠家里老母病重,花光了积蓄,欠咱们的五十两银子,实在还不上。他说能不能宽限几个月..."

"宽限?"赵文达脸色一沉,"做生意讲的是规矩。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他家不是有两间房子吗?拿来抵债!至于他老娘的病,那是他的事,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管家还想说什么,赵文达已经不耐烦了:"就这么定了。记住,一文钱都不能少收。我拜地藏菩萨,菩萨会保佑我的,你就照我说的做就行了。"

第二天,赵文达带着伙计,赶着几辆大车,护送货物出发了。一路上,他每天都要把小小的地藏菩萨像拿出来拜一拜,念几遍《地藏经》,心里很踏实。

走到半路,前面有个村子。赵文达口渴了,就让伙计去村里打水。伙计进村没多久,就匆匆跑回来,脸色发白:"东家,不好了!前面村里闹瘟疫,死了好几个人,大家都不敢进去。"

赵文达一听,心里一慌。他赶紧从怀里摸出地藏菩萨像,拜了又拜:"菩萨保佑,千万别让我染上瘟疫。我还要去江南做生意,发大财呢。"

正拜着,村里走出来一个老人,看上去病得不轻,一步一晃地走着。老人看见赵文达他们,就挥手喊:"各位行商,能不能卖点粮食给我们?村里闹瘟疫,断粮了,有几家已经饿得不行了..."

赵文达一听要卖粮食,眼睛一转,问道:"粮食倒是有,就怕你们买不起。现在这情况,粮食可金贵着呢。"

老人哀求道:"我们也知道。老朽这里有点银子,您看能买多少算多少。"说着,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包着几两碎银子。

赵文达接过来一看,心里盘算了一下,说:"这点银子,按平时的价钱,能买五十斤粮食。不过现在你们村里闹瘟疫,我们冒着危险给你们送粮,这价钱就得涨。这点银子,只能买十斤。"

老人一听,脸色煞白:"十斤?这怎么够?村里还有几十口人等着..."

"爱买不买。"赵文达把布包收进怀里,"生意就是生意,我又不是开善堂的。"

就在这时,村里又跑出来一个妇人,抱着个七八岁的孩子,那孩子饿得有气无力。妇人跪在地上磕头:"求求老爷行行好,我家孩子三天没吃东西了,您就卖点粮食给我们吧。"

赵文达看都不看一眼:"十斤,一口价。你们要是买,就快点,不买我们就走了。路上还有正经买卖要做,没工夫在这里耗着。"

老人没办法,只好含着泪答应了。赵文达让伙计称了十斤粮食给他们,然后催着队伍赶紧走,生怕在这里多待会儿染上瘟疫。

走出村子没多远,赵文达心里还暗自得意:这趟买卖做得值,平白赚了四十斤粮食的钱。他又摸出地藏菩萨像拜了拜:"菩萨保佑,让我这趟生意顺顺当当,发大财。"

队伍继续往前走。到了傍晚,他们来到一个镇子,找了家客栈住下。赵文达把地藏菩萨像供在房间里,点上香,又念了一遍《地藏经》,才安心睡觉。

半夜里,赵文达忽然做了个梦。梦里,他看见一座大殿,金碧辉煌。大殿正中坐着一位菩萨,正是地藏王菩萨。菩萨身边站着无数鬼神,个个威严可怖。



赵文达一看是地藏菩萨,心里一喜,赶紧跪下磕头:"菩萨,弟子赵文达,虔诚供养您多年,今日终于见到您的法身了!求菩萨保佑弟子一路平安,生意兴隆。"

地藏菩萨看着他,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过了半晌,才缓缓开口:"你虔诚?"

赵文达连忙说:"弟子每天礼拜,从不间断。还印送了许多《地藏经》,供养了许多寺庙..."

"你可知,什么叫虔诚?"地藏菩萨的声音很平静,却让赵文达心里发寒。

"弟子...弟子不明白。"

地藏菩萨叹了口气:"你以为,每天烧几炷香,念几卷经,就是虔诚了?你可曾想过,你平日里是怎么做的?"

菩萨一挥手,赵文达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里,是张木匠跪在他面前,哀求宽限还债的时间。他冷冷地拒绝了,还要夺走张木匠仅有的两间房子。画面中,张木匠的老母亲病倒在床上,眼看就要断气,张木匠跪在地上痛哭。

第二幅画面里,是那个闹瘟疫的村子。老人和妇人抱着孩子,跪在路边求他卖粮食。他狠心抬高价格,用几两银子换了十斤粮食,转身就走。画面中,那个孩子最后还是饿死了。

第三幅画面里,是他的绸缎铺子。他用短尺短秤欺骗顾客,卖的布料缺斤短两。有个穷书生来买布,他趁人不注意,少给了二尺,那书生回去才发现,布不够做衣裳,只好又花钱买。

一幅幅画面闪过,都是赵文达平日里做的事。他看得冷汗直流,想要辩解,却说不出话来。

地藏菩萨说:"你口口声声说拜我,供养我,可你做的这些事,哪一件符合佛法?你贪财,不顾别人死活;你刻薄,逼得人家破人亡;你欺诈,昧着良心赚钱。你以为,供几炷香,念几卷经,就能掩盖这些罪业?"

赵文达浑身发抖,跪在地上磕头:"菩萨,弟子知错了。可是...可是弟子每年都供养寺庙,印送经书,这些不也是功德吗?"

"功德?"地藏菩萨的声音变得严厉,"你印经书,是真心想让众生得度,还是想给自己积功德,保佑你发财?你供养寺庙,是真心护持佛法,还是想买个平安,买个好名声?"

赵文达哑口无言。

地藏菩萨接着说:"你身上带着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让你虽然天天拜我,却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感应。"

"哪三样?"赵文达急切地问。

"一是贪心,二是恶心,三是..."地藏菩萨说到这里,画面突然模糊了。

赵文达急得大喊:"菩萨,第三样是什么?求您告诉弟子!"

就在这时,赵文达从梦中惊醒,浑身是汗。他睁开眼,发现天还没亮,客栈里静悄悄的。

他坐起来,看着供桌上的地藏菩萨像,心里七上八下。刚才那个梦,太真实了。地藏菩萨说他身上带着三样东西,前两样已经说了,是贪心和恶心。可是第三样是什么?

赵文达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他心里害怕,又想知道答案。天一亮,他就找到镇上的一座寺庙,去求见住持。



住持是个老僧人,法号慧远,已经七十多岁,在这一带很有名望。赵文达把梦里的情景说了一遍,问道:"大师,地藏菩萨说我身上带着三样东西,让我得不到感应。前两样是贪心和恶心,第三样是什么呢?"

慧远法师看着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施主,你知道地藏菩萨为什么不肯告诉你第三样是什么吗?"

"为什么?"

"有些东西,藏得太深,当事人往往看不见。地藏菩萨要你自己去悟,去发现。如果我直接告诉你,你未必会真心改过。只有你自己悟到了,才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