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为市民推出了包括义诊、线下咨询、线上科普直播及心理治疗营体验在内的多项“心”福利活动,旨在呼吁社会共同关注心理健康。
活动中,该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刘文娟向记者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睡眠障碍问题正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态势,前来就诊的青少年人群显著增加。
15岁男生因学业压力整晚失眠
心慌、心悸、头痛、胸闷
“我的门诊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失眠引发焦虑,或是焦虑诱发失眠而来,问题根源多样,包括家庭压力、亲子关系、学业压力和工作压力等。”刘文娟介绍,门诊量很大,医生需要为每位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刘文娟分享了一个近期接诊的典型案例。一名15岁的初二男生,原本成绩优异,但近期却感到学习跟不上。家长的高要求让他压力倍增,出现了白天犯困、夜晚整晚失眠的恶性循环。经过单独沟通,刘医生发现这并非单纯的睡眠问题,而是学业压力导致的昼夜节律紊乱,并诱发了严重的焦虑情绪。
“这个孩子就是整夜不睡,白天昏昏沉沉。起初无法住校,改为走读后情况仍未好转。”刘文娟说,“他还伴有心慌、心悸、头痛、胸闷等躯体焦虑症状。老师建议就医后,家长带他做了胃镜等各式检查,结果全部正常。在束手无策之下,才最后想到来看看心理科。”刘文娟强调,此类案例在门诊中非常普遍。
针对这名男生的情况,医疗团队开出的“处方”是:在为其进行心理咨询和睡眠认知调整的同时,辅助小剂量的抗焦虑药物。更重要的是,医生强烈建议家长为孩子“减负”,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进行有效亲子沟通。
青少年睡眠门诊量十年激增17倍
数据显示,青少年在心理门诊中的比例正在急剧攀升。刘文娟透露了一项对比数据:“根据我们过去十年的数据调查,印象中青少年睡眠门诊量增长了约17倍。十年前,来我们睡眠门诊看病的孩子只是零散几个,但现在翻了17倍左右。在我目前的门诊中,青少年人群已占将近四分之一。” “以前来看睡眠问题的多是老年人,但现在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刘文娟不无担忧地表示,“我接诊过年龄最小的孩子,大约只有7岁。”
![]()
专家呼吁,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形成合力,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当孩子出现持续的睡眠问题、情绪波动或莫名的躯体不适时,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应尽早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帮助,避免问题恶化。
来源:FM93记者王桔 通讯员:李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