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命”投胎是怎么选定姻缘的?情感纠葛也是因果安排?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太平广记》《华严经》《大宝积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世间男女情爱,千古不绝。有人一生桃花朵朵,情缘不断;有人孤苦伶仃,终老无依。这命运的分野,到底从何而来?

民间常说的"桃花命",指的是那些天生情缘旺盛、异性缘极好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从小就招人喜欢,长大后更是桃花不断,情感经历丰富。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难道真如老话所说,姻缘早在投胎转世时就已注定?

古籍《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个奇事,说的是唐朝有个叫韦固的书生,年轻时遇到一位老人,在月光下翻看姻缘簿。老人告诉他,世间男女的婚配,都是前世因缘所定,丝毫不得更改。韦固不信,偏要逆天改命,结果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应了那姻缘簿上的安排。

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天机?情感的纠葛缠绵,真的是冥冥中早有安排?



唐朝元和年间,有个读书人叫韦固,家在杜陵,年少时父母双亡,独自一人苦读诗书。到了二十来岁,功名未就,却急着想成家立业,好有个人照应。

那年春天,韦固听说宋城有个大户人家要招女婿,那家的女儿知书达理,模样也生得好。韦固心想,这正是个好机会,就收拾行装赶往宋城。

到了宋城南店,投宿在客栈里。店家告诉他,明天一早,那户人家会派人来客栈见他。韦固听了,心里又喜又忧,辗转难眠,天还没亮就起来了,想着早点见到那户人家的人。

他走到店外,天色微明,街上还冷冷清清。远远看见旅店北面的龙兴寺,寺门前石阶上坐着个老头,头发雪白,腰背却挺得笔直。老人面前放着个大布包,正就着晨光翻看一本厚厚的册子。

韦固好奇,走近去看。老人手里那册子,纸张泛黄,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字,韦固凑近了看,却发现一个字也不认识,那些字就像鸟兽的脚印,从没见过。

"老人家,您这看的是什么书啊?怎么字都这么古怪?"韦固忍不住问道。

老人抬起头,笑眯眯地看着他:"这是天下姻缘簿,记载着世间所有男女的婚配因缘。"

韦固一听,来了精神:"姻缘簿?那您能不能帮我看看,我什么时候能娶到媳妇?"

"你急什么,你的姻缘早就定下了。"老人指指册子上的一行字。

"是谁?是宋城那户人家的女儿吗?"韦固急切地问。

老人摇摇头:"不是。你的妻子,现在才三岁,还在城南菜市场卖菜的陈婆子怀里呢。要等她长到十七岁,你们才能成婚。"

韦固听了,脸色一变:"开什么玩笑!我堂堂读书人,怎么可能娶一个卖菜婆的女儿?您这分明是胡说八道!"

老人也不生气,慢悠悠地说:"姻缘天定,由不得你。这天下婚姻,都是我用红线牵定的。只要我在男女两人的脚上各系一根红线,不管他们相隔多远,处境多悬殊,最后都会成为夫妻。你不信,那就走着瞧。"

韦固听了更是恼火:"我偏不信这个邪!如果我把那个三岁的孩子杀了,看你这姻缘还怎么成!"

说完,他转身就要走。老人在身后悠悠地说了一句:"杀不死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韦固哪里听得进去,他回到客栈,越想越气,心想今天一定要会会那宋城的亲事,把这桩婚事定下来,看那老头的预言还准不准。

谁知等到日上三竿,那户人家的人也没来。韦固又等了一整天,始终没有消息。第二天,他托人打听,才知道那户人家已经把女儿许配给别人了。

韦固气得不行,想起老人的话,越发觉得邪门。他想,如果真有姻缘簿这回事,那个三岁的孩子就是他命中的妻子,只要把她除掉,这姻缘不就破了吗?

他找来一个家仆,给了他十两银子,让他去菜市场把那个抱着三岁女孩的老妇人的女儿杀掉。家仆贪财,就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家仆回来了,说事情办妥了,他在菜市场的人群里,趁乱用刀捅了那孩子一下,然后就跑了。

韦固听了,心里反而有些不安。杀人毕竟不是小事,他害怕惹上官司,赶紧收拾东西离开了宋城,回到杜陵老家。



这一晃,就是十四年。

韦固一直没能成家,倒是功名上略有起色,做了个小官。这年,他被派往相州做参军。相州刺史王泰见他还是单身,就说要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韦固本来不想再婚配,可是王刺史的面子不能不给,就答应了下来。

成亲那天,韦固揭开新娘的盖头,只见一个十七岁的姑娘,生得眉清目秀,端庄贤淑。他心里一喜,这才是真正的良配啊。

新婚燕尔,两人相处得很好。韦固发现妻子眉心有一块小小的疤痕,就问是怎么回事。

妻子叹了口气,说:"这是我小时候留下的。我本是宋城人,三岁的时候父母双亡,跟着乳母陈氏生活。陈氏靠卖菜为生,有一天在菜市场,忽然有个疯子拿刀捅了我一下,正好伤在眉心,差点就没命了。幸好伤得不深,留下了这道疤。后来陈氏带着我投奔相州的亲戚,我才被王刺史收为养女,在府上长大。"

韦固听到这里,脸色煞白,后背冷汗直流。

他颤声问道:"那是十四年前的事吧?是在宋城的菜市场?"

"正是。"妻子奇怪地看着他,"夫君怎么知道?"

韦固呆坐在那里,半晌说不出话来。原来,当年那个老人说的话,一字不差地应验了。他想杀的那个三岁女孩,最后还是成了他的妻子。当年的那一刀,只在她眉心留下了一道疤痕。

从此以后,韦固再也不敢轻言改命,他对妻子更加珍惜,两人白头偕老,过了一辈子。

这个故事在坊间流传开来,人们都说,那个月下看姻缘簿的老人,就是专管人间婚姻的月老。后世因此有了"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的说法。

这故事看似神异,却道出了一个道理:世间姻缘,早有定数。

可是,姻缘为什么会有定数?这定数又从何而来?

在佛门看来,世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华严经》中说:"一切众生,无始劫来,以诸业缘而受报应。"男女之间的情缘,也是如此。

每个人这一世遇到的人,经历的情感,都是前世种下的因,今生结下的果。有的人前世与某人结下善缘,这一世就会相遇相爱;有的人前世与某人结下恶缘,这一世就会纠缠不清,爱恨交织。

所谓"桃花命",指的就是那些前世广结善缘、情缘深重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在多生多世中,与许多人都有过交集,结下了各种因缘。这些因缘到了今生,就会一一显现,形成所谓的"桃花运"。

有个古老的佛经故事,说的更明白。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个叫阿难的弟子,长得英俊,声音好听,很受人欢迎。有一次,他去化缘,遇到一个女子,那女子一见他就动了心,非要跟他回精舍。

阿难吓坏了,赶紧跑回去找佛陀求救。佛陀就把那女子叫来,问她:"你为什么这么迷恋阿难?"

女子说:"我一见到他,就觉得心里欢喜,想跟他在一起。"

佛陀说:"这是因为你们前世有缘。五百世前,你是一只鸟,阿难是个行脚僧。有一天,他路过树下,你在树上看着他,生起了欢喜心,多看了他几眼。就是这几眼,种下了今生的因缘。"

女子听了,惊讶不已:"就因为多看了几眼,就有这么深的缘分?"

佛陀说:"因缘的种子,虽然微小,果报却很大。你前世看他时的欢喜心,就是今生迷恋他的原因。"

后来,那女子听了佛陀的开示,明白了因果的道理,就放下了对阿难的执念,皈依佛门,专心修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间的情缘,往往来自前世的一个念头,一个眼神,一次相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在时光的流转中,慢慢积累,到了今生,就开花结果,形成了或深或浅的缘分。

那么,投胎转世时,这些姻缘是怎么选定的呢?



在佛经中,关于投胎转世的过程,有详细的记载。《俱舍论》等经典说,众生死后,会经过一个"中阴身"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前世的业力会牵引着他,让他看到各种境界。

而姻缘的选定,就发生在这个关键时刻。

中阴身会因为前世的业力,看到未来父母交合的场景。如果前世与某个女人结下了情缘,他就会对那个场景生起特殊的感觉,从而投生成为他们的孩子。

这个过程,不是偶然的,而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