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杀入命的人使命完成后会怎样?是回归天界还是继续轮回人间?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大藏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七杀星,在紫微斗数中素来被称作"将星",古人云:"七杀乃肃杀之神,司权柄,掌生杀。"

这颗星曜凶险异常,带煞而来,入命之人往往一生波折,却又身负特殊使命。

可奇怪的是,历代高人都说七杀入命者"天命所归,劫数已定"。

那么当这使命完成之后,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是功德圆满,回归天界逍遥自在?

还是继续沉沦六道,在人间轮回不息?

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到一个更深层的佛理——究竟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使命?

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解脱?



翻开《大藏经》,查阅诸多典籍,会发现佛陀从未以星相来判定一个人的去处,反倒是一再强调"万法唯心造"。那七杀入命这般说法,到底是命数天定,还是心念所化?当一个人以为自己完成了所谓的使命,是真的了却因果,还是又种下新的业因?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先从一位尊者的经历说起。

佛陀在世时,僧团中有位叫央掘魔罗的比丘,此人来历不凡。他原本并非修行之人,而是个杀人如麻的恶贯满盈之徒。

据《央掘魔罗经》记载,央掘魔罗年少时本是良善之人,拜在一位婆罗门导师门下学习。谁知这导师心术不正,见央掘魔罗聪慧过人,竟生嫉妒之心,设计陷害于他。

那导师对央掘魔罗说:"你若想证得最高的智慧,必须杀够一千个人,取其手指做成花鬘戴在身上,方能功德圆满。"

央掘魔罗信以为真,从此走上杀戮之路。他杀人无数,每杀一人便取其一指,串成项链挂在颈上,远远望去,血红的手指在他身上摇晃,如同开满了地狱的曼珠沙华。

转眼间,央掘魔罗已经杀了九百九十九人,只差最后一个就能凑齐一千。这时候,他的母亲听说儿子犯下滔天大罪,心急如焚,决定亲自去劝阻。

母亲找到央掘魔罗,苦苦哀求他放下屠刀。可央掘魔罗已经杀红了眼,心智完全被邪见蒙蔽,他竟然举起刀来,要杀自己的母亲来凑足这最后一个人头。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佛陀赶到了。

央掘魔罗看见佛陀,立刻放弃了母亲,转而追杀佛陀。他想:"杀一个普通人和杀一个圣人,功德肯定不同,我若杀了这位名满天下的沙门,必定能快速证果。"于是他举刀狂奔,拼命追赶。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佛陀只是缓缓而行,步履从容,可央掘魔罗无论如何狂奔,就是追不上。他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佛陀却始终在前方不远处,保持着同样的距离。这情景诡异至极,央掘魔罗追了很久,终于精疲力竭,大声喊道:"沙门,你给我站住!"

佛陀回过头来,平静地说:"我早已站住了,是你一直没有停下。"

这句话如同惊雷,击中了央掘魔罗的心。他愣在原地,刀掉落在地上,整个人瘫软下来。佛陀接着说:"你用脚在追我,我却早已止住了杀念;你用刀在杀人,我却已经止住了一切恶行。所以我说,我已经站住了,是你一直没有停下。"

央掘魔罗听到这话,心中那层厚厚的障碍忽然裂开一道缝隙。他跪倒在地,痛哭失声。那些死在他手下的九百九十九条人命,一张张面孔在他眼前浮现,有老人、有孩童、有妇女、有壮汉,他们的惨叫声、哀求声,汇聚成一片哀鸣,在他耳边回荡。



佛陀对他说:"放下吧,过去的已经过去,但业报不会消失。你若真心悔过,可以随我出家,用余生来偿还这些业债。"

央掘魔罗当即剃度出家,成了佛陀座下的比丘。可是他的业报并未因出家而消失。他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来,被人咒骂、殴打、用石头砸。

有一次,他外出乞食,被一群人追打得头破血流,几乎丧命。他忍着剧痛回到僧团,佛陀看着他满身伤痕,说:"你现在所受的苦,只是你过去所造恶业的微小果报。若非你已经真心忏悔,这些业报会让你在地狱中受苦无量劫。"

央掘魔罗明白了,所谓的使命,并不是像他之前以为的那样,杀够一千人就能功德圆满。真正的使命,是要认清自己的罪业,承担起所有的果报,用真实的修行来净化心念。

他日夜精进,从不懈怠。有时候坐禅,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些死者的面容,他不逃避,而是一个个向他们忏悔,愿他们早日得到超度。有时候诵经,口中念着经文,心里想着那些受害者的家属,愿他们能得到安慰。

多年后,央掘魔罗证得阿罗汉果。有人问佛陀:"央掘魔罗杀了那么多人,为何还能证果?"佛陀说:"因为他真正放下了。

他不是放下了责任,而是放下了对自我的执着。他知道无论证不证果,那些业报都会来,他接受这一切,不抱怨,不逃避,只是专注于当下的修行。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这个故事在僧团中流传甚广,启发了无数修行人。可是要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还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在道家典籍《抱朴子》中,也记载过类似的观念。葛洪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秉性而来,有的人天生慈悲,有的人天生刚烈,有的人天生肃杀。这些秉性,不是用来定义一个人的终局,而是给人一个起点,让人在这个起点上开始修行。

如果按照星相命理的说法,七杀入命的人往往刚烈果决,敢作敢为,一生多遇凶险,却也能成就大事。可是这"大事"究竟是什么?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还是斩除烦恼,证得菩提?

佛陀座下还有一位弟子,名叫阿那律,此人也有段特殊经历。阿那律出身王族,富贵无比,可他对世间的荣华富贵毫无兴趣,毅然出家。出家后,他精进修行,常常坐禅到深夜。有一次,他连续多日不眠不休地用功,导致双眼失明。

失明后的阿那律,一度陷入绝望。他想:"我出家是为了求得智慧,可现在连世间的景象都看不见了,如何能见到真理?"佛陀得知后,前来开示他:"你失去的只是肉眼,但你可以开启天眼。肉眼看到的是表象,天眼看到的才是真相。"

阿那律听从佛陀的教导,更加精进修行,终于证得天眼通,成为僧团中天眼第一的尊者。他用天眼观察三界六道,看到无数众生在轮回中沉浮,有的在天界享乐,有的在地狱受苦,有的在人间奔波,有的在畜生道中挣扎。

有一天,有位信众问阿那律:"尊者,您用天眼看过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吗?他们死后都去了哪里?"

阿那律沉默片刻,说:"我见过许多生前显赫的人。有的人一生征战沙场,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死后却堕入阿修罗道,继续在战斗中轮回;有的人一生为君为相,治理天下,看似造福万民,死后却因执着功名,仍在人间轮回,换个身份继续追逐名利;也有的人一生平凡,默默行善,死后反而得生天界,享受天福。"

那信众不解:"这是为什么?"

阿那律说:"因为真正的使命,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的心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获得认可,为了满足欲望,那么无论做多少事,都只是在轮回中打转。如果你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慈悲,出于智慧,出于无私,那么即便什么都不做,也已经在解脱的路上。"

这番话,点醒了在场的许多人。可是人们心中的疑惑并未完全消除。有人问:"那些带着特殊使命来到人间的人,比如那些天生就有特殊能力,或者命中注定要做大事的人,他们完成使命后,会怎么样?"

阿那律笑了笑:"你们说的'使命',本身就是一种执着。"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什么叫"使命本身就是一种执着"?难道佛陀不是也有使命吗?难道那些菩萨、罗汉不是也都带着度化众生的使命吗?



阿那律看着众人疑惑的表情,缓缓说道:"你们以为佛陀度化众生是使命。

可佛陀自己从未说过他在完成什么使命。

佛陀只是看到众生在受苦,自然而然地去帮助,就像看到有人掉进水里。

自然而然地去救一样,这不是使命,这是本性。"

他顿了顿,接着说:"真正的答案,佛陀在另一部经典中讲得更清楚。

当年有人问过佛陀类似的问题,佛陀的回答......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