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坡区人民检察院聚焦非法处置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等破坏生态环境类违法犯罪,结合案件办理实际,深入分析提炼,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1+N”办案经验样板,切实以高质效检察履职筑牢东坡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一、以“1+N”办案模式,凝聚立案侦查最大合力。立足于检警“指控犯罪共同体”工作格局,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充分发挥环境资源专业化办案团队优势,以“检察+公安”的办案模式做到侦查围绕公诉指控,审查引导侦查,侦诉全方位协作,全流程跟踪、引导侦查取证。以案件主犯犯罪事实为切入点,抽丝剥茧,不断完善证据体系,使案涉危险废物提供者、中间商、其他参与者陆续浮出水面,实现全链条有效打击,坚决扛起生态保护政治责任。一起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打击危废违法典型案例、入选四川政法“五年百佳”优秀案例。1名干警被公安部、最高检、生态环境部联合表彰为“表现突出个人”。
二、以“1+N”办案模式,实现案件查处最强支撑。探索建立“检察+公安+环保”办理模式,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涉环境犯罪案件引导、建议和监督生态环境部门规范移送,促进生态环境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对案件危废处置、生态环境修复赔偿等,强化生态环境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鉴定评估部门、污染物有资质处置修复单位等协调联动、同向发力,以多轮论证、评估和磋商等方式,依法确定案件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扣押危废处置和后期场地修复的消除危险费用总额,有效形成查处和治理相结合的环境污染保护合力。
三、以“1+N”办案模式,谋划生态修复最优策略。牵头制定打击环境违法犯罪7项工作机制,以“检察+法院”的办案模式,确立“惩治+修复”治理思路,有效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通过刑事、公益、民责“一案三审”,明确生态修复责任,实现刑事制裁与生态修复的有机衔接,为污染环境打击治理提供“刑责+民责”同追的最优司法方案。为巩固案件效果、强化法治教育,东坡区检察院以固废污染防治为主题,结合案件实际拍摄的微视频《一堆垃圾的自白》荣获第七届全国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短视频类正能量作品、第五届川渝法治微视频展播活动一等奖。
(东坡区检察院 王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