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云龙,籍贯芜湖,字百研书生,斋号三石斋、云龙轩。当代书法家、古砚鉴藏家,文房四宝产业领军人物。
现任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荣宝斋画院“书画创作与文房四宝研究工作室”导师,四川省文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文房四宝产业学院副理事长,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会长,芜湖鸠兹文房四宝博物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收藏文房珍品千余件,2011年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中国优秀收藏家”;被新华网等机构评为当代最有影响力书法家、收藏家。
![]()
![]()
田墨海铸文心
——王云龙的书画艺术与文房鉴藏之路
在当代艺坛与文房收藏领域,王云龙是一位极具辨识度的人物。他在书法创作与古砚鉴藏的双轨上并行不辍,更以文房四宝产业领军者的身份,为传统文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拓路架桥。其艺术实践与文化耕耘,恰如砚池墨韵,层次丰富而意韵悠长。
![]()
![]()
王云龙的书法创作,植根于传统碑帖的深厚土壤。自幼习书的他,于篆、隶、草、楷诸体皆有涉猎,尤见对篆隶古法与草书意趣的深入探索。
![]()
![]()
观其篆书作品,取法高古,上追石鼓文的浑穆气象,线条苍劲如铁,结体端严中见灵动。他并非简单复刻古文字的形貌,而是在笔墨的提按使转中,融入自身对金石气韵的理解,让古老的文字在当代纸面上焕发生机。这种对篆书的研习,与其古砚鉴藏的爱好形成奇妙的呼应——二者皆需对“古意”有精准的感知与把握,砚之纹理与篆之线条,在审美意趣上达成了跨越材质的共鸣。
![]()
![]()
隶书创作则体现出他对汉碑的浸淫之深。他取《石门颂》的飘逸恣肆、古朴苍劲,《张迁碑》的朴拙雄浑、方正遒劲等…,糅合为自家面貌,结字方正大气,笔画波磔分明却不张扬,于厚重中见灵动,将汉隶的端庄与书法的抒情性巧妙结合。而草书作品则尽显性情,笔墨狂放不羁,线条纵横捭阖,似脱缰野马却又收放自如,在大开大合的布局中,展现出他对草书节奏与气韵的娴熟掌控,是其艺术个性的淋漓抒发。
![]()
![]()
值得关注的是,他的书法并非孤立的笔墨游戏,而是与文房器物的品鉴深度交融。长期与古砚、佳墨、良纸打交道的经历,让他对笔墨纸砚的特性了如指掌,这种“工具理性”反哺了他的创作——他深知何种砚台发墨适宜篆书的厚重,何种纸张更能呈现草书的飞白,这种对文房全链条的理解,使他的书法创作从工具选择到风格表达,都透着一股“行家”的精准与通透。
![]()
他的国画作品各具意趣:他善用淡墨写兰花,浓淡相衬,潇洒雅秀。他的兰叶之妙在于以焦墨挥毫,借草书中竖长撇之笔绘写,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而在他的博古题材的绘画中,如太湖石配芝草,以奇崛石形、墨色变化与色彩对比,营造文房清供的幽趣,体现文人对太湖石审美与案头雅玩的追求;以水墨晕染荷叶、勾勒荷花,借虚实变化传达荷花高洁品性,是文人画借物抒情的典型;文房用品写实又具笔墨意趣地呈现笔筒、砚台、太湖石等文房器物,展现文房空间的雅致与文人对文房生活的审美。
![]()
作为“中国优秀收藏家”,王云龙的鉴藏以古砚为核心,兼及文房珍玩。每一方古砚都是一段历史的凝结,每一件文房器物都是文化的载体。他对古砚的研究并非停留在“收而藏之”,而是深入到形制、材质、工艺、历史背景的系统考证。他为砚作的题跋,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是对古砚文化价值的二次诠释。这种鉴藏方式,超越了单纯的“藏家”身份,更似一位“砚文化的研究者与传播者”。古砚作为文房核心器物,其背后关联着书法、绘画、雕刻、历史等多重维度,王云龙以收藏家的敏锐和学者的严谨,将这些散落的文化碎片串联起来,形成了一部立体的“砚文化史”。这种收藏,不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文化记忆的守护。
王云龙的价值,更体现在他对文房四宝产业的引领与推动。他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会长、芜湖鸠兹文房四宝博物馆馆长,也曾是中国文房四宝发展专项基金、宣城市文房四宝协会等多家机构的发起人或负责人,还创办《笔墨纸砚》杂志,搭建起文房文化研究、展示、传播的多元平台。
![]()
![]()
在王云龙身上,书画创作、古砚鉴藏、文房产业三者并非割裂的板块,而是形成了奇妙的“三角互动”。书画创作的功底,让他能更精准地理解文房四宝的“笔墨价值”;古砚鉴藏的宝丰厚阅历,又为他的书画作品注入历史的厚重感;文房产业的布局,则让他的艺术实践与文化探索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他是书画家,以笔墨书写传统与性情;是鉴藏家,以器物收藏历史与审美;是产业推动者,以平台赋能文化与经济。这种“多维合一”的身份特质,使他成为当代文房领域的“通人”——于书、于砚、于业,皆有建树,且相互滋养。既守护了传统的根脉,又拓展了现代的边界。他的实践证明:真正的传统不是僵化的标本,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活化的文化生命。
![]()
王云龙在砚田墨海的耕耘中,铸就了一颗融通古今的文心。他的书画、鉴藏与产业实践,如三条支流,最终汇入中国文房文化的浩瀚江河,既为其增添了新的浪花,也让这条文化长河奔涌得更加澎湃。
央视著名艺术评论家/史峰
2025年9月25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