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冻久了的腊肉、香肠不能吃,容易致癌?是真的吗?告诉你答案

0
分享至

“小赵,家里的腊肉和香肠还要不要留着?今年清明亲戚送的,我看怎么颜色有点发深了。”傍晚厨房里,65岁的刘大妈边洗菜边和儿子商量。另一边,老伴则一边收拾冰柜,一边感慨:“乡下带来的腊肉,冻了快一年,丢掉可惜,留着又怕不健康。现在网上都说,腊肉冻久了容易致癌,根本不能再吃,这是真有其事吗?”这场关于“腊肉、香肠存放时间越久越危险”的讨论,每年冬春交接时都会在万千家庭上演。你家冰箱,是否也还藏着一包去年或更早的腊味?这些美味,是入口的幸福,还是“隐形杀手”?今天,我们就把真相摆在桌面,告诉你:冻久了的腊肉、香肠,到底会不会导致癌症?怎么吃才最安全?

冻太久的腊肉香肠到底会不会致癌?专家怎么说



每当有“腊肉香肠致癌”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时,很多朋友就陷入恐慌,其实,权威指南和研究已经对腊肉、香肠 “致癌”这件事有过明确说明。

首先,腊肉、香肠等传统腌制肉制品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A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大量长期摄入确实和部分癌症(如结直肠癌)风险上升有关。而“致癌”本身是概率事件,并非吃一次就会出问题。

冻得久腊肉香肠的最大风险,并不在于致癌物本身的突然暴增,而是储存条件与时间带来的风味变化及微生物污染风险

医学数据显示,低温冷冻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繁殖,但部分产毒细菌耐冷性较强,如李斯特菌、志贺氏菌等,冷冻时间过长,反复化冻,有害物质亚硝胺积累的风险增加亚硝胺作为强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早已证实其和肝癌、胃癌高度相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多批次腊肉进行检测:6个月内合理冷冻的腊肉,亚硝胺含量未见异常,而在1年以上样本中,部分检出量明显升高,最长冻存2年者亚硝胺水平提升近30%。不过,影响腊肉亚硝胺含量的真正关键,还包括腌制工艺、添加剂使用是否超标、储存环境是否清洁干燥等综合因素。

家里常见吃法会有哪些健康风险?你可能忽视的3个细节

春节、端午、清明前后,腊肉、香肠总是餐桌C位。但你知道吗?不同的存放、加工方式,健康风险大有差别,下面这几个细节特别容易被忽略:

一是冷冻时间过长或反复解冻

腊肉、香肠在超低温(-18℃以下)冷冻状态下,一般建议不超过6个月。超过1年,蛋白质、脂肪发生氧化分解,亚硝胺等有害物容易超标,部分口感也变得干硬、失鲜。



二是储存环境潮湿、反复开关冰箱门,微生物污染风险大幅上升

一旦解冻,尤其温度反复上升,冷冻腊肉表面细菌极易繁殖。南京疾控曾检测市售存放超6个月的腊肉,10%样本检出致病菌超标。这类肉制品如有酸败、变色、粘腻等感官异常,必须果断丢弃。

三是高温炒制或烧烤能促进亚硝基化合物生成

中国农业大学实验数据显示,腊肉煎、炸后亚硝胺含量比低温蒸煮高出约40%。日常烹饪尽量避免高温煎炸,蒸制、焖煮等方式更安全。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部分腊肉、香肠在制作时超量添加亚硝酸盐、防腐剂等添加剂,如非法漂白或色泽异常,建议不要食用。对高血压、肾功能、消化道疾病人群来说,更要减少摄入。



那究竟怎么做,才能吃得放心又美味?

首先,购买正规品牌腊肉香肠,认准QS标识与生产日期,不图便宜买“三无产品”。存放前做分装,家庭冷冻(-18℃以下)建议6个月内吃完最理想,最长不超过1年。

加工时,彻底加热至75℃以上以杀灭有害微生物。若出现霉点、异味、颜色由鲜红转为灰褐或黑褐,建议立即丢弃。吃前可用温水浸泡,反复换水,有助于减少部分盐分与亚硝胺前体物质。

搭配饮食上,腊肉、香肠高油高盐,应多搭配蔬果、粗粮,帮助膳食纤维降低亚硝胺吸收。每次摄入量控制在40克左右为宜,切忌长期大量食用。



最重要一点,不要把所有“致癌”风险想得太恐怖——致癌风险是统计学概率,和量、频率、个体体质多因素相关。科学合理食用,远比单一回避更实用。

健康的每一口,从理性认知开始。腊肉香肠虽美味,但更要警惕长期储存和不当加工潜藏的健康隐患。专业建议,合理冷冻、适度摄入,避免反复解冻和高温炸制,才能让家的味道常驻你的饭桌,也护住家人的健康。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微小风险也有差异。吃腊肉香肠,如果怀疑体检异常,或出现相关消化不良、身体不适,应尽快到正规医院面诊,听取医生个性化建议。追求健康,唯有科学的判断与实际行动,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小赵,家里的腊肉和香肠还要不要留着?今年清明亲戚送的,我看怎么颜色有点发深了。”傍晚厨房里,65岁的刘大妈边洗菜边和儿子商量。另一边,老伴则一边收拾冰柜,一边感慨:“乡下带来的腊肉,冻了快一年,丢掉可惜,留着又怕不健康。现在网上都说,腊肉冻久了容易致癌,根本不能再吃,这是真有其事吗?”这场关于“腊肉、香肠存放时间越久越危险”的讨论,每年冬春交接时都会在万千家庭上演。你家冰箱,是否也还藏着一包去年或更早的腊味?这些美味,是入口的幸福,还是“隐形杀手”?今天,我们就把真相摆在桌面,告诉你:冻久了的腊肉、香肠,到底会不会导致癌症?怎么吃才最安全?

冻太久的腊肉香肠到底会不会致癌?专家怎么说



每当有“腊肉香肠致癌”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时,很多朋友就陷入恐慌,其实,权威指南和研究已经对腊肉、香肠 “致癌”这件事有过明确说明。

首先,腊肉、香肠等传统腌制肉制品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A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大量长期摄入确实和部分癌症(如结直肠癌)风险上升有关。而“致癌”本身是概率事件,并非吃一次就会出问题。

冻得久腊肉香肠的最大风险,并不在于致癌物本身的突然暴增,而是储存条件与时间带来的风味变化及微生物污染风险

医学数据显示,低温冷冻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繁殖,但部分产毒细菌耐冷性较强,如李斯特菌、志贺氏菌等,冷冻时间过长,反复化冻,有害物质亚硝胺积累的风险增加亚硝胺作为强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早已证实其和肝癌、胃癌高度相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多批次腊肉进行检测:6个月内合理冷冻的腊肉,亚硝胺含量未见异常,而在1年以上样本中,部分检出量明显升高,最长冻存2年者亚硝胺水平提升近30%。不过,影响腊肉亚硝胺含量的真正关键,还包括腌制工艺、添加剂使用是否超标、储存环境是否清洁干燥等综合因素。

常见吃法会有哪些健康风险?你可能忽视的3个细节

春节、端午、清明前后,腊肉、香肠总是餐桌C位。但你知道吗?不同的存放、加工方式,健康风险大有差别,下面这几个细节特别容易被忽略:

一是冷冻时间过长或反复解冻

腊肉、香肠在超低温(-18℃以下)冷冻状态下,一般建议不超过6个月。超过1年,蛋白质、脂肪发生氧化分解,亚硝胺等有害物容易超标,部分口感也变得干硬、失鲜。



二是储存环境潮湿、反复开关冰箱门,微生物污染风险大幅上升

一旦解冻,尤其温度反复上升,冷冻腊肉表面细菌极易繁殖。南京疾控曾检测市售存放超6个月的腊肉,10%样本检出致病菌超标。这类肉制品如有酸败、变色、粘腻等感官异常,必须果断丢弃。

三是高温炒制或烧烤能促进亚硝基化合物生成

中国农业大学实验数据显示,腊肉煎、炸后亚硝胺含量比低温蒸煮高出约40%。日常烹饪尽量避免高温煎炸,蒸制、焖煮等方式更安全。

有一点不可忽视,部分腊肉、香肠在制作时超量添加亚硝酸盐、防腐剂等添加剂,如非法漂白或色泽异常,建议不要食用。对高血压、肾功能、消化道疾病人群来说,更要减少摄入。



那究竟怎么做,才能吃得放心又美味?

首先,购买正规品牌腊肉香肠,认准QS标识与生产日期,不图便宜买“三无产品”。存放前做分装,家庭冷冻(-18℃以下)建议6个月内吃完最理想,最长不超过1年。

加工时,彻底加热至75℃以上以杀灭有害微生物。若出现霉点、异味、颜色由鲜红转为灰褐或黑褐,建议立即丢弃。吃前可用温水浸泡,反复换水,有助于减少部分盐分与亚硝胺前体物质。

搭配饮食上,腊肉、香肠高油高盐,应多搭配蔬果、粗粮,帮助膳食纤维降低亚硝胺吸收。每次摄入量控制在40克左右为宜,切忌长期大量食用。



最重要一点,不要把所有“致癌”风险想得太恐怖——致癌风险是统计学概率,和量、频率、个体体质多因素相关。科学合理食用,远比单一回避更实用。

健康的每一口,从理性认知开始。腊肉香肠虽美味,但更要警惕长期储存和不当加工潜藏的健康隐患。专业建议,合理冷冻、适度摄入,避免反复解冻和高温炸制,才能让家的味道常驻你的饭桌,也护住家人的健康。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微小风险也有差异。吃腊肉香肠,如果怀疑体检异常,或出现相关消化不良、身体不适,应尽快到正规医院面诊,听取医生个性化建议。追求健康,唯有科学的判断与实际行动,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巴拿马官员:中企承建的运河第四大桥让巴拿马人倍感自豪

巴拿马官员:中企承建的运河第四大桥让巴拿马人倍感自豪

新华社
2025-11-02 14:38:18
年薪4600万,场均仅18+8!NBA伪巨头伤停,3.5亿超级顶薪没戏了

年薪4600万,场均仅18+8!NBA伪巨头伤停,3.5亿超级顶薪没戏了

世界体育圈
2025-11-02 16:58:56
冲全运会第三金!全红婵时隔183天参赛:联手师姐对决陈芋汐

冲全运会第三金!全红婵时隔183天参赛:联手师姐对决陈芋汐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11-02 09:31:03
特务头子谷正文晚年忏悔:吴石那份供词,我看了一辈子没看懂!

特务头子谷正文晚年忏悔:吴石那份供词,我看了一辈子没看懂!

老呶侃史
2025-11-02 07:02:14
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话,那对乌克兰而言真的是一个不幸的事件

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话,那对乌克兰而言真的是一个不幸的事件

每日一见
2025-11-02 18:09:46
姥姥卧床八年,我妈只伺候三天,她去世后舅舅说:咱们把家分了吧

姥姥卧床八年,我妈只伺候三天,她去世后舅舅说:咱们把家分了吧

媛来这样
2025-11-01 00:06:09
曹操墓前堆成山的布洛芬,是这届年轻人最野的"历史梗"

曹操墓前堆成山的布洛芬,是这届年轻人最野的"历史梗"

小豫讲故事
2025-10-27 11:50:08
72岁熊宇,认罪悔罪

72岁熊宇,认罪悔罪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2 12:11:15
与周迅离婚4年,那个独自跑去美国的前夫高圣远,如今怎么样了?

与周迅离婚4年,那个独自跑去美国的前夫高圣远,如今怎么样了?

暖心萌阿菇凉
2025-10-31 23:42:45
全球围猎“唐僧肉”:陈志的千亿资产,正被各国瓜分

全球围猎“唐僧肉”:陈志的千亿资产,正被各国瓜分

默可
2025-11-02 13:38:25
保姆的儿子考上复旦后就冷着脸,我给她结钱:您可以回去享福了

保姆的儿子考上复旦后就冷着脸,我给她结钱:您可以回去享福了

农村情感故事
2025-10-25 08:23:51
中美达成共识后,特朗普又变卦下架大批中国货,不准中方违约

中美达成共识后,特朗普又变卦下架大批中国货,不准中方违约

阿校谈史
2025-11-02 18:38:19
海外网友热议TES止步4强:Kanavi头等战犯!TES只有JKL和369是人

海外网友热议TES止步4强:Kanavi头等战犯!TES只有JKL和369是人

贝塔看比赛
2025-11-02 18:22:14
2025年,延迟发工资最严重的一年。

2025年,延迟发工资最严重的一年。

爱吃糖的猫cat
2025-11-02 19:21:22
好消息!菲律宾宣布:11月1日起,恢复中国公民电子签证服务!

好消息!菲律宾宣布:11月1日起,恢复中国公民电子签证服务!

王爷说图表
2025-11-01 22:38:46
曝南大博士东思嘉自杀身亡,年仅33岁,长得漂亮,多次获奖学金

曝南大博士东思嘉自杀身亡,年仅33岁,长得漂亮,多次获奖学金

热点菌本君
2025-08-27 00:02:04
遭切尔西5连杀后热刺内讧!2将拒绝与主帅握手 甩手抱怨+径直离场

遭切尔西5连杀后热刺内讧!2将拒绝与主帅握手 甩手抱怨+径直离场

我爱英超
2025-11-02 04:42:24
奇谋妙计五福星已过42年,冯淬帆离世,已有12位演员不在了

奇谋妙计五福星已过42年,冯淬帆离世,已有12位演员不在了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2 12:23:22
《沉默的荣耀》最聪明的人不是吴石、谷正文,而是被小看的周至柔

《沉默的荣耀》最聪明的人不是吴石、谷正文,而是被小看的周至柔

宇林网络
2025-10-08 16:00:03
1965年,李鹏总理和儿子李小鹏、李小勇合影,那年37岁,气质不凡

1965年,李鹏总理和儿子李小鹏、李小勇合影,那年37岁,气质不凡

普览
2025-10-31 16:46:57
2025-11-02 20:39:00
游古史
游古史
不偏不倚,恰好是你
2405文章数 5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原价百万1针的CAR-T有望纳入创新药目录

头条要闻

原价百万1针的CAR-T有望纳入创新药目录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旅游
本地
时尚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教育要闻

全科无水印!绵阳高三一诊试卷及答案

旅游要闻

村超余温未减!榕江万亩硫华菊绽放,侗寨花海奏响深秋文旅狂想曲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最近很火的发型,原来这么简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