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ETC设备无法使用,我去注销了与其绑定的信用卡。
银行工作人员问我,“确定要注销么,其实可以留着日常消费。”
我说:“不用。”
那是我用过的唯一一张信用卡,只用作ETC缴费。
我有点儿好奇如今哪些人还热衷于使用信用卡,研究一番才发现,进入“不惑之年”的信用卡,正在被抛弃。
被消费者抛弃,也被银行抛弃。
01
四十年前,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
之后的二十几年里,信用卡从区域发展到全国,早期更多的使用者还是所谓的社会精英。
2008年之后,信用卡市场加速扩张,向大众普及。
2008—2019年,我国信用卡发卡量从1.42亿张增长到7.49亿张,信用卡贷款余额增加近45倍。
那是属于信用卡的黄金年代。
我对信用卡第一次相对深入的了解是在2009年,当时要写一篇相关文章,四处寻找使用信用卡的人。
那时,使用信用卡的人基本都有点儿实力,无论是财富还是地位,普通人中思维比较活跃的人也会用。
信用卡基本可以看作身份的象征。
后来的几年里,经常听说邻居哪个阿姨因为办了信用卡,拿回来一些赠品,包括但不限于米面粮油、锅碗瓢盆,最夸张的还有一辆自行车。
而我自己也时不时接到不同银行推销信用卡的电话。
当然,我从没心动过,总觉得合理地花好手里握住的钱就行。
02
曾经,银行为了推动信用卡业务,费尽了心思。
除了开户的赠品,银行还会和不同类型商家合作。
用过的都应该知道,你去某店消费,可能就会享受用信用卡打折的优惠,还能通过积分兑换很多礼品和服务。
银行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推广信用卡?——那是向零售业务转型的举措之一。
金融监管越来越严,信用卡业务是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突破口。
小额信贷的本质,与消费升级契合,能够助力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开疆拓土。
更重要的是,银行可以通过信用卡的年费、手续费、利息甚至滞纳金等赚到钱。
公开数据显示,部分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一度占营业收入比例三成。
银行愿意在前期投入大量成本推广信用卡,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一边享受着信用卡带来的专属福利,一边也觉得这种“花明天的钱”的观念挺超前,甚至还有些自豪。
03
2022年,一切美好戛然而止,信用卡首次出现负增长。
接下去的两年,信用卡数量共减少超8000万张。
今年上半年,14家银行的信用卡余额减少超2000亿元。
为啥不香了?和大环境脱不了干系。
2022年疫情之后,实际的经济情况大家都有所体会。
经济向好时,大家愿意超前消费,因为坚信“能赚到、能还钱”;
而当下,有些人可能今天的日子都没保证,哪来的勇气和底气花明天的钱?
于是,有人注销了信用卡,还有人没法按时还款。
随着不良率上升,信用卡业务逐渐被银行“嫌弃”,甚至被当作不良资产拍卖,此前的积分、优惠也跟着大打折扣。
朋友小李把5张信用卡都注销了,“当初就是为薅羊毛才办的,现在积分基本上换不了什么,有的还要定时抢。”
说到这里,您可能说了,现在的微信、支付宝也是绑定信用卡,花呗、白条等也都是提前消费,只是实体“卡”的形式少了,转到手机支付而已。
这没错,但您想想,用这些电子信用工具是不是为了更省钱?
比如今年6·18,某平台超半数用户在有能力付全款消费的情况下,选择使用分月免息服务,为的就是减少资金占用量。
说白了,现在你的信用消费和此前信用卡时代的消费,观念和逻辑已经完全不同了。
眼下,“一切量入为出,消费悠着点儿”才是王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