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3D打印之路,浅尝辄止?
![]()
近日,我们发现米家3D打印机已经从多个平台悄然下架。无论是在小米有品上搜索无果,还是在小米商城中显示“缺货”,都已难觅其踪。
![]()
而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小米官方旗舰店中,同样查不到该产品。目前仍在售的,多为门店拆封的试用机,或是价格高得离谱的第三方渠道,几乎无人问津。
它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说的就是米家3D打印机吧。
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2023年8月,小米悄然上线了首款米家3D打印机,在小米商城和小米有品同步开启众筹。众筹价1699元,结束后恢复至1999元零售价。最终,这款产品共筹得3200台,众筹金额超过550万元。
![]()
从数据上看,表现并不算差。对一个刚踏入3D打印领域的品牌而言,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一次“合格的试水”。然而,热度并未持续太久,也未在市场上激起太大的浪花。随着时间推移,米家3D打印机也悄然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或许,小米在3D打印上的第一步,就走偏了。
在2023年年初,我们曾写过一篇文章《2024年的新年礼物:想要一台小米3D打印机》。当时,我们还半开玩笑地向雷总喊话:希望2024年的新年礼物,能是一台小米3D打印机。没想到,这个愿望在年中就实现了。
![]()
只是,当真正看到那台机器时,我们却“失望”了。于是,又写下了另一篇《米家3D打印机:很好,但是不够好,在家门口“徘徊”》。
毕竟,年轻人的第一台3D打印机,不应该是光固化;而如果想走进家庭,更不应该是这样。
安全问题,足以一票否决。
使用过LCD 光固化3D打印机的人都知道,机器使用的树脂味道绝不仅仅是“难闻”可以形容的。更确切地说,树脂本身是有毒的,它主要由稀释剂、光引发剂和低聚物组成,含有二苯甲酮、米氏酮等有毒成分,长时间接触可能危害身体健康。
![]()
因此,我们通常会建议用户提前做好防护,佩戴口罩或防毒面具还有手套,最好在房间内再配备一台空气净化器。
而米家3D打印机正好就是这样一台光固化机器。当然它确实有不少值得肯定的亮点:打印机与固化箱合二为一,体积紧凑;自动进退料、可水洗树脂、Wi-Fi 连接、App一键打印……
![]()
这些设计让操作变得足够简单,小米的确也在努力降低3D打印的使用门槛。甚至可以说,“小白也能用”,是这台机器最核心的卖点。
但无论是放在家庭,还是办公室,它都称不上最佳选择,因为,它真的不够安全。而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犹豫。
最终,米家3D打印机的命运,也早已写在了答案里:退出市场。
这会是最后一台小米3D打印机吗?
3D打印产业正在蒸蒸日上,根据《Wohlers报告2025》显示,202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已达到219亿美元(约合1588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1150亿美元(约合1.05万亿元人民币)。
![]()
而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8月,我国累计出口3D打印机301万台,出口总额达到 64.9亿元,照这个趋势,今年破百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这意味着,仅从消费级设备端来看,3D打印已经成长为一个百亿级产业,并且仍在快速扩张。
![]()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的“退场”,或许只是暂时的。毕竟,小米擅长的,正是把“高门槛的科技产品”做成大众化的消费品。而3D打印的普及,恰恰需要这样一家能整合供应链、打通生态的企业。
当然,这或许也只是我们作为行业媒体的一厢情愿。毕竟,从目前来看,小米并没有显示出在3D打印领域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的迹象。这次下架的米家3D打印机,严格来说,也并非小米自主研发,它由代工厂生产,技术上并不真正属于小米。
最后,我们还是想再喊话小米:
在3D打印领域,你,究竟想走多深?
是继续试水,
还是,准备真正下场?
毕竟,
只在“浅水区”徘徊,
是永远激不起浪花的。
何况,
拓竹、创想等领头者,
已在这片新海域抢占了先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