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持续超3年,俄罗斯装甲装备库存正面临“快速枯竭”的严峻局面。
![]()
据开源情报评估显示,俄军储备的坦克、步兵战车及火炮系统数量已出现大幅下降,且剩余装备中多数状态老化,仅少数具备有效作战能力,这一现状正深刻影响其战场装备补给能力。
近日,开源情报分析师基于此前收集的卫星图像,发布了俄罗斯装甲库存状况的最新评估数据。
![]()
报告核心结论显示,在冲突中,俄罗斯已动用其7342辆坦克储备中的4799辆,剩余坦克不仅数量锐减,状态也不容乐观,仅有23%被归类为“状况良好或具备作战可用性”,其余多因长期储存出现部件老化、性能退化等问题,需经翻新才能投入使用。
从具体坦克型号的损耗情况来看,曾经作为俄军装甲部队中坚力量的T-72B坦克,库存已从冲突前的1478辆骤减至292辆,降幅超80%;T-62系列坦克库存减少近一半。
即便是性能更优的T-80系列,也从1450余辆降至约292辆,几乎与T-72B剩余数量持平。
![]()
为填补装备缺口,俄罗斯甚至将曾被视为“完全过时”的T-54、T-55等老式坦克重新翻新并投入战场,这些生产于冷战早期的装备虽能勉强满足基础作战需求,但在防护能力、火控系统等关键指标上,已远落后于乌克兰军队装备的现代化坦克。
除坦克外,俄军其他类型装甲装备的损耗同样严重。作为步兵伴随作战核心装备的BMP步兵战车,库存从7100余辆降至2579辆,减少超65%。
![]()
用于两栖作战的BMD两栖战车剩余数量仅166辆,几乎丧失大规模两栖投送能力;装甲运兵车数量也从冲突前的1.1万余辆缩水至2025年的5000余辆,降幅接近55%,直接影响俄军步兵部队的机动与防护能力。
火炮系统作为“战场火力支柱”,同样面临库存告急的问题。俄军自行火炮与大型牵引火炮数量减少近一半,目前总计约2.36万门火炮中,已有1.45万门投入使用,剩余可储备的仅占39%,且部分储备火炮因缺乏维护,实际可用率可能更低。
![]()
多管火箭炮系统的损耗同样显著:在BM-30“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系统中,43套已启用29套;472套“飓风”系统部署了234套;而1068套“冰雹”系统的启用数量高达1027套,剩余可储备的多管火箭炮系统仅占总量的18%,火力支援装备的“储备余量”已所剩无几。
报告特别指出,莫斯科当前面临“双重现实”的困境:一方面,易于快速调动、状态良好的装备储备已基本耗尽,剩余装备需经翻新才能使用,且翻新过程“缓慢且效率低下”。
![]()
另一方面,俄罗斯仍保有将老旧车辆翻新再利用的工业能力,只是这种能力仅能支撑装甲部队维持“未来几年”的作战需求,长期来看难以扭转装备损耗速度远超补充速度的局面。
分析人士认为,装甲库存的大幅缩水,不仅会影响俄军在前线的战术选择,可能被迫减少大规模装甲突击行动,转向更依赖步兵与炮火的防御作战;还将加剧其装备补给压力,若无法提升新型装备生产速度或获取外部补充,未来战场装备劣势可能进一步扩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