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20代码首秀:热闹背后的冷思考
10月9日那天,北交所277只个股集体换上了崭新的"920"身份证。看着屏幕上18只个股涨幅超过5%,灵鸽科技、常辅股份更是强势涨停,我仿佛又看到了散户们摩拳擦掌的热闹场景。但作为一个在量化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更在意的是龙虎榜上那几个醒目的"机构专用"席位。
![]()
数据显示,灵鸽科技买一席位被机构占据,单笔买入2609万元;锦华新材的买一席位同样被机构包揽,2398万元真金白银砸进去;常辅股份买四席位也是机构专用。这一幕让我想起过去十年观察到的规律:每当市场出现重大变革时,最先嗅到机会的永远是那些手握重金的机构投资者。
二、散户与机构的认知鸿沟
记得2015年牛市顶峰时,身边不少朋友都觉得自己比基金经理更懂股票。但上交所的数据却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2016-2019年间,所有资金规模的个人投资者平均收益均为负数,而同期机构投资者的平均收益高达1344万元。更讽刺的是,东方红基金的统计显示,2015年牛市期间个人投资者的亏损反而更加惨重。
![]()
这让我想起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自信偏差"——散户总是高估自己的判断能力。实际上,A股的定价权从上市公司IPO那天起就牢牢掌握在机构手中。这不是阴谋论,而是市场运行的基本逻辑。就像北交所这次代码切换,表面看是技术性调整,实则暗含了板块定位升级的战略意图——开源证券说得明白,这是要"强化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
三、行情表象下的资金密码
很多人以为机构的优势在于调研能力和估值模型,这实在是本末倒置。定价权才是根本优势,调研估值不过是配套工具罢了。就像这次北交所行情中表现突出的几只个股,与其说是因为基本面突然改善,不如说是资金流动的结果。
看看下面这两只股票的对比就很有意思:
![]()
左边这只股票反弹时伴随着明显的资金介入迹象:
![]()
而右边这只虽然也有反弹,但资金面却显得冷冷清清。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猜得到:
![]()
华源证券说得对,"境外市场的良好氛围为北交所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我要补充的是,能否抓住这波环境红利,关键看你是否读懂了资金的流动方向。
四、量化视角下的市场真相
在北交所启用920代码这个历史性时刻,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突破认知局限。市场永远在奖励那些看得更深一层的人——不是看消息的早晚,而是看资金流向的本质。
记得有位前辈说过:"股市里最贵的学费就是'我以为'这三个字。"当散户还在为涨停欢呼时,机构已经在布局下一个价值洼地;当个人投资者在研究K线形态时,专业资金早已通过量化模型完成了仓位调整。
说到底,投资不是比谁更聪明,而是比谁更接近市场真相。就像北交所这次变革,表面是代码变更,实质是市场生态的重构——而那些提前嗅到变化的资金,注定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特别声明: 本文所涉市场观点及数据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收集整理,仅供交流探讨之用。金融市场变幻莫测,任何决策都需审慎对待。若内容涉及版权或数据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切记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市场上凡是以本人名义提供具体操作建议的均属假冒,请广大读者提高警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