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徐汇分会场于9月19日与市节同步开启,9月19日至10月8日,每晚18:00—23:00燃动徐汇街区,吸引市民朋友争相打卡。
10月8日晚,数千架无人机在徐汇滨江的夜空中翩然升起。它们时而化作西岸地标剪影,展现徐汇作为科创高地的非凡活力;时而变幻成百年衡复风貌区经典建筑的轮廓,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这场光与影的视觉盛宴,不仅点亮了夜空,更将徐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编织成一幅璀璨的画卷,为本次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徐汇分会场画上了最闪耀的句号。
今天,记者专访了徐汇分会场总策划李炎,他给今年的这场光影节打99分。
![]()
光影节现场
沉浸式体验激光装置加强互动环节,
让光影变成“剧抛脸”
回顾今年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徐汇分会场的亮点,李炎的话顿时多了起来。他介绍说,随着免签政策开放,国际游客多了起来,上海的目标是打造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但对于国际游客来说,他们熟知的传统景点无非是外滩、静安寺等,西岸作为艺术和科技高地,对他们而言是相对陌生的。也因此,今年的徐汇光影节在国际性上做足了文章。
李炎告诉记者,“今年的光影节联动了海内外的艺术家,创作手法相较去年更突出了国际性。比如我们和具有国际背景的巴西团队合作,光影内容有热带雨林文化、有当地的图腾,又比如我们观察到国内外的观众都更喜欢装置的互动性。去年光影节的时候观众只能在临街面观赏油罐的投影秀,今年油罐的后侧是可以走进去的,我们在那里安装了可以反射的闪光灯球,观众可以拥有与光影共舞的体验。去年没有修缮好的砼仓,今年也得到了焕新升级,观众可以乘坐电梯到砼仓上方,和投影面产生交互,在砼仓下方空间还设置了沉浸式体验激光装置,当观众的手触碰到激光的时候,会产生奇妙的感觉。”
![]()
互动装置《光之翼》
光影节开幕第一天,李炎带着媒体朋友去打卡各个点位。在光影互动装置《光之翼》前,他邂逅了一个坐蝴蝶秋千的五六岁的女孩。女孩坐在秋千上轻轻晃动,机械蝴蝶缓缓振翅,翅膀开合间散射出缤纷光影,光斑在地面晕染扩散。小女孩朝她笑了笑说,“感觉坐在下面,像蝴蝶带着我在天上飞。”
今年徐汇光影节和去年相比,最大的亮点是设置了互动环节。李炎在做调研后发现,现在国内外有不少光影节,仅上海不少区都在做光影节,如何避免同质化,就要在创意上做文章。更何况,随着互联网广泛传播,大家对光影装置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为了调动观众情绪,就要有更刺激的装置。“也许有的观众会认为,光影美则美矣,但和我产生不了关联,我们设置的感应装置更多的是基于大家对情感互动的需求。”
李炎介绍说,以《光之翼》为例,该装置结合徐汇滨江“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以“蝴蝶”这一自然意象为灵感,将互动装置融入城市休憩空间。既满足市民Citywalk时的松弛需求,唤起美好体验,又巧妙延长用户在梦中心的停留时间——停留越久,越容易发现周边商业的精彩,从而间接促进消费转化。在这里,功能性与艺术性不再割裂,而是共同诠释“徐汇式理想生活”的松弛感。“坐上秋千后,随着游客的摇摆,蝴蝶仿佛会扇动翅膀,非常适合情侣和亲子家庭体验。”
此外,今年策划团队还新增了植物的气膜。气膜里藏着“梦幻森林”,不同形态的自然奇境随光影流转;繁星洒落草坪,闪光灯球旋转出细碎光芒,耳畔舒缓的白噪音盖过城市喧嚣,仿佛置身静谧的夜间“光影花园”。在这里,工业的硬朗与自然的柔软碰撞,恰如徐汇滨江“生态优先、科创主导”的发展理念,让每一位访客都能在繁华闹市中找到治愈角落。李炎给这套装置也打了高分,“这些会发光的装置尤其深受亲子家庭的喜爱。”
人气高也意味背后付出更多努力,
让人流带动商业
不管是今年还是去年,船坞光影剧场那里永远是人流量最多的打卡点,今年的《数字潮涌》设置了每晚三场的船坞真人现代舞表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趋之若鹜。
![]()
光影节人流如织
活动开幕之际,一名七八十岁全程拍摄演出、和年轻人一起挤在最佳观赏点的老爷爷引起了李炎的注意。一问之下,原来这位爷爷是专程从杨浦赶到徐汇的。对方自称是一名博主,拥有近万粉丝,自己会亲自拍摄、剪辑光影节素材。这让李炎感到很欣慰,“光影节真的老少咸宜,让各个年龄段的人活力满满。”
要办好光影如织的光影节,背后要付出诸多努力。李炎举例介绍说,比如今年国庆节遇上中秋节,人流量大得惊人,需要多方筹划。又如考虑到去年有观众反馈激光直射会对手机产生影响,破坏手机镜头。为此,在每个媒体内容播放前都会通过指示牌、广播喇叭做好提示。再则《数字潮涌》装置每次虽说只有短短几分钟,但船坞每次播放水幕投影前需要蓄水很久。且考虑到黄浦江的水泥沙比较多,播放效果不佳,所以只能由水泵蓄水。
光影节终于闭幕了,李炎悬着的心也定了下来。他介绍说,今年的光影节不光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为了展示城市更新的成果,主办方也将一些固定化建设点位保留下来。比如在油罐、小砼仓架设的投影机,在船坞架设的水帘设备等,未来就可以和梦中心的商业捆绑,为广告招商预留空间,为城市持续赋能。
而此次光影节与商业的联动效应也让李炎和团队成员刮目相看。“我们将去年的网红点位做了升级,光影节从西岸辐射到了徐家汇、衡复风貌区、元宇宙街区等。此次不仅有一些社会品牌参与到光影节,还吸引到了社会资源,联合光影节推出消费券,就连Gucci这样的国际大牌也纳入光影节的版图里。今年的光影节恰逢梦中心开业一周年,他们在线上官方平台做了推文,还在官方一周年的海报上带上了光影节LOGO。事实证明,光影节的确可以让客流在商圈的停留时长更长。”


去年,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徐汇分会场活动在西岸滨江、徐家汇商圈、衡复风貌区、龙华等多个地标性区域开展,通过1574场投影秀、4个光影艺术装置、2场光影活动等多元形式,打造了城市形象新窗口、夜景旅游新IP。据统计,2024年光影节期间,徐汇分会场共吸引国内外游客496.5万人,带动消费超4亿元,有效促进夜间经济。
今年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徐汇分会场活动在去年基础上全面升级,充分利用十一长假叠加传统中秋佳节黄金档,通过高品质、高品位的光影艺术活动,创新拓展多元化消费场景,进一步强化商业综合体与周边业态的协同效应,促成“双节”消费“核爆点”。光影展项的设计也突破了传统“单向观赏”模式,打造出更具互动性与参与感的光影空间,如油罐艺术中心、砼仓等核心区域通过景观提升、叠加互动装置等,实现从“看艺术”到“融于艺术”的转变,打造沉浸式城市更新体验新空间,从而优化市民、游客的游玩与消费体验,彰显出城市的光影魅力。同时本次活动也更注重“文化赋能城市发展”,进一步拓宽光影联动维度,以“+光影”链接商业、文化、体育、旅游、美食、展览、游戏、科技等多个领域资源,激活商圈动能,构建起丰富的消费生态链,驱动“光影经济”增长。
文稿:徐汇区融媒体中心、青年报记者:姚丽敏、范彦萍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