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过吗?一位匈牙利作家在中国街头,随机采访路人,问他们:“你读过杜甫吗?”和“你认为李白和杨贵妃是什么关系?”这位“街访记者”正是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他还有个中文名——好丘(一是取“美丽山丘”之意;二是借“丘”字与孔夫子孔丘挂钩)。
诺奖对他的颁奖词是:“他那震撼而充满远见的作品,在末世恐惧中,依然重申艺术的力量。”
![]()
拉斯洛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短暂的大学生涯之后,他开始在匈牙利国内漂泊,生活在农民和矿工中间。拉斯洛的首部小说《撒旦探戈》出版后即引起轰动,逐渐获得国际声誉。2015年《撒旦探戈》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拉斯洛随即在中国受到读者追捧。
对中国读者来说,拉斯洛的“中文世界首站”正是江苏,译林出版社首次将他的作品引入中国。2017年,拉斯洛的首个中译本《撒旦探戈》由译林社出版,译者是其多年好友、旅匈翻译家余泽民。余泽民在拉斯洛获奖后笑道:“我很高兴,我一直在等关于他的喜讯……我们本来相约下周一起午餐的,现在不知道他还是否有空。”
这位文学大师与中国的缘分,远不止于出版。拉斯洛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迷”。1991年他第一次访问中国,回国后就向家人宣布,家里要改用筷子。从此,他染上了一场持续多年的“中国病”,到处搜集有关中国的各种书籍,爱吃中餐、爱听京剧,尤其崇拜诗仙李白,他惊讶于在唐代的中国怎么会出现一位欧洲人眼中的现代诗人?
![]()
拉斯洛游长城
1998年,在余泽民陪同下,拉斯洛沿着李白的足迹,在中国旅行了一个多月,走访近十座城市。途中,他不仅采访诗人、学者,还频频“突袭”普通百姓,执着于那两个关于李白的问题。“拉斯洛迷恋中国文化,除了游记《乌兰巴托的囚徒》外,还写过两部关于中国和东方文化的书:《北山、南湖、西路、东河》和《天空下的废墟与忧愁》,后一本书中有一篇《奶奶》,写的就是我的母亲。每次他到北京,都会住在我母亲家。”
在江苏,译林社成了拉斯洛作品在中文世界的“桥头堡”。除了《撒旦探戈》,译林社还先后引进了他的《温克海姆男爵返乡》和《赫尔施特07769》。拉斯洛十分关心自己作品在中文世界的传播,上周还问余泽民:“我的《温克海姆男爵返乡》什么时候能和中国读者见面?”
![]()
如今,这位71岁的文学巨匠成为继凯尔泰斯·伊姆雷之后,第二位获诺奖的匈牙利作家。对整个中文世界而言,拉斯洛不仅是一位诺奖得主,更是一位与中国读者深度对话的“老朋友”。正如余泽民所言:“他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出中文版,那将是他与他推崇的中国文化的对话。”
来源 | 综 合
编辑 | 黄佳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