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提出一夫一妻制理念的女性,更是我国第一个法学女博士,第一个女律师,她就是郑毓秀。
![]()
郑毓秀天生桀骜不驯,她的祖父是香港著名的地产商人,她的父亲是户部官吏,郑毓秀自己也书写了传奇的一生。
郑毓秀打小就拒绝父母为自己缠足,13岁这年,她拒绝父母包办婚姻,15岁直接加入同盟会,并成为里面的一员干将。清末民初曾发生过多次暗杀事件,郑毓秀在里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10年,汪精卫刺杀载沣,他用的炸药便是她从天津悄无声息运到北京的;两年后,郑毓秀跑去暗杀袁世凯,虽然没能成功,但把袁世凯吓得夜不能寐,不多久,郑毓秀又组织敢死队员,炸死了清朝的重臣良弼。
关于刺杀袁世凯一事,郑毓秀也是临危受命。
1912年的一个晚上,郑毓秀将自己打扮成路人,独自一人在王府井大街游荡,当然,她的这一动作暗含深意,她看似在无聊走动,实际上是在为第二天的行刺进行地形的勘察。
次日,大家一切就绪,准备一击即中,必然不会让袁世凯继续活下去,可是,就在他们行动之前,郑毓秀又接到紧急命令,此次任务取消,袁世凯已经同意
![]()
结果,郑毓秀还没有公布这一消息,就发现小组的人已经行动了,现场混乱不堪,郑毓秀当即做出反应,朝着天上放了两枪,暗示队友们赶紧离开。
至于良弼,对他的刺杀行动,是郑毓秀主动请缨的结果。
行动当天,郑毓秀沉着冷静,安排队员带着炸弹进行刺杀,为此,还专门设计好撤退路线,而她自己则留在外围,进行望风和接应。
当然,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还当属她在巴黎和会前夕做的贡献。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西方列强竟然枉顾中国的主权,强行要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彼时,中国派出的代表是陆征祥,巴黎和会召开前夕,陆征祥的下榻地被留学生和华工们包围的水泄不通,他们的诉求只有一个:反对陆征祥在合约上面签字。
![]()
陆征祥吓得差点去了半条命,原因无他,他感觉自己的腰后顶了一支“手枪”,随后,他听到耳边传来一个“恶狠狠”的女声:如果陆征祥敢签字,她的这支枪绝对不会放过他。
陆征祥觉得自己遭到死亡威胁,所以拒绝过去签字。
事实上,陆征祥被骗了,抵在他腰间的根本不是什么枪械,而是郑毓秀随手从花园里找来的玫瑰。
不管郑毓秀走到哪里,她都是人群中的焦点,郑毓秀曾经登台演讲,全程滔滔不绝,慷慨激昂,就连巴黎的报纸都刊登了她的内容,并大呼,郑毓秀让他们重新认识了中国。
1924年,郑毓秀顺利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要知道,她可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这项成就的女性,不过,郑毓秀并没有留在国外,而是返回自己的祖国。
![]()
当时,女性可以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可是,律师这一职业,却一直是女性的禁区。
郑毓秀不愿意认命,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不认输的中国女人,在认真研究过中国的司法制度后,郑毓秀发现,作为一个取得法国律师拍照的中国人,她完全可以前往法国租界的法庭。
1926年,郑毓秀的丈夫魏道明在上海法租界开了一个律所,郑毓秀也成为我国的第一个女律师。
不仅如此,郑毓秀的战绩可查,当时,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离婚案,孟小冬请的辩护律师便是郑毓秀,最后,梅兰芳掏出4万元,才了结了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司。
郑毓秀的名声一步步打响,从1927年起,郑毓秀担任了上海审判庭厅长等职位,郑毓秀一直在为争取女性权益以及倡导男女平等等奔走。
![]()
1941年,魏道明被任命为驻法大使,次年转任了驻美大使,郑毓秀一直陪伴在侧,从事一些外交活动,郑毓秀曾当过美国援华会名誉主席,并呼吁华侨们支持祖国的抗战大业。后来,郑毓秀夫妇还代表中国政府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的筹建,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从这一方面说,她确实功绩斐然。
然而,20世纪40年代末,郑毓秀黯然前往法国,此后余生,她对自己的故乡仍旧魂牵梦绕,不管过去多少年,她都清楚的记得自己是中国人。
最后,郑毓秀和丈夫在纽约和南加利福尼亚定居,1959年12月16日,郑毓秀在洛杉矶病逝,终年68岁。
![]()
不过,不管郑毓秀走到哪里,她都一直带着那根法国的玫瑰枝,虽然它的枝干已经干枯,可是,郑毓秀觉得这样东西对自己意义非凡,所以直接将它镶嵌在画框里面,还悬挂在自家客厅的墙上,一直到郑毓秀去世。或许,郑毓秀自己都在怀念当年的自己,那样的鲜衣怒马,快意恩仇,她的功绩是永远都不会被抹杀掉的,总有人会记得有过这样一个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