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问题先抛出来:张任先后大战魏延、黄忠、张飞、赵云,看似打成平手,胜负却早已分明?答案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年益州牧刘璋请刘备入蜀,可张任从一开始就看出危险,仗着忠心,几次开口劝阻都没用。这一天,刘璋与刘备议盟,庞统早有心思,想一举拿下益州。他暗中指使魏延在筵前舞剑,意图趁乱取刘璋性命。众人都以为这是一出献艺,只有张任看得清楚。于是他走上前,掣剑对舞:“舞剑必须有对,某愿与魏将军同舞。”魏延心知不妙,却已来不及。二人交手数十招,魏延无法破张任防线,只得招刘封相助。可见魏延根本打不过张任,要不他何必让人帮手?从这一场“比武”,胜败就定了:魏延输了,张任赢了。
![]()
刘璋不听劝,还是请刘备来,没多久两边就翻脸开战,刘备大军压境,围攻雒城。守城将领劝张任固守不出,他却说:“守城固然重要,可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一边让人加强城墙,一边暗派精骑布阵山道,防止刘备偷袭。果不其然,刘备军师庞统领兵出击,瞬间遭埋伏。庞统一路挥鞭,一时血花飞溅,当场身死——“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要不是黄忠大将及时驰援,连魏延都可能栽在张任手中。刘备一时大乱,只能退守涪关。
![]()
黄忠赶到后,一面对死去的庞统悲愤欲绝,一边思忖:“今番折了庞统军师,张任必然来攻打涪关,如之奈何?”他立刻差人往荆州请诸葛亮来助。张任却丝毫不慌,挥军追至涪关外大嚷:“来战便可!”黄忠慨然应战,单骑冲前,斩将夺旗,却刚好中了吴兰、雷铜的夹击。黄忠悻悻退兵:“今日虽是老夫不敌,可将军当知川中险阻,非一人之力可夺。”可见,武艺虽然高,却难抵过张任深谙山林机关。而此时,刘备逃至后方,又遭张飞接应,才得以保全性命。
![]()
张飞赶来救主,张任放马迎战,二人鏖战十余合,互不相让。张任突见严颜自后夹击,索性挥刀退走。张飞得意,连追数里,却不知前方已陷埋伏。张任回头大笑:“小张飞,你也有今日!”张飞拔剑欲突,忽然赵云惊夜而至,一声长啸,直冲乱军,四下开刀,旋即救出张飞。乱军顿散,张任只得退回山谷——这一次,他并未示弱,却也无力再战。
![]()
从对阵魏延、黄忠、张飞四次较量来看,张任的武功未必力敌张飞、赵云,但他的谋略深得山林之要,常以奇计取胜。可见,综合实力谁更强?答案并不在单纯武力之上,而在于智勇双全。张任用的到底是直来直往,还是以退为进?他的山间机关,到底有几分玄机?
![]()
诸葛亮南征终于来到战场,亲自出马,引张任上钩。他布置了水寨、伏弩、阵脚,让手下猛将环伺四方。一见张任来挑衅,诸葛亮冷笑一声,令兵分两路,一路佯退,一路伏击。张任果然追击,而被掩埋多时的铁甲兵团突然现身,将其围个水泄不通。张任一时孤立无援,只得降伏。
此时刘备军中有人主张礼待张任:“如此猛将,留作心腹,日后用处不小。”却被诸葛亮断然回绝:“此人早干掉我师,若留存川中,恐后患无穷。”当晚,张任囚于营头,鼓声沉重,他面壁长叹,竟未有人来劝他降服。隔日,诸葛亮令将张任斩于军门之下,还称是“成全其宁死不降之节”。为何要如此狠绝?
原因一,张任曾刺杀庞统,斩杀庞统虽是战功,却伤了刘备军心。此时若留他性命,恐军中将领皆怀不满。诸葛亮得安抚众将之责,必须以公论儆效。原因二,张任智勇兼备,若不先除其锐,恐其政治归附之后,反成蜀汉心腹大患。诸葛亮虽素有仁义之名,行此断绝之举,却也在情理之中。不禁让人追问:诸葛亮此举,是出于公心,还是藏在仁义之下的私心?
张任先后与魏延、黄忠、张飞、赵云四人较量,局面看似胶着,胜负却早分明。与魏延一战,他用谋定胜;与黄忠交锋,他据险制;对张飞之斗,他利退为进;遇赵云,他又能用伏弩之术。表面无分胜负,其实胜负已定——除了最后落入诸葛亮计中,方才一败涂地。如此大将,竟被诸葛亮斩于军门,成就一段悲歌,也难怪后人叹息:刘备失一员猛将,蜀汉损一大才啊!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信息来源:[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至八十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