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以为无用的善缘,总会有一天,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你的身边!

分享至



2016年清华大学行为经济学实验室里,一组特殊数据引起轰动:持续提供帮助的受试者,其事业成功概率比对照组高出73%。

这恰好完美诠释了《道德经》中"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一、一包蒲公英的善缘轮回

我们先来看一个由本人亲自讲述的真实故事:

每年春天,母亲都在老家后山挖蒲公英,她戴着褪色的遮阳帽,蹲在新绿初绽的草丛里,指尖轻拨杂草,像寻找失散的孩子般仔细辨认蒲公英的锯齿状叶片。她一边小心翼翼地将挖到的蒲公英码进竹篮,一边絮絮叨叨,"这茬蒲公英长得肥硕,根茎饱满,晒干泡茶最是去火。"
那时的我不懂,为何母亲总对晒干的野菜情有独钟。直到大学报到那天,她往我行李箱塞了个鼓囊囊的帆布袋,里面是整整五斤晒干的蒲公英,并让我送给校长,跟校长搞好关系,将来分配个好工作。
我说校长不是想见就能见的,就算见到了,人家也不稀罕干野菜,最主要的是,上学早就不包分配了。母亲胸有成竹地撇撇嘴,说我是小屁孩,啥也不懂。
我拗不过她,一大包蒲公英就被我背到了学校。我当然不会蠢到去给校长送蒲公英,别说校长,辅导员我都不敢送,怕人家笑话,
扔了吧,又觉得可惜,都是一颗颗挖出来摘干净,洗好,晾干,又小心翼翼包好的。我看有的同学泡茶,喝得有滋有味,我没有茶,就泡蒲公英吧,都是植物的叶子和根茎,没什么不同。
结果,我喝了蒲公英泡的水,一小时跑了五趟厕所。
我不敢喝了,但以身试法知道了蒲公英有通便的功效。我跟室友分享了这个消息,他们像得着了宝贝,一出现便秘就拿我的蒲公英泡水喝,甚至把茎叶嚼了吃。
我会治便秘的消息不胫而走,好多同学找我要蒲公英。有个胖嘟嘟的女同学也找我要蒲公英,她说不是自己用,有个朋友需要,她隔段时间就找我要一回,属她要的最多。蒲公英很快就见底了,还是很多人找我要。我给母亲打电话,说校长很喜欢蒲公英,让她再挖点。
母亲像领了圣旨,很快就给我寄来更大一包蒲公英。
因为蒲公英,我在同学圈里备受尊重,有人在凌晨我饥肠辘辘时,贡献方便面;有人在课堂上抢着替我答到;有人要跟我拜把子有难同当,有蒲公英同分享;有人要给我介绍女朋友。
要给我介绍女朋友的,就是那个胖嘟嘟的女同学,她安排了好多次见面,但她嘴里貌若天仙的朋友,每次都有各种理由临时来不了,只能我和她两个人吃吃喝喝。
有一天,她又约我见面,我说我已经不信了,你别骗吃骗喝了,她发誓说这次不骗我。
她穿着一身紧身的衣服向我走来,我这才发现,她已经不是我印象里的胖嘟嘟,而是变得玲珑有致,甚至有点妩媚,我心里有个东西撞了一下。
她一把揽住我的胳膊,笑嘻嘻地说,我坦白,我说的那个貌若天仙的朋友就是我自己。
我心里的东西开始乱撞,像纸箱里关着一只发疯的老鼠。
后面发生的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快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在为找工作发愁,我投了一些简历也杳无音信。我的女朋友,拿着两张表格来找我,让我和她一起申请留校做助教。
我说,这能行吗,咱成绩也不好。
她说,放心吧,我爸是校长。

在这个故事中,最终母亲的叮嘱"记得带蒲公英给校长。"似乎不那么靠谱,但实际上原来母亲早参透中国式人情社会的底层代码——真正珍贵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持续释放善意的生存智慧。那些被分享的蒲公英,最终以量子隐形传态的方式,将机遇传递到小张的手中。

在这个故事中的“我”,称之为小张,最开始收到母亲叮嘱将蒲公英送给校长时,触犯了小张心理学中的"预期性羞耻",脑海中不断播放“抱着野菜求见的农村少年与西装革履的校领导……”,这种羞耻感并达到顶峰。
之后,意外的发现蒲公英有通便减肥的效果,并分享给了同学,打开了人际关系的通道,形成利他行为的蝴蝶效应,命运的齿轮便开启了。

"需要蒲公英的'朋友',"代朋友领取",都是姑娘精心计算的相遇频率;每次失败的相亲,都是薛定谔的猫箱实验,最后“揽住我的胳膊”,恰似《小王子》中被驯服的狐狸——一小撮蒲公英,终于让爱情从概率云中显形。

最终小张除了收获一份美好的爱情,还顺带收获一份工作。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