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城市之美
![]()
汪曾祺在《咸菜与文化》中曾说:“中国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酱。萝卜、瓜、莴苣、蒜苗、甘露、藕,乃至花生、核桃、杏仁,无不可酱。”诚然,中国酱菜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于《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用百有二十瓮。”远在两千多年前,智慧的祖先就发现了时间的风味密码,创造出各有特色的酱制食材。
![]()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亦诞生出不同的酱菜风味。在辛集,各式酱菜与调料自成江湖,在四季流转中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钟爱:清新咸香的西瓜豆豉、爽口解腻的老猫肉、浓郁的黑酱、古法酿制的熏醋……让日复一日的三餐融入不一样的味觉记忆。
西瓜和豆豉的组合,对于南方人而言,几乎很难想象。可在辛集,它是陪伴了一代代人的美味酱菜。尤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夏天的蔬果难以长久储存,人们便摸索出用西瓜制作豆豉酱的方法,成就了一道西瓜豆豉的美味。
![]()
![]()
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记载:“以碎豆作末都,至六七月之交,分以藏瓜。”一年之中,只能在三伏天制作西瓜豆豉,精选瓜大瓤甜的西瓜,与发酵好的黄豆混合,按比例加入姜、盐等调味品,装入瓮中密封。
![]()
![]()
与平时油亮发黑的豆豉不同,西瓜豆豉色泽为淡黄色,用作调味品,可使菜肴增鲜生香,成为辛集人灶台上的主角之一。它常和豆腐、青椒、瓜等同烹,也可直接与肉红烧,使肉质咸鲜嫩滑,唇齿留香。
1929年,辛集老字号三庆居生产的西瓜豆豉、牛肉辣椒酱等产品在巴拿马食品博览会上斩获银奖。从清朝开始,三庆居的一代代酿造者们辛苦钻研豆豉的酿造技艺,坚持古法工序,历经百年的岁月变迁,时间没能消退西瓜豆豉的口感。
![]()
![]()
老猫肉也是辛集的特色腌菜。老猫肉,其实和猫并无关系,这是一种由白萝卜腌制而成的菜干。白萝卜经过盐巴老汤的腌制,半年后捞出,在太阳下晾晒成干,便得到了开胃脆爽的老猫肉。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很多家庭都买不起肉,老猫肉的劲道与耐嚼,为人们的餐桌增添了更多菜色。尤其是在蔬菜短缺的冬天,老猫肉是人们舌尖上的慰藉。
![]()
![]()
现今,老猫肉仍是许多辛集人钟爱的小菜。食用时用热水泡开,滴上陈醋与香油,就着热腾腾的白馒头和玉米面粥,别提有多香了。此外,老猫肉炒鸡蛋也是一绝,老猫肉的咸香与蛋香碰撞,香而不腻,清新爽口。
![]()
在辛集,还有用馒头做成的黑酱,这也是三庆居古法制酱的技艺之一。夏天是制作黑酱的最佳时间。将白馒头掰碎,放于温度与湿度适宜的环境发酵,除了馒头和水以外,不含任何添加剂。听老一辈人说,以前买不起酱油,家家户户做黑酱。除了直接抹在馒头上,用黑酱煮面亦是美味无比,醇厚的酱香融化在面汤中,一口面,一口汤,直叫人欲罢不能。
![]()
如果说酱菜的流传诠释着四季中的饮食智慧,那么在调味上的坚守,更是承载着辛集人对土地的依存。
对于挚爱面食的北方人,醋必定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在辛集市新城镇的圈头村,还保留着坚持古法制作的熏醋。走进绿之林熏醋的厂房,一阵浓厚的醋香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的老缸中,是正在酿制的熏醋。
![]()
![]()
熏醋的主原料为玉米及玉米胚芽,辅以米糠、高粱等粗粮与花生皮、红枣,研磨后,经过蒸、酵、熏、淋、陈等古法工艺,从下料到出醋,大致四五十天。一瓶瓶色泽清亮的熏醋,只需轻轻旋开瓶盖,浓郁的香气便扑鼻而来。抿一口,顿觉酸中带甜,回味绵长。
![]()
![]()
无论是定格风味的酱菜,还是酿造岁月的调料,从土地到餐桌,各具特色的酱料,催发出酸甜苦辣的舌尖记忆,凝聚着古法制酱的质朴匠心,承载着辛集人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和对时间的坚守,在四季中流转出专属的辛集风味。
@酱菜调料
Enjoy your food
![]()
更多精彩内容就在《大河之北,看辛集》
走进辛集商场街,寻百年市井变迁
河北一集的淘货岁月
吊炉烧饼:碳水宇宙中的清流
探秘旧城“三大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