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九黎之君蚩尤正名:被误解千年的华夏战神,唯有和解才有发展
![]()
国庆节去聊城阳谷拜访蚩尤陵,在一个阳谷县一片农田里面,据说这是蚩尤的首级埋葬的地方,有文物出土。
国庆节本来计划去烟台和蓬莱岛,一位朋友说聊城更让人清静,就选择去聊城,后来看到聊城必去的地方,有蚩尤陵,我知道这次行程的意义所在。
10月6日,下午准备返回北京,凌晨被梦惊醒,早晨叫了一辆车,驱车50多公里,去阳谷县祭拜蚩尤陵。
恰好中秋节,开始降温,天空飘起的细雨,如烟似雾,笼罩着鲁西平原。我们驱车穿行在阳谷县的乡间小路上,两旁的玉米地因为下雨原因,有些还没有收割。
导航显示蚩尤陵就在前方,可我极目远望,只见一片苍茫的农田,几处零落的村舍,丝毫不见陵园的宏伟气象。心中不免有一丝苍凉,这里埋葬着一代战神,九黎之君。
![]()
直到走近,才在一片开阔的田地中央,看见一座仿古建筑———蚩尤陵,这就是传说中埋葬着蚩尤首级的地方。
![]()
8:30来到蚩尤陵,景区刚开门,我是中秋节第一位来做这里的游客。秋雨濛濛,一片静谧。
我叫了一位导游小姐姐,给我讲解。
国庆假期,旅游旺季,这里没有摩肩接踵的游客,只有零星几个身影在细雨中游览。后来到蚩尤大殿。令我惊讶的是,其中一些外国友人,导游说前一段时间来了一批韩国人献上花束。
一 与九黎之君蚩尤的渊源
缘起从三羌文化讲起。三羌文化,是创业第一个文化品牌,三羌是指伏羌(轩辕氏、伏羲)、岷羌(神农氏)、黎羌(蚩尤、九黎)三大族群,他们是上古时期中华大地的真正主人,中国文化的起源就是“三羌文化”的起源。
蚩尤是九黎氏族的首领,也是我们常说的黎民百姓。我对于蚩尤的了解,起源于《终南山主人》一书,心中对于九黎氏族有股莫名的亲切感。
书中有一位守护周王城的将领———临观,是黎人之后,祖辈受到轩辕神族的侵害。临观率领黎人灵兵保护周王城。
书中写到:
临观对轩辕氏族的百方(草木精怪)和厌火(上古灵兽)说道:我祖辈居于黎山之下,轩辕氏族为一己之私,杀我同族,抢我盐田,美其名曰为征讨,我黎人保护祖产不受侵害,居者有其地,住者有其屋,何过之有?到头来,竟成了凶恶的叛逆之贼,何来天理。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涿鹿之战后,蚩尤战败,九黎氏族被迫四散迁徙:《史记》记载“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这部分西迁的黎人成为了西戎的祖先;大部分黎人向南迁徙,以“苗”自称,即今天苗族的先民;还有一部分向北迁徙,散居于山西、河北、内蒙古一带。
这些迁徙并非简单的部落移动,而是一个伟大文明的分流与传播。黎民百姓与炎黄子孙,共同构成了“华夏儿女”的血脉与精神根基。
站在蚩尤像前,这种历史的复杂性变得如此真切——我们祭拜的不再是一个“战败者”,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黎民百姓和炎黄子孙都是华人后代,我们统称为“华夏儿女”。
蚩尤是古代的战神,优秀的九黎氏族的首领,因为战败而被误解千年的一位王者。
为蚩尤战神正名,这是值得尊重上古大神,为中华民族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 古黎族源流:从昆仑到四方的文明足迹
要真正理解蚩尤的历史地位,必须追溯古黎族的起源与发展。考古学与古史传说相互印证,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迁徙图景。
古黎族原为羌族的一支,据考证距今约12000年前居住于昆仑山地区。遭遇大洪水后,他们向东迁徙至日月山一带。距今约9000年时,又一场大洪水迫使这部分羌人重返祖地昆仑。到了距今5400年左右,羌族已分布至云南、贵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广大地区。
古黎族以狩猎为生,崇尚鸟兽,化其羽形为图腾——这也是“黎”字形成的渊源。
在甲骨文中,“黎”字上部为“禾”,下部为“黍”,本义与农耕相关,但也有人认为其形似人面鸟身的图腾形象,反映了黎族以鸟为图腾的信仰。
![]()
九黎并非单一部落,而是九个部落的联盟,每个部落又有九个氏族,故称“九九八十一黎”。蚩尤作为联盟首领,不仅是一位军事领袖,更是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者。历史记载蚩尤部落最早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制造了戈、矛、戟等多种兵器,在考古发现中,山东、河北等地确实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早期铜器,与蚩尤部落的活动区域和时间吻合。
![]()
尤为重要的是,蚩尤部落控制着当时重要的战略资源——盐。山西运城的盐池可能是其重要的盐业基地,这也解释了为何黄帝要与蚩尤争夺这一地区的控制权。对盐业的控制,不仅体现了蚩尤部落的经济实力,也展现了他们先进的生产管理能力。
三 你所不知道的九黎之君———蚩尤
![]()
五帝时代,蚩尤被封为兵主、战神;
西周时期齐国国君姜子牙奉蚩尤为东方八神之一;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将蚩尤奉为九黎之君、古天子。孙中山先生称蚩尤是“中国第一革命家”。
在民间,蚩尤被奉作雨神、保护神、驱邪之神,十月一日祭祀蚩尤成为定俗。《皇览·冢墓志》载:蚩尤冢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
![]()
蚩尤冢,旁边种植都是枫树。
据说和苗族传说有关———树与蝴蝶妈妈的神裔
这是最古老、最系统,也最富浪漫色彩的版本,广泛流传于苗族地区。苗族古歌中,蚩尤(苗语称“姜尤”或“格蚩爷老”)的诞生与整个族群的起源紧密相连。
· 来源: 苗族口传史诗《苗族古歌》。
在远古时代,一棵巨大的枫树被砍倒后,其树心化作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妈妈(苗语称“妹榜妹留”)。蝴蝶妈妈是苗族的生命始祖,她与水上的泡沫“游方”相爱,生下了十二个蛋。
这时,一只名为 “鹡宇鸟”(又译姬宇鸟)的神鸟飞来,替她孵化这些蛋。经过十二年的漫长孵化,从蛋中孵出了雷公、鬼神、龙、蛇、虎、牛,以及最重要的——人祖“姜央”。
而蚩尤,正是人祖姜央的后代,是枫树与蝴蝶妈妈的直系神裔。因此,苗族世代尊奉枫树为神树,视蝴蝶为图腾。蚩尤从出生起,就继承了枫树那坚韧不拔、顶天立地的精神,以及蝴蝶妈妈所赋予的灵动与智慧。他的血液中,流淌着的是天地开辟之初最本源的神力。
![]()
![]()
还有一个来自《山海经》的传说:牛首人身的天降魔神,塑造了蚩尤最为人熟知的“战神”形象。
· 来源: 民间传说与《山海经》等古籍中对其形象的描述。
在上古的九黎部落,人们信奉着山川与金属之灵。一日,天空破裂,一道混杂着赤铜光芒的闪电劈入部落的圣山之中。族人前往查看,发现山中走出一个牛首人身、铜头铁额、四目六臂的孩童。
他天生便能懂得大地的语言,能与猛兽交谈。他以沙石铁块为食,每日饮用的不是泉水,而是熔化的金属。因此,他的身体日益坚硬,如同铜铁铸成。
部落的巫师认为这是天降的“兵主”,是来带领他们走向强大的守护神,于是将他收养,并命名为“蚩尤”。这个版本直接解释了为何在后世的描绘中,蚩尤总是以“铜头铁额,食沙石子”的凶猛形象出现,这其实是他天生与金属融为一体,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冶金技术的神话表现。
四、你所不知道的涿鹿之战
传统史书将涿鹿之战描述为黄帝代表文明与正义、蚩尤代表野蛮与邪恶的战争,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的简单叙事。但真实的历史远比这复杂。
在蚩尤文化博物馆里,记载这样的历史和传说。
![]()
(1)统一东夷
上古时期东夷的太昊、少昊、蚩尤三大部落,太昊部落引导先民摆脱了茹毛饮血、巢穴群居、鸿蒙未启的原始状态;少昊修订太昊之法,继承了太昊成为东夷部落的首领;蚩尤时期,冶铜技术空前提高,制铜工具大量涌现。
蚩尤用铜制作了大量的刀、戟、大弩等兵器,增强了兵器的杀伤力,加速了原始社会的灭亡,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蚩尤通过“登九淖伐穷桑”等一系列的战争,将太昊、少昊、九黎部落合并为“东夷集团”,蚩尤成了“东夷集团”的大首领,缔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部落联盟,或者叫做方国、邦国,国家雏形出现。
![]()
2)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部落的鼎立
与东夷集团生活在同一时期的还有炎黄集团。他们发源于今陕西渭水流域,因那里的生存环境恶劣,黄帝势力逐渐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炎帝一支沿黄河南岸向东迁徙,在今豫东豫北地区稳定下来,以豫东地区(今淮阳) 为中心,进入定居生活(今淮阳有平粮台龙山文化遗址)。黄帝一支则沿黄河以北中条山脉向,又沿太行山脉向北迁徙,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一带稳定下来(今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有黄帝城遗址)。这样,自南向北淮阳、阳谷、涿鹿形成鼎足之势。
3)炎帝与蚩尤的战争
先期到达豫东豫北地区的炎帝一支,与东夷集团有一个短暂和平相处的时间,而后发生了残酷的战争,这就是涿鹿之战的序幕。
《逸周书·尝麦》记载了这场战争:“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炎帝与蚩尤战争结果是炎帝部落地盘全失。东夷集团乘机占领了豫东和豫北地区,疆域迅速扩大,东夷集团走向鼎盛时期。
![]()
4)黄帝攻蚩尤,九战九不胜
全盘皆输的炎帝赴涿鹿求救于黄帝,黄帝乘机南进,在今山东西部与河北省交汇处与蚩尤展开了殊死搏斗,涿鹿之战全面展开。
战争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最初的战争主动权在东夷蚩尤一方,蚩尤做大雾、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战术变幻莫测,连连打败炎黄联军。
《玄女兵法》云:“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志林》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太平御览》卷十五引《黄帝玄女战法》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
![]()
![]()
![]()
![]()
![]()
涿鹿之战本质上是两个强大文明集团为争夺黄河流域控制权而发生的冲突。蚩尤部落凭借先进的金属武器和勇猛的战斗力,在战争初期屡占上风。《山海经》记载蚩尤请风伯雨师相助,大雾弥漫三天,实则是蚩尤部落更熟悉当地气候条件并善加利用的体现。
黄帝最终战胜蚩尤,并非因为其代表正义,而是因为他联合了炎帝部落,形成了更强大的军事联盟,并可能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其他部落的支持。战争的过程极其惨烈,蚩尤战败后被分尸各处埋葬,阳谷的蚩尤陵仅是其首级冢。
这场战争的结果奠定了华夏族的基本格局,但胜利者的叙事将蚩尤妖魔化,将其描述为“铜头铁额、食沙石子”的怪物,这种形象塑造无疑是为了强化黄帝统治的合法性。
实际上,蚩尤战败后,其部分族众被黄帝部落吸纳融合,甚至蚩尤的形象也被收编为战争之神,黄帝“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这种复杂的文化融合过程,正说明了蚩尤及其部落的影响力并未因战败而消失,反而以另一种形式融入了中华文明的血脉。
![]()
五 为蚩尤正名:超越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
数千年来,蚩尤一直以“兵主”、“战神”的形象在民间被秘密祭祀,而在官方话语中则被污名化为反叛者、野蛮人。这种历史评价的双重性,正反映了历史书写的权力本质。
关于蚩尤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虽然正史记载较少且多经过胜利者视角的过滤,但根据上古传说、考古发现及后世学者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十大贡献,这些贡献展现了他在中华文明初创时期不可磨灭的功绩:
1. 首创金属冶炼与兵器制造:被尊为“兵主”,传说中最早“以金作兵”,发明了戈、矛、戟、剑等金属兵器,推动了军事技术的革命。
![]()
2. 奠基农耕文明:在其领导的东夷地区,大力发展稻作农业,推广牛耕和水利技术,实现了“年丰岁熟,金谷满地”的繁荣。
![]()
3. 创立天文历法:通过观测日月星辰运行,掌握气象规律,编订了早期历法,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定播种收获之时序。
4. 建立早期法规与制度:其部落联盟“法制严明”,建立了有序的社会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各得其所”,为社会治理提供了雏形。
5. 发展手工业生产:带领部族在制陶(如高足杯盘)、纺织(纺轮)、酿酒等方面技艺精湛,提升了先民的生活品质。
6. 创造丰富的原始文化:东夷之民“金石齐奏,丝竹谐鸣,龙飞凤舞”,开创了灿烂的礼乐文化和艺术形式。
7. 奠定军事战术基础:其“铜头铁额”、利用迷雾作战的传说,以及严整的军阵,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和战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 强化部落联盟形态:作为八十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其强大的组织能力为后世国家的形成提供了联盟制的范本。
9. 塑造中华民族勇武精神:其不屈不挠、勇猛善战的形象,成为“战神”符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尚勇、坚韧的精神特质。
10. 促进早期民族大融合:涿鹿之战后,其部族一部分南迁成为苗瑶等族先民,一部分融入黄帝华夏集团,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根基。
总结而言,蚩尤并非传统叙事中简单的“反叛者”(被历史黑化),而是一位在技术、制度、文化和精神层面都为中华文明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文始祖。他与炎黄二帝的竞争与融合,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壮丽开端。
更重要的是,蚩尤代表了一种不屈的精神。在强大的炎黄联盟面前,他坚持捍卫自己部落的利益和尊严,这种精神在数千年后依然激励着后人。毛泽东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写道:“不周山下红旗乱”,自注中共引用了蚩尤触不周山的传说,将蚩尤与共工、孙悟空并列,称赞其为“胜利的英雄”,这种评价打破了传统史观的束缚。
![]()
![]()
![]()
这是北京大学教授段宝林写的《蚩尤赋》。大家有机会可以拜读一下。
六 华夏共祖:跨越五千年的和解
时值中秋访蚩尤故里,致敬中华三祖之一,探中华文明之源。黄帝奉为兵主,秦皇汉祖皆祭祀。
蚩尤战神与炎黄并称三祖,千年传承终得正名。龙腾虎跃多元一体,正是华夏精神所在!五千年血脉相融,战神精神永存,恰似明月千秋朗照。
![]()
这次拜访蚩尤战神,让中秋节的意义更有意义。
从家庭的小团圆,扩展到了民族与国家的大一统。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秋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也是整个汉字文化圈乃至世界各地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它以一种温和而强大的文化力量,维系着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情感,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
在阳谷,细雨如丝,悄然飘落;
回到北京,夜空已升起一轮明月,清辉遍洒人间。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光之下,我们始终共属同一片山河。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此行的意义:不仅是祭奠一位远古的战神,更是向一种多元共生、兼容并蓄的文明理念致敬。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单一的民族叙事已难以承载文明对话的复杂图景。我们需要更宽广的历史视野,一种能够包容不同族群、尊重不同文化贡献的史观——而这,正是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根基。
蚩尤,作为九黎之君,不仅是传说中的战神,也是古代技术的推动者、文明进程的奠基者。他与炎黄二帝一样,都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源头,是华夏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离开蚩尤陵时,我转身回望,那座巍然屹立的蚩尤神像仿佛穿越五千年风霜,依然守护着这片土地。我想起《终南山主人》中“临观”所言,历史的声音从未远去,它始终在我们血脉中低语。
如今,九黎氏族的英灵已在这片大地上安息。华夏儿女,本就同根同源、同生同长,共同构成今天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回望历史长河:
没有永恒的纷争,只有走向和解的智慧;
没有固化的仇恨,只有共同发展的愿景。
今天,我们或许正站在一个重新理解历史、重塑民族认同的转折点。我们不再以简单的胜败论英雄,不再以正统异端划界限。我们追寻的,是对共同先祖的缅怀与敬意,是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珍视与传承——因为只有理解来路,才能走向更宽广的明天。
![]()
《中秋国庆双节谒蚩尤陵》
赤帜千年迷战骨
秋霖今日洗尘弓
炎黄蚩本同根血
化尽干戈九黎风
在回北京的路上写了一首小诗,向一代战神,九黎之君蚩尤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