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阿拉伯电视台《观点交锋》节目现场,美国前白宫外交官艾略特・艾布拉姆斯正滔滔不绝地指责中国"破坏国际秩序"。镜头前的高志凯突然挺直腰板,用流利的美式英语反问道:"自1991年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参与了多少场战争?"这句直击灵魂的质问,让现场瞬间陷入沉默。
![]()
这不是高志凯第一次让西方政客哑口无言。这位兼具外交官、律师、金融家多重身份的学者,总能用最精准的国际规则,撕开西方话语霸权的伪装。当BBC主持人断言"香港一国两制已死"时,他直接甩出法律条文:"根据《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当美国副总统JD万斯称中国人为"乡巴佬"时,他用数据打脸:"中国城市人口规模是美国总人口的三倍"。
1983年的北京,21岁的高志凯迎来人生转折。这个来自江苏太仓的青年,凭借苏州大学外语专业的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因出众的语言天赋被选为邓小平的贴身翻译。在陪同小平同志会见基辛格、撒切尔夫人等国际政要的过程中,他亲眼见证了《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等重大历史时刻。
![]()
"翻译工作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要理解领导人的战略思维。"高志凯回忆,1986年邓小平会见美国记者华莱士时,面对"中国是否会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尖锐提问,小平同志坚定回答:"我们当然希望和平统一,但不能排除使用武力。"这段对话让高志凯深刻认识到,外交博弈中语言的力量远超字面意义。
1988年,高志凯带着在外交部积累的国际视野,前往联合国秘书处担任译员。在纽约工作期间,他敏锐捕捉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微妙变化,萌生了赴美深造的想法。两年后,他以全奖考入耶鲁大学,先攻读政治学硕士学位,后继续深造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1993年,高志凯带着耶鲁法学院的博士文凭,正式进军华尔街。他入职顶级律所MilbankTweedHadley&McCloy,第二天就被派往香港,参与多家中资企业的海外上市项目。在处理“中国移动(香港)上市”等重大跨境交易时,他凭借对中美法律体系的精通,为客户节省了约一亿美元的成本。
![]()
三年后,高志凯迎来职业生涯的又一高光时刻——加入摩根士丹利担任亚洲区副总裁。依托这一国际投行平台,他参与了中金公司的组建工作,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他还参与设计了中国首个B股发行方案,帮助上海石化等企业筹集到急需的外汇资金。
"在华尔街工作的经历,让我彻底摸清了西方金融游戏的规则。"高志凯后来在采访中透露,他曾亲眼目睹美国投行如何利用复杂的衍生品工具操纵市场。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在国际金融谈判中占据主动埋下伏笔。
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期间,高志凯的一段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在BBC《新闻之夜》节目中,他指着镜头怒斥逃犯罗冠聪:"你在香港煽动暴力,按照英国法律也会被判刑!"这段8分钟的辩论,让全球观众看到了中国学者的硬核实力。网友纷纷留言:"这才是真正的外交天团!"、"用西方的法律武器反击,太解气了!"
![]()
除了法律武器,高志凯还擅长用数据说话。在回应美国对华关税战时,他指出:“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是在与全世界为敌。”当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威胁论’时,他拿出权威专利数据:“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报告,中国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475.6万件,超过美国位居全球首位,科技创新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高志凯近年来频繁活跃在国际舞台。他每年接受超过500次国内外媒体采访,足迹遍布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重要场合。在2025年G7外长会上,他针对"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言论犀利回应:"真正改变现状的是'台独'分子,他们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这才是破坏地区稳定的根源"。
![]()
在推动中美民间外交方面,高志凯同样功不可没。2006年胡主席访美期间,他作为积极推手促成耶鲁大学的邀请。"耶鲁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容闳,这次访问让世界看到了中美教育交流的深厚根基",高志凯在回忆这段往事时,眼中闪烁着自豪。
如今,这位年逾六旬的学者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每天清晨,他都会阅读《金融时报》、《纽约时报》等外媒,分析国际舆论动向;深夜,他又会伏案撰写政策建议,仅2024年就向有关部门提交了37份报告,内容涉及能源安全、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