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蟹蟹
来源:咖新社(ID:newdrinks)
封面图来源:小红书@爱吃饭的J
不知不觉中,CoCo也开始面对“中年危机”了,不论是从年纪上,还是从市场竞争上。
这个引领了一代奶茶行业风潮后,又在一批新茶饮品牌的更迭中逐渐低沉的品牌,作为古早味奶茶的“鼻祖”,一边凭借着经典“奶茶三兄弟”成为不少人的“白月光”,一边又不让人疑惑:“2025年了,还有人喝CoCo吗?”
1
双倍鲜芋、奶茶三兄弟......
真的很喜欢!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好奇,明明觉得CoCo很好喝,可为什么没太多人买,家附近的CoCo门店都快倒闭了。很多人都喜欢尝试一些新的却又不知名的奶茶品牌,自己也买过,可不仅贵还难喝。
不禁好奇:“现在喜欢CoCo的人还多吗?”
![]()
图片话题来源:小红书博主“懒羊羊”
意料之外地,炸出来一堆“Co粉”。
CoCo奶茶,我的白月光。
生椰绿豆冰我可以喝一个暑假,每天喝。
我爱喝到直接入职,因为这边点外卖的时候,Coco家的小姐姐都特别好,然后我就应聘了。
![]()
在评论区,如柠檬养乐多、奶茶三兄弟、百香果双响炮、红果小姐姐、珍珠奶茶等多款产品都被重点点名。
有人说,自己现在基本只喝CoCo,性价比高,且有爱喝的;有人说他们家珍珠无可替代,巧克力系列能否常驻;还有人则说自己是点门信徒,儿子是CoCo的忠实粉丝,布丁百吃不腻......
![]()
![]()
而点赞量最高的还数“双倍鲜芋”,并纷纷称自己为“芋泥死忠粉”。
![]()
一位疑似CoCo店员的网友在网上声泪俱下地控诉:“我每天两眼一睁就开始煮芋头、捣芋头,根本停不下来,CoCo的芋头到底是哪里吸引你们?难道就因为它14.9元两杯吗?”
![]()
底下回复:“CoCo的芋泥真的超级好喝,其他奶茶的芋泥系列都没有这种口感!”、“对对对,芋泥奶茶这杯东西就没人打得过CoCo,因为它是现煮的。”
![]()
对于喜欢CoCo芋泥的人来说,就迷恋它的颗粒感和咀嚼感。甚至直言,CoCo要是没有芋泥应该会倒闭。
![]()
如果说1点点有自己的“点门信徒”,那么CoCo亦是如此。
二十几岁的重度奶茶用户自以为阅奶茶无数,但喝来喝去最爱的还是CoCo的珍珠奶茶,他如是形容:“有一股古早奶精的香味,珍珠非常有嚼劲,不是软软的那种。”
![]()
对他们而言,不论是一点点还是CoCo,其最独特且与众不同的魅力,便在于年代所赋予的“特色”——原始奶茶的味道,而这是如今一众新茶饮品牌所没有且难以模仿而来的。
2
与1点点的“一成不变”相反,
CoCo始终在“变”
CoCo和1点点同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的“老炮”,两个品牌都踩到了茶饮发展红利期,也正在经历着势能的“退潮”。
在印象中,总以为它们是被“淘汰”和“遗弃”的那一批,身边好像很少会有人点单和推荐,但又很惊讶于在网上竟然有那么多“潜伏者”,一心一意地坚定追随。
不过说起来,两个品牌的发展路径却是截然不同又殊途同归。
1点点是墨守成规又一成不变的那一个,不论市场怎么火,怎么变化,1点点始终坚持自己的来时路,“以不变应万变”,因此也被调侃为“1点点的菜单估计再过十年都差不多”。但也正是如此,那些经典产品时至今日仍是“经典”。
![]()
图片来源:小红书博主“厦门巷南店”
但CoCo就不一样了,“持续不断地稳中求变”。
从1997年发迹于台湾,到1997年进入大陆市场,再到2016年左右被新品牌冲击,可以说这个28年的“老牌”一直在调整步伐,顺势而为。
CoCo究竟哪里变了?
装修风格变了,从以前平常不起眼的街边即拿即走的小店,到活力感十足的堂食小坐门店;
经营理念变了,在区域授权的商业模式之外,去年下半年开放了“单店加盟”。
![]()
图片来源:小红书博主“树懒在橘子洲数星星”
当然,更重要的是产品、价格也在变。
在CoCo的菜单栏,轻乳茶、果茶、乳酸菌等样样在列。就拿各家争相推出的超级食物系列来说,CoCo同样上新过超级羽衣甘蓝杯、超级沙棘杯等,并强调“超级羽衣甘蓝杯”100%新鲜现榨,主打健康概念。
![]()
图片来源:小红书博主“我是煲煲”
当“冰勃朗基底乳”陷入植脂末原料争议时,CoCo再次对奶基底进行升级,以100%生牛乳的冰博克取而代之;
当行业陷入极度内卷时,CoCo主动面对“价格战”,14.9元任选两杯不说,甚至还有消费者在各种平台上能买到10.5元3杯的产品。当然,配套的联名活动亦是玩转的风生水起。
CoCo的求变路径其实是典型的代表,它始终围绕市场趋势和消费需求适时调整,从而带来更为与时俱进的消费体验。
但这是否意味着1点点的墨守成规不好,CoCo的顺势而为更优吗?并非如此。1点点同样有其稳定的产品品质和忠实的客户群体作为品牌根基。
其实,不论是CoCo还是1点点,他们作为茶饮圈的初代网红,同根同源,又同样穿越了时代周期,彼此的发展路径没有孰对孰错或孰优孰劣之说。
真正能给出判断具有话语权的,或许只有消费者和市场。
亲爱的读者朋友,星标《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及时接收每日新鲜的推文,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每日相见!
更多行业前沿资讯和优质供需资源对接,扫码添加「食品创新官」Cherry即可进群。
![]()
相关内容推荐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