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又福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当代山水画家,现在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还带博士生。他的名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画太行山。
贾又福曾经跟着李可染先生学画,得到了李老师的真传。他早期的山水画,能看出李家山水的风格。
![]()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浪潮也影响了贾又福。他开始对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他的早期作品《太行丰碑》就是改革后很成功的一幅画。这幅画不仅有了他自己的风格,还让当时的山水画有了新的面貌。很多画家都被这幅画吸引,跟着他学,还引发了“太行热”。
画家石鲁说过:“没有自己的风格和语言,就很难深刻理解这个时代。”换句话说,艺术家如果没有真正体验过生活,没有深入思考,就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
![]()
贾又福为了创作《大野风云》,不知跑了多少趟太行山,去感受那里的生活和大自然。他特别注重山水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大胆地改变了传统的山水画构图和笔法。他不再用那种老套的全景式布局,而是用自己独特的笔墨,让画面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他的画让人看到了李可染之后山水画的新气象,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不过,贾又福从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他一直说:“搞美术创作就得敢想敢干,敢于突破常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创造出别人做不到的境界。”
![]()
后来,贾又福开始探索当代水墨山水画,《戴月图》就是这一阶段的作品。他的画不再局限于太行山,而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观化山水”。他的作品越来越有气势,把太行山从一个具体的山川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题材也越来越宏大,甚至涉及到宇宙、太极这些更广阔的主题。
他的画风已经完全脱离了李可染的影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给人一种神秘而空灵的感觉。他的画面表现也越来越接近刘国松等宇宙派画家的风格。
也许,贾又福已经从“太行山顶”走向了更深远的地方,开始在水墨的世界里追寻那些无尽的梦境。
![]()
现在,书画展览里的作品越画越大,好像不画大就显得不够气派。贾又福也跟着这样的风气,画得越来越大,但有时候画面显得有点空洞,形式和内涵有点脱节。
不过,贾又福的《雨过云开》还是有自己的特点。他喜欢用大写意的泼墨手法,把传统的细腻皴擦点染换成了更豪放的笔触。他画的太行山石,带着点肌理感,放在一个超时空的画面里,用大块的墨色表现山石的雄伟和开阔。他特别注重山、石、云的关系,让黑黢黢的大石头里透出几束强光,给人一种天地苍茫、混沌初开的感觉,让人看了心生向往。
![]()
贾又福在创作《太行牧歌》时,特别想把画面画得雄浑、博大,甚至带点神秘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他把重点放在了墨的运用上,尤其是泼墨和破墨的技法。他用大块的墨色去表现画面,笔触反而用得少了。
这种创新确实让他的作品有了独特的风格,但也有点遗憾。中国画一直以来都很讲究用笔,笔就像指挥官,墨是士兵,没有笔的引导,墨就失去了灵魂。少了笔的支撑,作品就很难达到那种细腻而深远的境界。
![]()
贾又福在创作《山月徘徊》时,下了不少功夫研究龚贤、黄宾虹和李可染的墨法,还创出了自己的一套积墨法。他把画面画得比龚贤更黑,比黄宾虹和李可染更满,但那种玄妙的意境却没完全出来,反而让人觉得有点压抑,甚至有点单调。
不过,贾又福的创新精神和他在当代中国画发展中的贡献,还是值得肯定的。他作为一位探索者,已经走得够远了。太行山的路,总会有后来人接着走下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