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库布其沙漠还是个“黄沙埋人”的地方,谁也想不到,它今天竟然快要从地图上“消失”了。一个本该被气候吞没、寸草不生的地方,成了绿水青山的代名词,甚至还能种出玉米、西红柿,搞起了光伏发电。
这不是童话,是活生生发生在中国的现实。问题来了:一个沙漠怎么就能变成绿洲?更重要的是,其他国家为什么做不到?
![]()
沙漠不是“天注定”的,它是可以被打败的
库布其在哪?在内蒙古中部,黄河“几”字弯那一带,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三个上海那么大。
30年前这里的画风完全不一样:一年五十多次沙尘暴,黄沙直接冲进黄河,每年吞掉2400万吨泥沙,搞得整个华北都喘不过气来。牧民连做饭都找不到柴火,草场年年被“吃”,人往外逃,村庄被迫搬。
![]()
那时候没人真觉得能治住这个沙漠。1978年,几个企业和政府联合起来搞治沙工程,说实话,一开始效果真不怎么样,种一百棵树能活三十棵就不错了。
但他们没放弃,继续干,继续试。修路、打通交通口子,搞技术创新,甚至用无人机撒种子。
到了2015年,他们玩出了新花样:装光伏板发电,板下还能种甘草、沙棘这些能卖钱的中药材。治沙不光变成了种地,还能发电挣钱。
![]()
你没听错,这就是现在的库布其:生态恢复了,经济也活了。年降水从不到100毫米涨到300毫米,53%的地方都长了绿植,动物回来了,旅游火了,农牧民一年能挣一万多块。
再看数据:6000多平方公里沙地已经治理,沙丘高度几乎被腰斩,从天上看,已经很难再说这是沙漠。
![]()
这说明一个问题——沙漠不是不可逆的,它不是天注定的“死亡地带”,是可以被人类一点点“打败”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想办法,能不能坚持干,敢不敢创新。
为什么是中国做到了?别的国家学不来吗?
问题来了,世界上那么多国家有沙漠,不少还比我们富得多,怎么就没治出一个“库布其”?美国的亚利桑那,干热得能烤鸡蛋;中东的阿拉伯半岛,全是沙丘;非洲的撒哈拉,面积吓人。
但这些地方的沙漠治理成效,远远比不上中国。中国做对了什么?一句话:不靠烧钱靠机制,不是“头疼种树、脚痛撒水”,而是把生态、产业、民生绑到一块干。
![]()
库布其的治沙工程不是靠政府一个人扛,也不是企业单打独斗,而是政府给政策、企业搞技术、农牧民也参与。
当地农民不是“被动的受益者”,而是“土地入股”的股东。种的是自己的地,挣的是自己的钱,人当然有动力。而且不是只种树,还种药材、搞养殖,甚至连鱼蟹都能在沙漠里养。
![]()
再说光伏发电。这不是简单铺点板就完事了,而是“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双赢模式,一年发40亿度电、减沙200万吨,解决了电力、生态、就业三件事。
外国为什么学不来?说白了,他们不是没钱,是没这个“系统配合”的能力。要企业、政府、农民三方一致,难度不是一般大。
更何况,很多国家的治沙项目,都是“打一枪换一炮”,项目一结束就没人管,风一吹,树死了,一切归零。中国这边搞的是“可持续循环”:治理带来产业,产业带来就业,就业反哺治理,不靠外力也能转起来。
![]()
所以,别看库布其是个偏远沙漠,它其实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路径:不是靠破坏自然搞经济,而是靠修复生态带动经济。这一点,才是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
2014,联合国把库布其列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不是因为它绿,而是因为它活。别人种树是为了“看着好看”,中国治沙是为了“能活下去、能挣钱”。这不是表演,是现实。
现在,中国已经把这一套经验输出到国外。巴基斯坦的“百亿棵树”项目,背后就有库布其的团队在参与。
![]()
沙特也在看,把这套模式跟“2030愿景”对接。世界开始意识到,中国不光是制造大国,还是个生态治理大国。
但说到底,未来挑战还是有的。沙漠治理不是“一劳永逸”,像极端天气、水资源紧张这些问题,随时可能让努力打水漂。
库布其目前还有不少地方是“初级产品”,从甘草、沙棘到真正深加工,还差一大截。如果不能在“生态农业”基础上建出一条完整产业链,治沙成果是有可能被反噬的。
可不管怎么说,库布其已经把“沙漠变绿洲”这话,从一句空口号变成了现实。这是中国几十年坚持下来的结果,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反向奇迹。
![]()
它告诉我们一个硬道理:不怕环境恶劣,就怕人不敢动。只要方向对了,沙漠也能种庄稼,荒地也能养活人。
库布其的故事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它不只是中国的胜利,也是给世界的一份答卷。在这个气候变化愈演愈烈的时代,谁能治理沙漠,谁就有未来。别的国家是时候抄作业了。因为沙漠不会等人,生态这场仗,谁动得早,谁活得久。
信息来源:《库布其沙漠绿生金》——光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