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断反应中。
——今天的编辑 谭孃
10月4日,国庆假期的第四天,有人还在拥堵,有人已经到了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
今年的雪来得早,也来得猛,珠峰东坡千人被困,新闻不断。
在下山路上收到不少朋友的关心,感谢之余还是要做区分:本人一行到的是游客所在的珠峰大本营,可当日往返,乘坐大巴车即可到达;东坡是徒步线,需要更专业的技术装备和要求更高的体格。
坐上大巴车上了山,才知道自己成了当日最后一批上山游客,而后在大本营度过的24小时,大雪、雷鸣火山、停电、停水、停网,都是经历。
Day1/
初到的喜悦
藏区天气多变,头天从日喀则开过去的路上已经下了阵大雨,好在海拔不高,雨来得快也散得快。接近晚8点的天,云雨和落日共存,追着天晴也追着黄昏,向西与地球自转较劲,追着晨昏线跑了一路,美极了。
![]()
次日达到珠峰小镇尚早,却也是雨淅淅沥沥,换乘景区的摆渡大巴车上山,车上播放着藏语音乐,尽是欢快之意。
![]()
很快坐满了一车人。插着吸氧管儿的,拿着氧气瓶的,即便他们都不消耗车内的氧气,车内气压还是在海拔逐渐攀升中变低。1个小时的车程,只坚持了不到10分钟,就在民族特色小曲与颠簸的路上昏沉睡去。
![]()
再醒来,窗外已是一白。
正在下的大雪和大雨无异,很快就把不具防水性的外套打湿,鞋更是穿得失误,万是没考虑到有如此大雪。
![]()
早决定了要在山上住上一晚,海拔4960,一路从平原过来大概都习惯了在高海拔地区睡觉,但这么高的是第一次。
但作为景区的大本营已经运营成熟,吃喝的餐厅,住宿的酒店,大瓶的供氧,甚至还有半夜可以跳舞的地方。
早听闻攀山的价格之贵,来到景区高低也有心理准备,却没想价格都还十分合理,两人住的双人间一晚在350左右。一个大房子,里面大约有6间左右,正中间还有公共区域,空调、电热毯、电烤炉都齐全,像极了火车硬卧——天南海北的人相聚在此,下车后就各奔东西。
![]()
放好物品,自然首先要打卡一番。
未来珠峰前不知打卡石碑有好几块,来都来了,排队打卡。
![]()
![]()
正中间的大广场是看不见珠峰的,拍完第一批照,又上栈道,人人都有的打卡照,我们怎能不拍。
此刻其实已经与当日往返的游客背道而驰了。一直慢悠悠走到打卡石碑,习惯海拔也习惯温度,到的时候,整个打卡区就只剩我们几人。
![]()
又来了一家人,小孩在大雪里哭个不停。
再来了一位徒步进藏的哥们儿,帮我们合了影,自己在雪里继续作俯卧撑姿势的打卡。
![]()
往回走的雪已经大而厚,不赶时间,甚至还能打雪仗。南方人就是见不得雪。
悠闲又走到广场,返程的大巴车边围满工作人员,大声呼叫:想要返程下山的,最后一班。
又一边按喇叭,吹口哨,警示时间紧迫。
![]()
做好了留守的准备,这之前看见广场上有咖啡店,同时也是增压补氧保障中心,免费测血氧,一群人进去先打个照面。
此处视野极好,咖啡店本身也每日直播山顶情况,我们去测测,店员说这个海拔大于70的血氧就已经不错,我们的数据都还可以,心率稍高,自己多加注意。
![]()
警察推门进来,询问是否下山,告知了风险,说明天也不一定能下山,自己评估情况,欲撤从速。
成年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留守。咖啡店员热情,说道觉得不对就赶紧过来,今晚虽已订满,但预定人全都没上山,这边的条件可以让人舒服很多。算是保底的一环。
又去吃饭,餐厅内不剩几桌食客,当地人还能跑来跑去,我们只埋在汤锅前慢慢吃。
![]()
该说不说,汤锅肉多,蘸碟新鲜,比平原地区都优秀许多。后来一想,蔬菜何尝不是一种冷链直达。
晚饭后出门已是八点,浓雪不断,大本营空旷至极,竟收获了绝美的蓝调时刻。共赏。
![]()
![]()
![]()
Day1/
初见端倪与漫长的夜晚
温度低而无法测量,只知道光是出门上一趟厕所就要花光所有力气与手段。
![]()
此时的室内还有空调,电烤炉打开,也能烘干裤脚和鞋袜。小屋没住满,仅有8个人,年轻人们围坐在一起,相互认识,了解,游戏,直到第一次断电。
再来介绍一下住宿条件吧。小屋的全名叫珠峰大本营帐篷营地,有点像集装箱一样的小房子,外面裹着篷布,加上室内的空调、电热毯、毛毯,保温性是不错的。还有加湿器,条件比以前的绒布旅馆大通铺好太多。
![]()
图|李涛
厕所在室外,为公共空间,是真空抽水式,更是与当年的如厕环境有天壤之别。
第一次断电大约接近晚9点,此前大家坐在一起像极了过年,雪在静静地下,里面的人磕着瓜子儿,交换着一些落日、大山美景,和珍稀的高原动物图片。
![]()
断电来得猝不及防,仿佛提醒人该睡觉了。小小恐慌来自于电热毯还没把床暖热乎,尝试按下SOS键,让酒店送点毛毯来。
不会儿,打开门进来了接近十几个小伙子,一人一床毯子堆在沙发上,对他们说谢谢,他们倒是怪腼腆的,嬉笑着就又离开。
![]()
毯子上一层雪暗示着室外的不简单,再次推门,门外积雪约有十来公分厚。
断电后的室内很快就有温度的悬殊,钻进铺盖毛毯里,积蓄一点温度。
![]()
但第一次断电不超过半小时,很快来了电,却打消了继续坐下去的兴致。洗漱,开电热毯,接着烘干鞋袜,就早早躺下。
4960的海拔睡觉还是很有难度的。
室内温度高,湿度低,就要一直喝水,外出如厕,又要里三层外三层保暖,打个一趟来回,又渴了,如此陷入循环。
![]()
室外雪越下越大,甚至开始电闪雷鸣。好不容易睡下,半夜却叫电热毯热醒。再睡感觉快缺氧了,接近两三个小时里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开窗通风。
![]()
另一个原因是,明早一定天气会转好。
这是户外的经验,天气预报如是说,专业林草人员也这样说。只要明天不继续下雪,天气一定会好。
![]()
凌晨接近4点,公共区域的灯熄灭。第二次断电,发生在夜里。
就在床上翻来又覆去,几乎没有完全睡着。最后一次醒来,是在早上的6点左右。
Day2/
平静时刻与下撤
室外传来隔壁小屋住户的接连惊呼。以为是出太阳了,日照金山了,连忙爬起来穿衣服跑出门。却只是除了太阳,珠峰顶上的云雾还覆盖得厚实。门外的积雪也达到约40公分厚。
![]()
林草小哥年轻,才二十出头,头天说如果有日照金山就挨着敲门叫醒。刚醒那阵怀疑他睡过去了,结果他更早出门时,门都差点被雪堆得推不开。
![]()
天亮后现实的问题都浮于表面了:大雪把电线杆压倒了,电断了;温度太低把水管冻住了,水停了;即使有个巨大的信号基站,也耐不住雪厚,最后一次看完消息,网也断了。
就这样,在小屋里的余温中面面相觑,昨晚被热醒的大哥再忘了盖被子,穿着背心露着半身,早起甚至不知是感冒了还是高反了,开始难受。
好不容易烘干的鞋子在早起外出时被比前夜更大的雪浸湿,很快就又冰凉起来。
![]()
除了太阳一切都好起来,但对身体素质较差的来说,此时的平静如同暴风眼,很难预见是否还有更严重的后果。
虽然是“集体宿舍”,本质是“酒店”的小屋甚至含早餐。
![]()
昨晚跳舞唱歌到半夜两点多的藏民朋友们,一大早提来了补给食物和糖果,面都熟,餐厅的小哥、服务员,酒店的前台,邮局的工作人员,来来回回就这些人,昨天送毛毯的也是他们。
在藏普里艰难扒拉出几个听的懂的字,联村力量,由几个村子集资共创的经营体系,大本营景区里的经营项目应该都归属旗下。
![]()
小哥首先说道,物资都由联村力量提供,因为断水断电做不了早餐,先垫巴一下,免费的。
又安抚大家,今天100%能看到珠峰,云散了就能看见。
只是想要下山确实未知。路上的雪太厚了,很难预计能否破冰成功。
其他工作人员又提示,少走动,多待在室内,保存体力,有任何问题按呼叫键,马上会有人过来。
在室内待了一晚的退休东北大叔阿姨也出来透透气,大叔体力更好,时常外出看看天气情况。
![]()
从昨晚雪量来看,整个日喀则定日县都下了雪,景区暂停售票,道路封闭开放另行通知,珠峰山上情况更为复杂。通网后陆续收到消息,实际上本人所在的景区极为安全。
整个大本营加起来可能不过百人,天气变好后工作人员开始铲雪破路。体力好,身体棒,陆续堆了好多个雪人,打了好几场雪仗。
![]()
![]()
跑去广场看了一圈,承包了一个没人的珠峰。
![]()
再回去,吃头天带上来的方便饭。充满对未知的想象,预估可能会有坐地起价的情况,实际在此刻的大本营并不存在。酒店小哥前来,说如果今天还不能下山,续住再抹零头,仅收300。
![]()
在广场逗留时,铲车陆续从山下开来,马力十足,后面又接连上来大巴车,接驳想要下山的人。
头晚睡得不算太好的朋友都在白天又去补了觉,工作人员又挨家挨户询问,是否要下山,仅此一趟。
![]()
抱着对既来见山的执念,我并不想下山。
外出逛的时候,把专门在大本营直播的哥们,酒店前台,餐厅、小卖部等各个工作人员问了个遍,你们会下山吗?今天要走多少人?
他们显然是见惯了这样的情况,同时,山下的指导小组也密切联系山上情况。他们回答道,只有17个人今天会下山,留下的是大多数。
![]()
一边疏导要下山的游客赶紧上车下山,一边心态又极其放松,“你们不下山的话,等会儿给你们煮好吃的肉吃。”
本来就愿意留守的人听到如此把稳的回答,自然是更不想走了。一边同住的东北退休大叔还在加把火,“相信你自己的选择。”
![]()
奈何同行伙伴身体素质层次,加上返程工作进度逼近,不赌再留的未知,收拾东西,成了通路后的唯一一批下山游客。
此时,珠峰大本营大雾再起。
Day2/
遗憾是常态,下次再来
铲雪车破路,空车在前,皑皑白雪的大山间,几辆绿色小车先后往山下行进。
![]()
气温上升后的山顶蒸发量太大,浓雾是必然,只要愿意等,一定是顶好的景色。
越是下山,天气反而更好。没能见到珠峰,却也在路上看了其他群山的形状。
![]()
![]()
![]()
![]()
![]()
![]()
到达山脚,换乘自己的车,还不死心想在加乌拉山口远眺一个群山晚霞,直等到接近晚7点也没能实现。
![]()
此时我们还在单出不进的消息中赶路,对向迎来近20辆越野车告诉我们,通路了,可以进山了。
翻过108拐,一直到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门口时,天气已彻底转好。
![]()
![]()
与来时截然不同,又看到了不同的美。
折一个珠峰换一整条路的美景,我想,应该也不亏。
![]()
![]()
今日编辑 | 谭孃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
一些路上景色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