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里,白领小李正对着手机发愁。
昨晚的客户会议录音,杂音重重,转写出的文字像一盘散沙。
他刚准备花半小时手动整理,却被一款磁吸卡片录音的广告吸引。
![]()
只要轻点两下,3分钟生成清晰纪要,还能自动标注重点。
“这不就是我需要的吗?”小李的感叹到。
2025年的今天,AI录音机成为职场人的“隐形外挂”、创作者的“灵感捕手”。
从百元卡片到高端设备,技术驱动的“声音”,正在重新定义与声音的互动。
![]()
“小众玩具”到“大众刚需”
2025年春天,深圳初创公司Plaud.AI,用一款磁吸卡片录音笔引爆市场。
轻按两秒启动,录音结束即生成文字速记。
手机App还能自动提炼会议要点。
![]()
这款定价999元的小设备,7月销量突破100万台。
俨然成为AI硬件领域的“黑马”。
“我们不想做全能选手,只想解决一个痛点。
让录音从‘录完即弃’变成‘用完即懂’。”
Plaud创始人许高在发布会上说。
他的底气,来自对市场的精准洞察。
职场人需要高效整理会议内容,记者需要快速转写采访录音,学生需要记录课堂重点。
当这些需求被AI技术“一键满足”,销量自然水到渠成。
无独有偶,出门问问的TicNote磁吸录音笔,也以“超薄设计+智能摘要”杀入市场。
3mm机身、29克重量,贴合手机如第二层皮肤;双模式录音配合Shadow AI,会议纪要、待办清单自动生成。
![]()
截至8月1日,全球销量破万,国内京东品类排名冲至第11。
“以前用传统录音笔,录完还得花半小时整理,现在5分钟搞定。”
一位职场用户评论道。
效率跃升的体验,让AI录音机从小众玩具变成了大众刚需。
![]()
一颗芯片让录音“聪明”
AI录音机的爆发,离不开底层技术的突破。
2025年5月,联发科天玑9500芯片的发布,为端侧AI注入了“超性能+超能效”的双重动力。
“它的超性能NPU 990,性能比上一代翻了一倍,功耗却降了一半!”芯片工程师李阳兴奋地比划着.
“在苏黎世AI Benchmark测试里拿了15000分,行业第一!”
![]()
更厉害的是生成式AI引擎2.0。
针对Transformer和大模型的专用电路设计,让本地大模型跑得又快又稳。
而另一颗“超能效NPU”,则采用了存算一体架构。
让AI录音机实现了常驻待命。
“就像给手机装了个24小时在线的秘书,低功耗模式下也能随时响应。”李阳解释。
技术让影像追焦更精准,也让语音转写更流畅。
哪怕是嘈杂环境中的对话,也能准确捕捉关键词。
技术的落地,最终体现在用户体验上。
![]()
搭载天玑9500的vivo X300系列和OPPO Find X9系列,蓝心AI录音机,实现了全程离线转写,自动生成标题总结。
与《王者荣耀》的合作,端侧语音转文字速度提升57%,游戏交流更顺畅。
“以前觉得AI是‘锦上添花’,现在才发现它是‘雪中送炭’。”
一位游戏玩家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当技术真正解决痛点,用户自然愿意为之买单。
![]()
百元市场
AI录音机,早已从技术比拼,蔓延到价格战。
2025年9月,Plaud高调回归国内市场,推出Plaud Note Pro和NotePin S,定价1299元和999元。
然而,国内市场的竞争远比海外激烈。
出门问问的TicNote,早已占据一席之地。
![]()
阿里钉钉推出的DingTalk A1青春版,直接杀到499元。
360、科大讯飞也纷纷入局。
“硬件行业没有永远的爆款,只有不断的创新。”Plaud全球销售负责人孔驰坦言。
他的底气来自产品的差异化体验。
从音频采集到智能转写,再到内容总结,Plaud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闭环。
用户无需在不同产品间切换。
但巨头们的生态优势同样不可小觑。
背靠字节跳动的飞书妙记、依托阿里的钉钉闪记,将转写功能与任务管理、团队共享深度绑定,形成了“办公生态闭环”。
“用钉钉的人,自然会优先选钉钉的录音笔。”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
而新兴品牌则选择了“性价比路线”。
听脑AI通过简化功能模块、优化定价体系,以低价策略吸引个人用户和中小团队。
![]()
“我们不想做‘全能选手’,只想做‘细分场景的专家’。”听脑AI创始人说。
这场群雄逐鹿中,用户成了最大的赢家。
曾经昂贵的智能录音笔,如今百元就能入手。
曾经需要手动整理的录音,如今AI一键搞定。
但挑战依然存在,满足用户定制化服务,跨设备协同的需求,是所有玩家的下一个课题。
![]()
AI录音机的下半场
尽管市场火爆,但AI录音机并没有出现爆款。
“现在的产品更像工具,而不是必需品。”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指出。
用户的需求正在从能用转向好用。
他们希望录音机不仅能转写文字,还能根据语境生成报告。
不仅能记录会议,还能自动分配任务。
![]()
不仅能本地使用,还能跨设备无缝协同。
初创公司的生存之道,或许在于“精准定位、差异化技术、场景深耕”。
张孝荣建议:“别想着做万能AI,先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代名词。”
比如,针对医疗场景优化术语转写,针对法律场景强化证据链整理,针对教育场景设计互动问答。
而头部厂商需要平衡“技术突破”与“用户体验”。
科大讯飞依托医疗、法律领域的深度合作,强化场景适配能力。
联发科则通过开放生态,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
“AI硬件的未来,一定是技术、生态的双轮驱动。”一位芯片行业高管说。
站在2025年的节点看,AI录音机的爆发绝非偶然。
![]()
它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也是用户需求的产物。
未来的AI录音机,或许会成为我们的记忆管家。
自动整理对话重点,生成情感分析报告,甚至根据语境提供建议。
它不再只是“记录声音”,而是“理解声音”,让每一次交流都更有价值。
“科技的温度,在于解决人的问题。”许高在发布会上说。
而AI录音机的故事,正是这句话的最好的证明。
从百万销量到技术突破,从价格战到生态战.
AI录音机让我们看到,当科技真正回归“好用”的本质,用户自会投票。
下一次,当你按下录音键时,或许会发现:
曾经冰冷的“录音工具”,已经悄悄变成了你最贴心的“声音伙伴”。
素材来源
1.《澎湃新闻》:AI录音机也能卖爆?巨头血亏,“小而美”AI硬件却在闷声发财
2.《大众网》:天玑9500 AI 跑分 15000+登顶,端侧 AI 真正好用起来了
3.《新浪财经》:Plaud回归国内市场 AI录音设备“卷”至百元级
本文作者 |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