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节期间,一幅270 度环形光影场域,32K 超清激光投影所形成“河图洛书”剧场的视觉大餐在洛阳拉开了帷幕。
从10 月1日到8日的37场演出,将万名观众融入到“河出图,洛出书” 的叙事进程之中,浸入到了远古时期共时性的文化体验。
饭坡镇中心小学三一班的房晨馨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当‘神龟’带着洛书图案从水里‘游’出来时,背上的纹路亮晶晶的,我和同学都欢呼起来!”
![]()
绝无悬念,“河图洛书”将永远成为她记忆中的一员。
一、《河图洛书》演艺的旨趣与感想
《河图洛书》演艺以“河洛文化元典符号”为叙事根基,通过数字科技与艺术哲思的跨界融合,助力洛阳构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阐释体系。
它通过三幕恢弘壮观的叙事系统成就了对上古文明的当代转译。
第一幕:以伏羲观天法地、龙马负图而出的神话意象,构建“天人合一”的哲学原点,形成了《迷失山林·道之召唤》。
![]()
第二幕:运用九宫格升降舞台的时空折叠技术,演绎数字矩阵与阴阳八卦的生成逻辑,揭示中华文明“象数思维”的独特性,形成了《一画开天·河图之体》。
![]()
第三幕:通过环形LED 屏与实时动作捕捉,再现大禹治水、河洛议事等历史场景,诠释“协和万邦”的治理智慧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形成了《治世之法·洛书之用》。
![]()
这是一个集数字技术、VR/AR技术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交融,在元宇宙所具有的无限创造力所驱动下,践行了“河洛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洛阳实践,为古文化的现代表达和文旅产业的商业体验提供了颇有方法论意义的创新范式。
洛阳文化界应该借此契机,多多发布通俗易懂的短文,重在对河图洛书的辞源、语义和功用进行梳理,以凸显“河图洛书” 的演进逻辑和文化张力。
9月29日,笔者已发表一文《活化河洛文化的国庆献礼:由“河图洛书”神都剧场开演所联想》。今日再发本文,以己之力为河洛文化的光大鼓与呼。
先说辞源,再说语义与功用。
二、“河图洛书”的辞源之说
“河图洛书”在现存文献中最早收录于《尚书》。
《尚书》,亦称“书经”,是一部记言的上古之书,其内容大多是有关政治的一些言论和史事。“河图洛书”也在《易传》以及诸子百家亦有收录。
![]()
《尚书·顾命》中有语:“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中亦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在这里呈现了孔子的叹息: 凤凰不来,黄河不出现瑞图, 我感觉真是没有希望了。
而《易·系辞上》更有对此叹息的锵锵回复:“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以上便可认定为“河图洛书”之辞的出处。
由于《周易》《尚书》《论语》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的深远影响,其中所载的关于“河图洛书”的重大作用已经无容置疑地成为河洛文化的权威解释。
三、“河图”的语义与功用
语义是指自然语言的意义,这里的自然语言可以是词、短语(词组)、句子、篇章等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目的在于找出语义表达的规律性、内在解释和在表达方面的个性以及共性等。
先看河图之语义:
日渐成为共性的说法是:河图源于天上星宿,是上古文明的产物,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
陆游的《读书》:“天球及河图,千古所共秘。”便是明证。
![]()
再看河图之功用: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
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从而成为“天地之数”“五行之数”,并衍生出“万物生存之数”“大衍之数”“天干交合之数”和“六甲纳音之数”,成为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之源头。
四、“洛书”的语义与功用
先看洛书之语义:
对应于上面所示的河图之语义,洛书便是表述天地变化的脉络之图。显然,洛书成为河图之根所萌发的根系,再由根系化生出整个河洛文化生生不息之体系。
故多数人认为,河图与洛书的关系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但也有河图与洛书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之说。
再看洛书之功用:
蔡沉在《易学启蒙》中写道:“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
更有将“洛书”形而下到治国理政之大法的层面,例如:在汉代儒生中,有一种说法:河图就是易经的八卦图,洛书指的是“洪范九畴”。
![]()
《洪范》是《尚书》中的一篇。“洪”即大,“范”即法。
篇中提出治理国家的九种根本方法,称为“洪范九畴”。其中既包括对天子个人言行举止的规定,也包括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既包括具体的治理技术,也包括根本的治理原则。
五、洛阳将河图洛书作为城市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是为上策
在洛阳的王城公园里,不仅有一巨石,上面镶有“河图洛书”之图案,而且还有一“根在河洛”之碑。两者相互环抱,相互为证。再加上数千年来的学者阐释与近代的考古发现,洛阳作为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的根源地已毫无争议。
![]()
![]()
在管理学中,对核心竞争力的解释通常为:独有的,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历数洛阳的文化优势,诸如:璀璨的十三朝古都、五都荟洛的五大都城遗址、名满中外的龙门石窟、国色天香的牡丹等等,都将洛阳古都神韵的“外在之物”的“我”张扬到极致。但是,就其“内在之物”的“本我”来讲,它们难以具有“河图洛书”以及所繁衍的河洛文化的抽象与神秘,意蕴与广袤,深刻与震撼。
将河图洛书作为城市之根,将河洛文化作为城市之花,应成为洛阳穿越4000多年城市史并通向长远未来的文化主线与价值体现。
结束语:“河图洛书”之辞源、语义与功用,大多已被历史所尘封。深挖其内涵,挥扬其外延,让它为洛阳这个曾为“天下之中”的城市再一次地成为“天下之中”而奉献。
《河图洛书》沉浸式史诗演艺已开启了在这条道路上迅跑的范例,已经提供了洛阳文旅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场景,相信更多的元宇宙形态的河洛文化场景将会涌现。
![]()
(本文图片来自剧组提供和百度)
作者简介:席升阳,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河南科技大学教授,洛阳市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洛阳黄河战略规划评审组组长,洛阳十四五规划评审专家,洛阳市地方金融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洛阳文化产业协会国际人文交往促进会主任委员,洛阳企业家读书会发展顾问委员会主席。
1.
2.
3.
4.
5.
6.
7.
8.
9.
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