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掌白宫后,迅速将“美国优先”政策推向极致,通过贸易谈判施压盟友,这在亚太地区引发连锁反应。
2025年国际局势下,美方对日韩的资金要求暴露了同盟关系的单向性。这种做法凸显了华盛顿对亚洲伙伴的强势姿态,可能动摇区域经济平衡。
2025年7月,日韩分别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和3500亿美元,以换取汽车关税降低。当时协议框架是项目导向的投资,旨在推动美国制造业发展。日本方面通过与美方签署备忘录,同意资金用于指定领域,但未涉及立即支付。
韩国则在首脑会晤中表态,将资金分散到电池和半导体等产业,试图维持经济自主。相比以往美日韩贸易磋商,这次协议从单纯关税调整转向巨额资金注入,标志着美方策略的升级,从间接影响转向直接控制资金流向。
特朗普于9月26日在白宫接受媒体采访时,突然转变语气,将这些承诺定义为“预付款”,要求日韩立即全额支付9000亿美元,无条件、无分期。这与7月协议的渐进式投资形成鲜明对比。
过去贸易谈判多依赖双边互惠,如2019年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修订,强调市场准入平衡,而今美方摒弃协商,直接下达支付指令。这种更新换代的手法,让日韩陷入被动。
特朗普强调,通过关税已获巨额收入,此次资金将进一步充实美国国库,用于基础设施和国防。他在采访中直言,日本5500亿美元、韩国3500亿美元必须先到账,再讨论项目细节,这相当于将盟友资金视为无保障的注入。
韩国处境尤为严峻。其外汇储备截至2025年9月为4163亿美元,特朗普要求的3500亿美元占84%,支付将严重耗尽国家储备。外汇储备用于维持汇率稳定和进口支付,一旦大量抽调,韩元可能贬值,引发进口成本飙升和通胀压力。
![]()
这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相似,当时韩国储备枯竭,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干预。此次若强制支付,韩国金融体系面临瘫痪风险。韩国总统李在明9月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达担忧,称这超出国家承受极限。
韩国政府提出替代方案,如货币互换或分阶段项目投资,但特朗普团队拒绝,堅持全额预付。这与日本对比鲜明,日本外汇储备超过8200亿美元,5500亿美元虽沉重,但占比较低,仅约67%,经济缓冲空间更大。日本债务高企、通缩压力下,支付仍需动用国债发行,但整体抗压能力强于韩国。
特朗普的做法进一步通过移民政策施压。9月中旬,美国移民执法局突击检查在美韩国企业,拘捕多名韩籍工人。这破坏了韩国投资环境,韩国总理公开批评,称这干扰人力流动。
美方此举将资金要求与签证挂钩,推进催债进程,从经济扩展到行政层面。相比之前美韩防务费谈判,那时焦点在分摊比例,此次则融合贸易、投资和移民,形成多维胁迫。
特朗普不接受条件谈判,回应韩国诉求时仅称“美国必须收回应得的”,显示出权力宣示的本质。这更新了“账单外交”的模式,从隐性压力转向公开索取。
日韩回应显示出分化。韩国国家安全顾问9月28日在电视采访中明确,无法现金支付3500亿美元,谈判陷入僵局。日本则低调,执政党内部出现审视协议的声音,但未公开对抗。
![]()
特朗普将APEC峰会视为潜在摊牌场合,白宫未确认出席,增加不确定性。从推进发展看,美方从7月承诺到9月预付要求,短短两个月内升级压力,体现了特朗普风格的快速迭代。过去贸易战多历时数年,此次压缩时间,迫使日韩快速决策。
这种事件揭示了美盟体系的脆弱性。日韩作为美国在亚太的核心伙伴,被迫支付巨款,可能促使它们反思过度依赖华盛顿的安全与经济模式。
9000亿美元的规模相当于日韩经济命脉,若掏空家底,将削弱其区域竞争力。特朗普的催债不只经济问题,还重塑国际秩序,盟友关系从互信转向单方索取。这可能加速亚洲国家寻求多元化合作,维护自身利益。
目前,谈判无突破。韩国推迟签署协议,日本暗示可能重新谈判。关税执行日期临近,潜在危机加剧。从中国视角,这影响亚太稳定,促使区域内更注重均衡发展。
长远影响深远。日韩若部分支付,将加剧同盟裂痕;若抵抗,可能面临关税报复。特朗普的做法虽短期获利,但长远或推动亚洲盟友战略调整,探索独立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