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小龙虾今日分享第1306期,欢迎关注!
![]()
一、先给结论:
在同一地区、同一年退休、缴费年限相同的前提下:缴费3.0的人缴纳金额是缴费0.6的人员的5倍,但是基本养老金领取约为 2.5~2.8 倍。
(如果你有疑问,请在反驳的时候提出依据。
而不是像个傻子一样只会说【不公平】、【胡说八道】、【就是不对】、【不合理】等等)
二、养老金到底由几块构成?
模块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普通人说的“社保退休金”)
┌─ 1. 基础养老金 —— 国家统筹池子发
└─ 2.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自己账户攒的钱
模块 2:过渡性养老金 —— 只有 1992/1996 年前参加工作且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老职工,以及2014年前工作的机关事业编人员才有,本文略。
模块 3:企业年金 / 职业年金 —— 本文略。
模块4:区域性增发——本文略。
![]()
三、两块养老金分别怎么算?
1、个人账户养老金
公式=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60 岁 139 个月,55 岁 170 个月,50 岁 195 个月(全国统一寿命表)。
特征:完全按缴费基数 8% 累积,历年利息也是自己的,一分钱不会被“平均”。
举例:
A 按 8000 元基数缴 8%,缴 35 年,假设年均记账利率 4%,退休时账户约 52 万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520000 ÷ 139 ≈ 3741 元/月。
B 按 4000 元基数缴,同等年限,账户约 26 万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260000 ÷ 139 ≈ 1870 元/月。
高基数是低基数的整整 2 倍,领取也是2倍,没有任何“被平均”。
2、基础养老金
公式=退休上年度本地社平工资 ×(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 × 缴费年限 × 1%。
关键就在“(1+指数)÷2”——它把高指数向下压、低指数向上抬,学名“指数平滑再分配”。
举例:
社平工资 8000 元,缴费年限 35 年。
高指数 3.0:
8000 ×(1+3)÷2 ×35×1% = 8000×2×0.35 = 5600 元
低指数 0.6:
8000 ×(1+0.6)÷2 ×35×1% = 8000×0.8×0.35 = 2240 元
倍数:5600 ÷ 2240 = 2.5 倍
缴纳的时候差距是5倍,到这里被压缩成 2.5 倍,确实“吃亏”了 2.5 倍。
四、把两块加总,看“总养老金”差距
接上例:
高指数 3.0:
基础 5600 + 个人账户 3741 = 9341 元
低指数 0.6:
基础 2240 + 个人账户 1870 = 4110 元
总倍数:9341 ÷ 4110 ≈ 2.27 倍
![]()
结论:
缴费金额相差 5 倍,最终养老金相差 2.27 倍;
其中个人账户严格 2 倍,基础养老金 2.5 倍,再分配效应全部体现在基础部分。
说句实在话:
养老金这样劫富济贫的规定就是向缴费低的倾斜,让缴费低的尽可能多拿养老金。
结果拿养老金少的不知足和感恩,眼红人家养老金高,还幻想每年涨养老金不按比例涨,说什么要提低限高,要是这样谁还愿意多缴社保?
没有高缴费人群,统筹账户这个蓄水池的钱会更少,大家的养老金也会减少。
在提醒一句:公务员事业编的池子和普通企业职工不是一个池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