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铁路困境:GDP上来了,钢轨却没跟上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吊诡的现象?2024年,越南人均GDP接近4700美元,表面上已经追平了中国2011年的水平。可一转头,越南还在讨论“第一条现代化铁路什么时候能动工”;而那一年,中国已经在全国修出一张“八纵八横”的高铁大网。
GDP数字会骗人,但铁轨不会。钢铁铺出来多少公里,是真正的国家硬实力。
![]()
越南铁路的“拖延症”
就在北京,中越举行了首届铁路合作联委会。越南打算修三条跨境铁路呢。第一条是从云南河口出发,经过老街、河内,最后到海防,说是2025年年底就要动工,2030年之前能修好。第二条是从广西东兴出发,经过芒街、下龙,再到海防,这条路有187公里长,要投入70亿美元,不过得到2030年以后才会开工。第三条是从广西凭祥出发,经过同登到河内,这条路156公里,总投资要60亿美元,虽然钱投得不少,但到现在连什么时候修都还没定下来。
再说说越南国内最重要的北南高铁,这条铁路可有1541公里长,直接把河内和胡志明市连起来。但结果怎么样呢?因为钱不够,这个项目一直被搁在文件夹里,没法推进。
一句话总结:越南五年能修一条铁路,还是在中国帮忙的情况下。
![]()
为什么这么慢?不是“笨”,而是“怕”
很多声音把越南的铁路落后归因于“执行力差”,但这其实太简单了。
真正的原因是:钱不够、心里还发怵。财政压力方面:像那种要花60亿美元、70亿美元的铁路项目,对于人均GDP连5000美元都不到的越南来说,那可真是像天一样大的巨额数字,根本承担不起。
外资竞争方面:日本、欧美那些国家,就连亚洲开发银行这些机构,也都一直密切关注着越南的铁路项目。越南这边呢,一方面特别想从他们手里拿到资金,用来搞铁路建设;另一方面又犯嘀咕,要是和中国走得太近,在经济上会不会对中国形成过度依赖啊。
![]()
战略抉择方面:对越南来讲,铁路可不只是用来运输的交通方式,还涉及到国家主权和安全这些大问题。要是修到中国的铁路修得太快,可能会被人家说成是“在经济上依赖中国”;可要是修得太慢,又怕错过了发展的好机会。这才是越南政府反复拖延、层层审批的真实逻辑。
代际落差:同样的GDP,不一样的国力
有人讲:“现在越南的人均GDP已经赶上中国2011年那时候的水平啦。”这话倒是没错,不过啊,光是GDP数值差不多,可不意味着两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就相当。就拿2010年的中国举例,当时中国的高铁运营里程都已经超过7400公里了,而且就在那一年,新开工建设的高铁线路长度就达到了4800公里呢。
就短短五年的时间,中国的高铁运营里程就猛地超过了1.9万公里。再瞧瞧2024年的越南,全国的铁路总长度才只有3000公里。而且呀,这里面大部分的铁路还是法国殖民统治时期留下来的米轨铁路(轨距是1000毫米),这种老铁路跑起来慢吞吞的,还三天两头出事故,麻烦得很。
![]()
越南现在打算建新的“标准轨”铁路,可这速度也不咋快,客运最快也就每小时160公里,货运最快每小时才120公里。要知道,中国早在20年前,高铁时速跑到300公里就已经是平常事儿了。
这就是所谓的“代际差距”:从数字上看,好像差距没那么大,但实际上,两国在铁路工业能力上差了整整一代呢。
现实场景:GDP好看,日子难过
看看这两个画面:在中国,郑州到西安高铁1小时半;在越南,河内到海防的火车要5小时,比开车还慢。再看看电力:2023年,越南多地工厂因为停电而停工,被迫大量从中国广西进口电力。一个想当“世界工厂”的国家,却连稳定供电都做不到。
GDP可以虚高,但铁路和电网才是一个国家能不能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硬件。没有这两样,“制造业大国”只是空中楼阁。
![]()
结局不是“笑话”,而是“提醒”
越南的铁路困境,当然让人想笑,但更值得警醒。它告诉我们:现代化的门槛,不是GDP数字,而是能否形成自我造血的工业和工程能力。越南今天的处境,其实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缩影:一边想要全球资本,一边又怕被锁死在大国的体系中。结果就是:蓝图很大,轨道很短。
历史不会给迟缓者无限机会。20年前,中国选择了大规模基建,硬生生砸出了国力的“新基座”。而越南,如果再犹豫下去,可能就要永远停留在“地图上的走廊”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