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万字讲透:日本版RIO“宝酒造”,凭“清酒+汽水”登顶日本清酒第一,对中国白酒有何启示?

0
分享至

文 | 大渔策划张超

白酒+饮料做的低度酒,未来可能取代,53°茅台、52°五粮液这种高度数白酒、成为中国白酒的主流。

纵观全球酒市场,都在流行饮料化、低度化。在日本,饮料化低度酒,占整个酒类市场的30%,在美国,饮料化低度酒,占整个酒市场增量的18%,在韩国,饮料化的低度烧酒,占烧酒50%左右的市场份额。中国酒水的未来,是否也会走向饮料化、低度化?

你可能说,中国白酒跟其他国家的国情不一样,没有对比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用白酒市场最新的数据,看看中国白酒行业在发生哪些变化:

2025年上半年,超半数以上的白酒企业,营收和利润双降、100多家白酒企业倒闭,连茅台五粮液都出现价格倒挂,基本上整个白酒行业经销商,都处于价格倒挂状态。

今年上半年白酒行业整体产量,下降5.8%,已经是连续第9年下滑,行业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从867天,增长到900天,接近两年半。这意味着大量的白酒产品,在仓库中沉睡,巨额的资金被冻结。

很明显中国高度白酒市场,正经历量价齐跌,销售乏力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降度酒和饮料化低度酒却迎来高速增长。

在降度酒市场中,38°国窖,突破百亿,整个降度酒市场以25%的增速,高速增长。

3°-9°的饮料化低度酒市场,更是以30%的增速、从20年的200亿,增长到24年的570亿,预计2035年将达到2500亿,是整个酒市场增速最快的品类。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白酒行业正在发生大变革,高度白酒将成为过去,迎来降度酒和低度酒时代。

每个国家的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周期与规律,在特定历史阶段,往往会出现相似的社会经济现象,和消费趋势。

我以日本国酒“清酒”和中国国酒“白酒”过去百年的发展规律做对比、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说中国白酒将迎来降度酒和饮料化低度酒时代。

清酒和白酒虽然分属不同酒种,但面临的时代背景、呈现的发展轨迹极其相似。无论是日本清酒还是中国白酒,其度数与形态的迭代,始终紧扣“经济发展阶段→产业政策引导→消费需求变迁”的核心逻辑。在过去的百年发展中走出高度契合的三阶段路径:

第一阶段:高度酒时代

在工业化初期,人力需求大但居民收入低”——工厂、农业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激增,而生产效率低下导致大众消费能力有限,“以更少的钱、更少的量获得更强刺激感”成为饮酒核心诉求,简单来讲,就是买醉成本更低。所以这一时期,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是以高度酒为主。

我们以日本为例,1868年-1912年,日本在明治维新下,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这一时期,工厂工人、农民成为饮酒主力,但由于工人群体收入有限,20°以上的清酒,凭借价格更低、度数更高,更容易买醉成为主流。比如1907年日本举办的“全国新酒鉴评会”,入选的都是20°以上的清酒品牌。最终形成“富人喝洋酒、平民喝高度清酒”的格局。

对比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建设需大量体力劳动者,且物资相对匮乏,高度白酒因“能量密度高、储存时间长”成为优先发展品类据1951年《专卖事业教材》规定,“专卖机构批发酒度为62°,零售酒商售酒规定为60°,不得减低度数,违者按私酒论处”。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中,四大名酒里,山西汾酒、泸州大曲酒、陕西西凤酒均为65°,仅贵州茅台为55°;


第二届评出的八大名酒,60度以上占6个,彻底奠定高度白酒的市场基础。

第二阶段:降度酒时代

随着中日工业化进程推进,经济增速加快,居民收入提升——大众从“满足基本刺激”转向“追求饮用舒适感”,同时“过量饮酒伤身体”的认知普及,叠加国家层面“优化酒类结构”的政策引导,“降度”成为产业共识。这一时期不管是日本清酒还是中国白酒,降度酒开始取代高度酒成为主流。

以日本为例:1960年-2000年,日本工业化成熟、经济高速发展,日本清酒在国策导向和消费偏好的转变下,开始从高度酒走向降度酒。

1960年,日本政府基于扩大清酒消费、降低健康风险的目的,首次提出将清酒降低至20°以下。到了70-9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居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低度数、口感柔和”的清酒更受青睐,清酒厂商纷纷推出15°左右的产品, 最终形成了15°清酒为主流的时代。比如獭祭,凭借14-15°的纯米大吟酿,以“低度+高品质”打破传统高度清酒格局,成为高端清酒代名词。

反观中国白酒,从80年代末-至今,在国策和消费偏好的影响下,从60°+到50°+,再到30°探索,和马上要到来的的20°+时代。

1987年,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商业部、农牧渔业部 在贵阳联合召开“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将白酒从60°的高位降到50多度。比如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稳定在53°,以五粮液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稳定在52°,形成“中度高度酒”主流格局。

今年中酒协更是进一步提出,拟将≥25度酒统称为“高度酒”、同时伴随着居民健康意识进一步觉醒,中国正式进入降度酒时代。像五粮液、舍得、泸州老窖、洋河等头部白酒企业,也纷纷推出20°+的白酒产品,抢占降度酒市场。



第三阶段:饮料化低度酒时代

近些年,不管是中国白酒还是日本清酒,均面临“主力消费人群老龄化、年轻客群流失、消费场景萎缩”等困境,这一背景下都呈现饮料化、低度化的趋势。

比如日本清酒,自2000年以来,企业不再局限于“降度”,而是完全跳出清酒范畴:以清酒为基底,加入果汁、茶、汽水等原料,开发出3-9°的低酒精饮品。


这类产品本质是“快消品”,而非传统清酒,既能满足健康需求,又适配露营、独饮、派对等新场景,最终开辟出全新增量市场,与汽水、奶茶直接竞争。

对比之下,中国饮料化低度白酒市场虽然尚未形成,但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喝白酒兑饮料已成常态,如果你去年轻人常去的酒吧、你会发现,他们不管喝什么酒,旁边都会摆着果汁或者茶饮料、用来调配。

饮料化白酒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对比日本清酒,向饮料化演变的规律,中国白酒向饮料化低度酒转型,是未来必然会发生的事。

与日本清酒市场逐步从高度酒向降度酒、再向饮料化低度酒演变的路径不同,中国降度酒与饮料化低度酒,现在都处于起步阶段。两者并行发展,未来都存在大的机遇。

我们上期分析獭祭的时候,说到日本清酒自1990年以来,开始向两条路分化:一条是獭祭、十四代为代表的更低度数,更高品质的清酒,取代传统高度清酒。类似于五粮液、洋河布局的20°+降度白酒,中国降度酒市场目前已跑出初步成果。

另一条就是以为宝酒造为代表的,饮料化低度清酒,类似于中国的RIO、强爽,目前白酒企业还在初步探索期。

对比之下,未来中国白酒既有可能像日本清酒一样,跑出“白酒基底+饮料形态”的低度酒品牌,也有望在降度酒赛道诞生代表性企业,形成“降度与低度并行”的独特格局。

问你一个问题,在现阶段的中国市场中,你更看好以五粮液、洋河为代表的20°+,降度白酒,还是以RIO为代表的3°-8°饮料化低度酒市场?

太阳底下无新事,今天讲一个日本清酒饮料化的打法:一个濒临倒闭的清酒品牌,怎样凭借推出的低度清酒,反超獭祭、月桂冠等,传统清酒品牌,成为日本第一大清酒品类品牌,占据日本清酒12%的市场份额,

从日本品牌成功之路,看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今天 第13期“摸着日本过河系列”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靠清酒饮料化、低度化成为日本清酒第一品牌的商业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让大家深度了解,日本清酒为什么会走向饮料化、低度化。中国为什么也可以复刻日本清酒饮料化之路,做气泡清酒的那么多,为什么是只有它-宝酒造成为清酒第一品牌。宝酒造的成功之路,又能给中国白酒带来哪些启发?


宝酒造简介:

在日本,宝酒造在清酒领域的崛起,可以说一个传奇。宝酒造虽然成立于1842 年,但在过去100多年的发展中,论体量不如日本盛、月桂冠等头部清酒品牌,论创新能力亦逊于獭祭、梵等新锐清酒品牌,企业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到了1990年主营的普通清酒业务,又遇到日本清酒 “断崖式下跌”,模仿獭祭向高端清酒转型,又因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差点被行业淘汰。在销量连年下滑的绝望中,2005年宝酒造做了个让同行笑掉大牙的决定:把 15 °的清酒,改成 5°的气泡清酒。并凭借这瓶酒逆袭成为日本清酒第一品牌。


宝酒造凭什么,在无限内卷,且清酒巨头林立的日本逆袭?

一个品牌能取得成功,一定和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是要取得大成功,一定离不开借势。宝酒造的成功,借了日本四个“大势”。


一、通过“国家的寄生”, 借势低度酒崛起的大势。

国家的寄生,就是找到国家战略的大势,寄生到这个大势中,最后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依靠大势的红利拉动企业快速发展。

国家的寄生是战略的选择,是预判国家在一定阶段,必然将发生的事情。

宝酒造从5个方面预判到,日本清酒必然会走向饮料化、低度化。

1.国策调整,推动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型

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决定行业未来的走向

自2000年起,日本政府为应对老龄化、年轻人健康问题带来的高额医疗负担,将“减少饮酒”纳入国家健康战略,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日本居民消费低度酒。例如,“健康日本21世纪”计划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40克(相当于350ml,9°的酒),女性不超过20克(相当于175ml,9°的酒),同时提倡搭配汽水、果汁等饮料,降低酒精浓度。


中国政策自2020年起也开始向低度酒倾斜,比如中国酒业协会在理性饮酒宣传中倡导“喝低度酒”,2022年工信部明确提出支持“低度化”白酒发展。所以低度化,是中国酒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这个大势会带动很多找准时机的酒企,成为新的巨头。


2.酒税政策调整,推动低度酒崛起

日本自2000年以来实行酒精度数越低、税率越低的酒税制度。

比如,以高度酒著称的威士忌、烧酒,税率为185日元/升。而3°-9°低度酒的率仅119日元/升,税率不到高度酒的三分之二。

其实不管是日本、韩国,美国,还是中国,高度酒走向饮料化、低度化,都跟酒税有一定关系。

日本酒税政策的调整,促使酒企开发伏特加+果汁、威士忌+果汁的低度酒,诞生了麒麟冰结、三得利-196℃等热销超100亿罐的超级大单品。



韩国烧酒的高税,催生了稀释烧酒的低度酒品牌“真露”,连续23年蝉联全球蒸馏酒榜首,成为世界上首个年销量超过1亿箱的烧酒。


在美国纽约州,由于蒸馏酒酒税是啤酒的7倍,促使蒸馏酒企业开发与啤酒接近的,麦芽+苏打的低度酒,从而诞生了年销250亿元的苏打酒“White Claw”。


其实从政策看,中国早就看到了白酒低度化的趋势,并且有扶持倾向,目前,中国白酒税率介于8%-16%,而低度酒的税率为10%。税收红利,有助于低度酒品牌崛起。

3.年轻人群体消费偏好,转向低度酒

消费者的喜好、决定行业的发展。

自2000年以来,日本佛系一代(即日本的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出生在物质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与父辈的消费理念完全不同,他们更注重体验和自我享受,

在酒的消费上,他们更偏爱饮料化的低度酒”。习惯在喝清酒、烧酒、威士忌等高度酒中,兑入苏打水或果汁。

在中国,z世代(即95后、00后)逐渐成为饮酒的主力人群,他们和日本佛系一代一样,出生在物质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更注重悦己,在酒的消费上和日本佛系一代一样,更偏爱饮料化的低度酒”,喝白酒兑雪碧、果汁”已成常态。所以不是年轻人不喝酒,什么才是年轻人喜欢喝的酒,是酒企需要思考的问题。

4.女性消费崛起、助推低度酒市场扩容

在中国,女性一直是白酒企业忽略的群体。但在日本女性饮酒的频次甚至比男人都高。

其实在1980年之前,日本女人几乎是不喝酒的,当时酒被视为男人的象征,女人只能倒酒,女人喝酒会遭受异样的眼光和排挤。这就跟现在中国一样,女人吸烟喝酒,总会被老一辈人指指点点。

1986年,日本实施《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后,更多的女性步入职场,使日本女人话语权增加,在饮酒上,也从原来只能倒酒,变成了喝酒的人。到了2000年,日本女人的饮酒频次,高达每周 1~2次,成为酒类消费的重要群体,在酒类的选择上,她们更喜欢饮料化的低度酒,成为低度酒市场崛起的主力。

中国女性自古以来,无论是社会参与度还是话语权,都远高于日本女性,近些年,随着“她经济”的崛起,中国女性逐渐成为酒类消费的新主力。数据显示18-35岁女性中70%有饮酒习惯,其中超半数的人,更偏爱饮料化的低度酒。怎么满足她们的需求,是中国酒企,需要研究的课题。

5、经济不景气、将助推低度酒走向繁荣

低度酒是经济下行期的产物,是经济下行时期、“口红效应”的典型体现(口红效应”是指在经济越不好、廉价的口红卖的越好)

这是因为在经济下行或衰退时期,人们收入减少,居民普遍会感到焦虑和压力,需要一些廉价的、能带来愉悦感的产品,来提振情绪、安慰自己。而口红价格便宜,既能满足“犒劳自己”的心理需求,又不会造成太大的财务负担。

1990年代日本爆发经济危机,1990年至今,日本 GDP 年均增速约 1.6%,日本进入低增速时代。 在日本经济不景气时期,相比威士忌或者烧酒价格更低的饮料型低度酒,能以更低的成本买醉,让日本人在压力下能够“奖励”自己而不感到内疚,是一种低成本的情绪解决方案。

对比中国,自疫情以来,中国GDP增速从原来的7%左右,下行到5%左右,经济开始放缓,这一背景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信心受到影响,开始追求性价比消费,同时居民的焦虑、压力也开始出现,大家逐渐转向能低成本买醉的产品,低度酒就是另外一种口红产效应的产品。

日本在国家政策、酒税政策、消费者消费偏好向低度酒转移的背景下,日本低度酒在整个酒市场的占比从2000年的6.4%,上升到2024年的30%,成为日本第一大酒类。目前日本低度酒仍以每年7%的增速,稳定增长。

当前中国白酒市场环境,不管是国家政策、酒税政策、还是消费人群、消费偏好都与2000年左右的日本极其相似,所以中国白酒向饮料化、低度化转型是必然趋势。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中国低度酒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年到2024年中国低度酒市场规模,从200亿增长到570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而当前中国低度酒的在整个酒市场的渗透率不足3%,与日本30%的渗透率,相差10倍,如果中国低度酒在整个酒市场的占比,能像日本一样达到30%,未来有可能成为一个超过5000亿的市场。

相比日本,中国酒种更丰富,除了白酒,还有黄酒、米酒、荔枝酒、石榴酒、山楂酒等地方酒种,未来有望涌现更多细分低度酒品类、在这个新市场里,白酒还能保持领先地位吗?20年后,酒类市场的主力会不会从白酒,变成低度酒?一切皆有可能。

其实在2014年左右,中国白酒企业曾尝试过饮料化的低度白酒,比如五粮液推出3°到7°的德古拉中式预调酒,古井推出4°鸡尾酒佰色,但均以失败告终。



让很多酒企认为,白酒低度化在中国行不通。其实不是白酒低度化不行,而是当时的时机尚未成熟。因为日本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我们以日本清酒为例:

1988年日本一个叫“铃音”的清酒品牌,推出了日本第一款5°的气泡清酒,这款产品可以说是日本低度酒的先驱。

但当时大家还在追求高度数酒精带来的刺激感,对于这种没有什么酒精度数的产品并不买单,低度酒在整个酒市场的占率不足1%。市场增速仅为0.8%,“铃音”也在这一时期成了先烈。

而到了2001年-2011的十年间,日本低度酒以17%的增速高速增长。在日本酒业的市场占有率也从不足1%、上升到20%。在这一阶段布局低度酒的企业,大多取得了显著成功。

比如2001年麒麟推出伏特加+果汁的5°酒“冰结”,一经上市便迅速风靡日本,单品销量破百亿罐,瓶子连起来,估计能绕地球30圈。2005年三得利推出、威士忌+果汁的5°酒“-196℃”,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即饮酒品牌,单品同样破百亿罐,2011年,宝酒造推出清酒+汽水的5°酒“澪”、迅速成为日本清酒第一品牌。

企业开拓市场,最好超前半步,“入局太早”市场尚未成熟,产品可能与消费者需求不匹配,容易变成先烈,太晚则又错失良机。

像日本铃音虽然开创了气泡清酒、因为时机不对,反而被宝酒造摘了果实。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连个晚集都没赶上。

对比日本,当前中国低度酒市场,虽然市场只有500多亿,但增速却高达30%,是一个极佳的入局机会。不仅白酒、像黄酒、米酒、荔枝酒等地方酒种,未来都有可能通过酒+饮料的方式或加气泡,成为新的百亿级品牌。

既然低度酒是趋势、主要经营15°清酒的宝酒造,是如何抓住这个趋势的?

二、通过“品类的寄生”,借势“气泡酒”市场崛起

品类的寄生,就是根据国家大战略的前提下,找到品类的红利,适度超前的引导和创造市场,实现品类占位,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宝酒造能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找到气泡酒品类,崛起的红利,切入低度酒市场,实现崛起。

宝酒造发现当时气泡酒市场有两大红利。

1. 气泡酒是低度酒中增速最快速的品类

日本在2001年到2011年的10年间,虽然果汁酒、气泡酒、苏打酒、奶酒等低度酒产品层不穷,但在整个低度酒市场,气泡酒以年增30%的速度高速增长,是整个低度酒市场增速最快的品类。

而气泡酒之所以能成为增速最快的品类,核心在于,气泡酒相比其他酒给人带来的愉悦感更强。

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气泡在口腔中爆裂,会刺激三叉神经,释放内啡肽,给人带来兴奋感和愉悦感,所以不管是酒还是饮料、加气泡的产品会比其他产品更受大众欢迎。

当前中国气泡酒和2001年的日本一样,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2024 年中国气泡酒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18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左右。气泡+酒(比如、气泡白酒、气泡黄酒、气泡米酒)或许是各酒企破局的方向之一。

2. 品类尚未形成代表品牌

在宝酒造之前,气泡酒虽然在高速增长,但同样属于气泡酒的气泡清酒却鲜有人布局,品类没有形成代表品牌,存在品类空位。

宝酒造是如何成为气泡清酒的品类代表品牌的?

1. 开创平价气泡清酒时代

当时日本很少有企业布局气泡清酒,主要是因为气泡清酒的制作成本比清酒还要高3倍以上,导致大众接受度低。(气泡清酒之所以比清酒制作成本高,主要因为比清酒多了一道产生“气泡”的工序。)


传统清酒通常在发酵完成后,直接灌装,就可以进入市场。而气泡清酒在发酵完成之后,还要在瓶内二次发酵,也就在灌装时,加入酵母,让酒在瓶中持续发酵,再通过半年左右的存放,产生稳定的气泡后,才能进入市场。

相比之下传统清酒酿造完就能卖,气泡清酒的生产环节更多、添加的原料也更多,最主要是产品储存的时间更长,仓储成本非常高,导致售价是普通清酒高出3倍以上。

像中国白酒市场、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相比其他香型的白酒,原料要求更严格、制作工艺更复杂、最重要的是在完成酿造后,相比其他香型的白酒、还要额外窖藏3年以上,仓储成本更高,前期生产时的这些高成本,导致酱香型白酒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其他香型的白酒产品。

生产的高成本导致售价的高价格,当时日本,同品牌同规格的普通清酒若售价100元,气泡清酒可能在300元-500元。

这让大众觉得与其买一瓶气泡清酒,不如自己买一瓶清酒回家勾兑汽水喝,所以当时的气泡清酒只有小资人群消费,大众市场一直没做起来。

另一方面,以獭祭为代表的纯米大吟酿,凭借更低精米步合和更纯净原料,在清酒整体下滑中逆势增长,使得更多企业倾向于跟进高端清酒而非开拓气泡清酒市场。

但宝酒造却从中看到了机遇。

宝酒造的产品研发负责人说到:随着日本“少酒”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习惯清酒兑汽水的喝法,饮料化、低度化已是清酒演进的大势所趋。虽然现在气泡清酒仍属小众,未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更重要的是,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在聚焦转型高端清酒,气泡清酒领域缺乏代表性品牌,存在明显的“品类空位”。这对宝酒造来讲是一个绝佳的布局机会。只要解决气泡清酒高价的痛点,将气泡清酒推向大众市场,就有机会成为该品类的代表品牌,甚至借助酒类饮料化的趋势实现企业崛起。基于这一判断,宝酒造2005年决定转型,做一款平价版的气泡清酒。

刚开始转型时,宝酒造想沿用传统气泡清酒厂商常用的“生产技术”,通过自建工厂来降低成本,这一动作不但没有降低成本,价格甚至比更早入局的气泡清酒价格还要高20%。这让宝酒造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力。


如何才能降低气泡清酒生产成本、降低气泡清酒价格,成了宝酒造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宝酒造发现,当时传统的气泡清酒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个认知差:

传统气泡清酒厂商普遍认为,只有通过二次发酵技术产生的天然气泡,才算真正的气泡清酒,但消费者并不在意气泡清酒是不是天然气泡、更在意价格、和气泡是否充足。宝酒造发现很多消费者自己就在DIY气泡清酒,DIY的步骤也很简单,就是用汽水+清酒,如果宝酒造把消费者DIY的这一步,在工厂来解决,口感会更可控、气泡会更充足、成本也会更低。

发掘这一消费需求后,宝酒造便尝试在“瓶内二次发酵”的基础上, 添加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代替酵母发酵的时间,省去储存发酵的时间。经过多次尝试后,宝酒造研发出添加二氧化碳的、气泡充足的、低价气泡清酒,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气泡清酒,不仅比传统天然气泡清酒的气泡,更绵密,价格也仅为传统气泡清酒的四分之一。其实很多的品类创新,不是用了更好的原料、更好的的技术,而是用一个司空见惯的技术、很普通的原料,组合在一起,刚好满足了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

2. 采用品名卖化的方式、快速建立“澪”等于气泡清酒的消费认知

品名卖点化,是指让产品名字与品类核心价值有直接关联,实现以更低的成本、更快速的速度、让产品与品类绑定,成为该品类的代表品牌。

讲一个很经典的,关于卖点化命名的案例:小洋人“妙恋”和娃哈哈“营养快线”,


2003年小洋人推出“妙恋”果乳产品、很快就做到了3亿规模。2005年,娃哈哈看到后,立马模仿跟进果乳市场,但是取了一个叫“营养快线”品牌名字;之后双方都砸重金投广告,拼命抢市场。营养快线快速成为200亿大单品,而妙恋则现在几乎很少有人听到了。为什么一样的产品,结局差这么多?

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营养快线”,是卖点化的名字,比“妙恋”打法更先进。

好名字,自己会卖货。早期双方在广告上,都宣传自己的产品是奶+水果,好喝又营养。“营养快线”这个名字自带卖点,能直接体现果乳“健康营养”的核心价值,沟通成本很低,消费者一听就知道你是干嘛的。但“妙恋”这个名字,消费者很难直接感知到他是干什么的。所以,好名字能让产品快速让消费者理解、记住、并选择购买。

宝酒造为了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占据气泡清酒品类,成为该品类的代名词,取了一个卖点化的名字“澪”。

澪”在日语中有“气泡”之意,消费者从名字就能直接联想到气泡酒,可以让“澪”,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实现品类占位。

2011年“澪”正式上市、借助气泡清酒的品类红利,上市首年即突破15万箱,迅速成为气泡清酒头部品牌。


虽然宝酒造“MIO澪”,取得了开门红,但毕竟切割的是传统清酒和气泡清酒的市场、由于传统清酒市场整体萎缩,气泡清酒又是一个小众赛道,第二年“澪”的销量增长明显放缓,想突破20万箱变得异常艰难。

这让宝酒造意识到,如果“澪”想要获得取得更大成绩、必须跳出现有市场,与其他低度酒竞争。

此时“高价”成了“澪”在与其他低度酒竞争时,最大的阻碍。

虽然澪”将气泡清酒做到了传统气泡清酒价格的四分之一,但相比其他低度酒,仍属于高价产品。

例如,当时最畅销的低度酒,麒麟“冰结”(330ml)售价约10元,而300ml的“澪”为34元,高出3倍以上。对比之下,完全不具有价格优势。更别说价格普遍在5元左右的其他低度酒产品。

相对高价的产品怎么才能做大规模,其实当前中国很多企业也都面临这样的困境,我们看看澪是怎么破局的?

就当宝酒造思考如何破局时,听到有消费者反馈,“澪”的口感喝起来很像香槟,这句话启发了宝酒造。

“澪”对比冰结等低度酒,不具备价格优势,但如果对比香槟,“澪”就是一个高性价比的产品。

在日本,最普通的香槟,售价也在250元以上。是“澪”的7倍以上,而“澪”和香槟又属于气泡酒,口感类似。如果对比香槟,“澪”就是一个高性价比产品。

性价比来自于对比,比如小米汽车,相比“比亚迪”“长安”等新能源汽车,并不具备价格优势,但对比保时捷,小米的性价比就非常明显。

如果对标香槟、“澪”还可以快速切入新人群、新渠道、新场景。

自2001年以来,香槟逐渐成为日本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标配”,而这部分人群原本几乎不消费传统气泡清酒。对标香槟,“澪”可以快速吸引年轻人和女性群体。

另外,和传统气泡清酒被局限在餐饮渠道不同,香槟的销售渠道广泛得多,不仅能进入酒店、餐饮渠道,也能覆盖便利店、折扣超市甚至自动售货机等新兴渠道。在消费场景上,香槟除了佐餐场景,还是派对、独饮、露营、送礼等场景的热门选择。对标香槟,“澪”可以快速开辟新渠道、新场景。

而且通过对标香槟、“澪”不仅体现性价比的形象,并且能横跨、传统清酒、气泡清酒和香槟三个品类,从这三个品类的人群中切割客户。就像当年营养快线,喊出了比牛奶更好喝,比果汁更营养,通过切割果汁、牛奶这两个大品类的市场,销售额快速突破了100亿,成为中国饮料史上不多见的,单品销售额突破200亿的大单品。

通过对标香槟,“澪”,也从年销15万箱,一跃变成年销100万箱。销量翻了将近7倍。如今销量已超1亿瓶,是日本清酒领域,销量最高的超级大单品。不仅成为气泡清酒的代名词,更让宝酒造一跃成为日本清酒第一品牌。


正常来讲、气泡清酒和香槟虽然同属于气泡酒、但两者的酒精度数、产品卖点、产品包装等完全不同,在消费者看来是完全不同的产品,“澪”是如何让消费者感觉自己是和香槟一样的产品呢?

三、通过产品的寄生,将产品“寄生”在香槟上,借势香槟,快速打开市场。

产品的寄生,就是把产品寄生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发掘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迭代和升级,让新品快速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对标香槟、首先要像香槟,于是“澪”便从产品、渠道、推广、全方位对标香槟。

产品上:模仿香槟的产品打造方式、把“澪”包装的更像香槟。

1. 酒精度对标

传统的气泡清酒度数一般在12°-15°,比如獭祭的气泡酒,就是13°。


而香槟企业为了迎合年轻人需要“微醺不影响次日工作”的需求,主动将酒精度,降到5°-10°的产品,其中5°和7°在年轻群体最为流行,而习惯消费低度香槟的日本年轻人,很难将香槟与12°-15°,的气泡清酒联想在一起,于是宝酒造便模仿香槟,将“澪”打造成只有5度的气泡清酒。

对比之下,中国大部分白酒企业,都在大力布局20°+的降度酒市场,比如:五粮液推出29°“一见倾心”试水年轻市场,泸州老窖研发28°国窖1573探索降度边界,可以说中国白酒企业,不是在卖降度白酒,就是在卖降度白酒的路上。但是如果摸着日本过河,相比降度酒,低度酒有可能是一个更大的市场。

2.瓶型对标

香槟最主流的瓶型是750ml和350ml的细长瓶,其优雅的外观和便于饮用、携带的特点,深受日本年轻人的喜爱。而传统气泡清酒最主流的瓶型是1.8l和750毫升的大肚瓶,消费者很难将其与香槟联想在一起,于是宝酒造便模仿香槟修长优雅的瓶身,推出300ml和750ml规格。打破气泡清酒大肚瓶形象。


3.饮用方式对标

饮用香槟,一般都是香槟杯,而传统气泡清酒并没有指定性的杯子,大家都是有什么杯子,就用什么杯子,为了在体验上与香槟的强关联,“澪”,提出用香槟杯饮用,更能体验绵密气泡感。借香槟杯这一标志性符号,强化与香槟强关联。


4.卖点对标

香槟通常把“气泡”和“气泡带来的口感”当做核心卖点。而传统气泡清酒则是延续清酒的逻辑。把产品的精米度、产品的原料、产品的工艺等当做核心卖点,这让消费者觉得传统气泡清酒就是清酒的一种,和香槟毫无关系。于是“澪”便舍弃传统气泡清酒卖点的打造方式、,对外主要传播“气泡的绵密口感”。


渠道上,精准在香槟的主销渠道铺货,切割香槟的市场。

为了快速向消费者传达 MIO澪”是和香槟一样的气泡酒,MIO澪在刚上市的前两年,集中企业资源进攻香槟消费量最高的百货商场和餐饮渠道,陈列上,直接摆在香槟旁边,利用价格优势,抢夺香槟的市场。

宝酒造的销售负责人说到:“澪”作为气泡清酒、是一款需要教育市场的产品,如果简单的放到货架上,就无法充分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功能和特性,如果聚焦资源,在香槟最畅销的渠道,与香槟强绑定,可以借助香槟,快速打开市场。

这一销售策略非常成功,2013 年“澪”就受到香槟用户的广泛关注。 之后“澪”利用自身的声量和势能,快速布局商超、便利店、自动贩卖机等增长型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

传播上:模仿香槟的传播方式,切入香槟的核心人群。

在日本香槟企业的推广,经常采用香槟配甜点、香槟配水果的方式,在社交平台种草,吸引年轻人购买。

于是宝酒造模仿香槟的社交传播方式,将“澪”塑造为“甜点搭子”“水果伴侣”“微醺必备”等形象,在社交平台大量种草,并鼓励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饮用时刻。成功打入年轻群体。目前“澪”在 Ins这一个平台上就有 10 万 + 消费者自发种草的内容,年轻人晒它的瓶型、晒它和朋友的微醺合照、晒它露营佐餐、休闲娱乐畅饮的内容。

反观中国白酒:传播手段还停留在重金央视黄金广告,强调香型、年份、工艺等概念。但年轻人喝酒是为了自我享受,喝酒的场景是剧本杀、露营、小酒馆。传播媒介是小红书、抖音这种新媒体平台。其实不是年轻人不喝白酒,而是是白酒没有给年轻人喝的理由,年轻人也不是不宣传白酒,而是这些白酒要给年轻人一个传播他们的理由。

通过从产品、渠道、价格、传播,全方面对标香槟、宝酒造成功收获年轻人喜爱,据统计,购买宝酒造的核心消费人群中,一半以上是20多岁和30多岁的年轻人,其中60%是年轻女性。打破日本清酒40年"老龄化消费"困局;推动清酒酒品类重生。


宝酒造在遇到品类天花板,最聪明的一点,就是没有像之前做气泡清酒的企业一样,费力的去教育市场“告诉消费者什么是气泡清酒”,而通过对标香槟,让消费者自然认为“这是一种像香槟一样的气泡酒”,借助大众对香槟的认知,迅速打开市场。

中国白酒企业做市场,总想着 “教育市场”,但教育市场和改变消费者认知是非常难的事情,獭祭模仿拉菲打造高端清酒,宝酒造模仿香槟打造气泡清酒的案例证明:用消费者已有的认知当跳板,比教育市场更有效。

随着宝酒造的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模仿“澪”推出气泡酒产品,像气泡威士忌、气泡伏特加、气泡白兰地等,以其他酒种当做基底的气泡酒层出不穷。由于是大家都在模仿“澪”,“澪”开始进入同质化竞争,有些产品价格又非常低,消费者为什么选择“澪”成了宝酒造,急需解决的问题。

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是很多企业经常遇到的困境,“澪”是如何,不打价格战、不内卷,却能实现破局的。

四、通过品牌的寄生,借大众对“清酒是国酒”的认知、打造新一代日本酒形象,重新制定规则,掌握话语主动权。

品牌的寄生,就是把品类和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外显,通过一套低发现成本、低记忆成本、低传播成本的符号和话语体系,帮助企业快速形成品牌。

在商业竞争中,品牌才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产品容易被模仿,技术也可能会被超越,唯有建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最难被复制。

为了跳出同质化竞争,“澪”开始着力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构建品牌认知。

宝酒造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认知的?

核心是通过重新定位竞争对手,攻击竞争对手的弱点,建立品牌竞争优势。

宝酒造通过市场研究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对手主要有2类:

一类是以獭祭、十四代为代表的高端清酒。他们凭借品质更高、酒精度数更低,取代传统清酒。但在年轻消费看来,他们和传统清酒一样,都属于纯饮型清酒,无法满足年轻人对饮料化清酒的需求。

另一类是以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洋酒为基底的气泡酒,但这一类酒在日本消费者心中存在一个隐形弱点,就是日本人普遍认为日本的产品才是最好的。

日本有一个经济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把生的澳大利亚牛肉和日本牛肉,分给日本的家庭主妇,但不告诉她们产地,让她们自己去做烧肉、牛排,做成后,她们一致认为其中有一款牛肉明显口感更好。但是当经济学家宣布“你们一致认为口感更好的牛肉产自澳大利”,她们立马改变态度,说“刚才的那个澳洲牛肉,仔细品尝有股怪味道,但是日本的牛肉就没有,还是日本的牛肉好”。

消费者很容易从爱一个国家,到偏爱一个国家的产品。

这个现象并非只有日本发生,其他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比如美国人觉得美国文化高人一等、美国人就要做美国梦,买美国货。韩国人觉得韩流才是最牛的,买东西首选韩国货。

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国产替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文化会更自信,国人买国货会成为一种潮流。在消费上国会更偏爱国货,而非洋品牌。

于是宝酒造把自己定位成“新一代日本酒”,是国货的代名词,将气泡威士忌、气泡白兰地等气泡酒,定义为气泡洋酒。用大众对国货的偏好,取代洋产品。

将獭祭、十四代等清酒,定义成传统的纯饮型清酒。自己则是年轻人喜欢的饮料化清酒、是“新一代清酒”。

通过挖掘竞争对手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弱点,重新定义竞争对手,为自己创造竞争优势,从而抢占市场。

之后澪围绕“新一代日本酒”的定位、重新包装自己,建立大众认知。

1. 制定“新一代日本酒”的品牌口号,建立品牌认知。


2.采用代表“新”的蓝色当做品牌色,传递澪“新一代日本酒”的形象。

蓝色在日本人心中,寓意着“清新”、可以与澪“新一代日本酒”的定位关联。

快消品取胜的关键是决胜终端,也就是产品在终端越出挑、越容易被消费者发现,被购买的几率就越高。

用色如用兵,蓝色的包装形象,不仅能快速在终端吸引消费者眼球,且在酒水和饮料行业几乎没人使用,这个颜色一出手就是差异,这让“澪”在各个渠道的货架上,更容易凸显、成为货架明星,获取货架陈列优势,大大增加“澪”在终端的的购买几率。

3.借势新媒体,建立“新一代日本酒”的形象。

为强化“新一代日本酒”这一定位,集中资源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年轻人常用的新兴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大量种草传播,利用新媒介的力量,快速建立“新一代日本酒”的品牌形象。

2017年,宝酒造凭借旗下品牌“澪”,“新一代日本酒”的品牌定位,成为日本清酒第一品牌,占据日本清酒12%的市场份额,同时垄断日本气泡清酒80%的市场份额,是该品类绝对领导者。

复盘“澪”的成功路径可以看出:宝酒造通过国家的寄生、敏锐捕捉到日本酒市场将走向饮料化、低度化的趋势,之后通过品类的寄生、成为气泡清酒代表品牌,切入低度酒市场,实现初步增长。在面临,与麒麟、三得利等低价低度酒,缺乏竞争优势、且气泡清酒增长乏力时,它通过产品的寄生、巧妙借力香槟品类,打造性价比低度酒形象,拓宽市场空间。最后在面对同质化竞争时,通过塑造“新一代日本酒”的品牌形象,成功跳出同质化竞争,构建起坚实的品牌壁垒、最终成为日本清酒第一品牌。

其成长路径,不仅给中国白酒、也能给黄酒、米酒、荔枝酒等地方酒种,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解题思路。

饮料化、低度化是破局方向之一,但不是唯一。中国酒拥有几千年的历史,酒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酒是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也是人际情感的纽带,见证团圆喜庆;它曾激发文人墨客的诗情豪意,也是礼敬长辈挚友的不二之选。可以说,酒曾渗透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如今,白酒的消费场景却越来越局限于商务饭局,变得单一而功利。中国白酒的真正问题,从来不是“当下的人不喝白酒了”,而是没有给大家喝白酒的理由。当仓库里的白酒越堆越多,白酒企业或许该想想:现在的人,想喝什么样的白酒?10年后、100年后的人,又会怎么喝酒?答案可能藏在宝酒造的一句话里:“不是让消费者适应清酒,而是让清酒变成消费者需要的样子”。

到这可能有朋友会说,清酒是发酵酒、白酒是蒸馏酒,是完全不同的酒种、没有可比性。

那凭借烧酒低度化,垄断韩国烧酒54%的市场,连续23年蝉联全球蒸馏酒榜首的-真露,他的发展路径、则为中国白酒品牌,带来另外一个解题思路。

毕竟韩国的烧酒,源于中国的白酒。论血缘,中国白酒是韩国烧酒的祖宗。

从韩国品牌成功之路,看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下期我们做一期“摸着韩国过河”,给大家讲讲真露为什么会开发低度烧酒?他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全球第一大蒸馏酒品牌的,它的成功之路,对中国酒行业又有哪些启发?

参考资料来源:

1.宝酒造官网

2.澪产品经理访谈

3.宝酒造年报

4.财报:从二战后的日本清酒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白酒-华福证券

5.财报:日本酒类消费对中国的启示-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6.财报:宝酒造持续变革、走向世界-国泰君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市早苗上台后,中国的第一次强烈抗议

高市早苗上台后,中国的第一次强烈抗议

牛弹琴
2025-11-02 08:14:58
王艺迪重回世界前四!挽救赛点险胜德国黑马,第3次冠军赛加冕

王艺迪重回世界前四!挽救赛点险胜德国黑马,第3次冠军赛加冕

烧体坛
2025-11-03 00:08:29
A股:准备重返4000点?不出意外的话,下周一大概率要这样走了

A股:准备重返4000点?不出意外的话,下周一大概率要这样走了

云鹏叙事
2025-11-02 23:48:15
釜山会谈刚结束,德国火速转向,柏林果断炒掉外长,荷兰却沦为最大笑话

釜山会谈刚结束,德国火速转向,柏林果断炒掉外长,荷兰却沦为最大笑话

孔孔说体育
2025-11-02 06:19:25
刘翔近况大揭秘: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刘翔近况大揭秘: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一针见娱
2025-10-31 15:28:45
人民日报专访,揭开32岁周深的真实处境,那英确实一个字都没说错

人民日报专访,揭开32岁周深的真实处境,那英确实一个字都没说错

八斗小先生
2025-11-01 08:46:54
新丰田赛纳王者归来!外观高级内饰豪华,2.5L混动四驱加持!

新丰田赛纳王者归来!外观高级内饰豪华,2.5L混动四驱加持!

阿芒娱乐说
2025-11-02 17:05:19
陈芋汐夺冠后的一席话,曝光全红婵真实处境,周继红当年说的真对

陈芋汐夺冠后的一席话,曝光全红婵真实处境,周继红当年说的真对

吕醿极限手工
2025-08-01 14:47:56
贵州一00后女生失业后回村躺平,6个月成了村委重点关注对象!

贵州一00后女生失业后回村躺平,6个月成了村委重点关注对象!

牛牛叨史
2025-10-31 14:38:48
立讯精密2025三季报大超预期:营收破2200亿、净利增27% 全年预告再释增长强心剂

立讯精密2025三季报大超预期:营收破2200亿、净利增27% 全年预告再释增长强心剂

证券时报
2025-11-02 17:03:04
媒体人:篮协逐渐恢复全面管理CBA 已无人提管办分离

媒体人:篮协逐渐恢复全面管理CBA 已无人提管办分离

林子说事
2025-11-02 14:11:41
詹姆斯未受伤真相曝光!湖人开出“乞丐合同”,惹怒詹皇或离队

詹姆斯未受伤真相曝光!湖人开出“乞丐合同”,惹怒詹皇或离队

番茄体坛
2025-11-02 21:29:12
90天倒闭230家,多地关店老板跑路,毛利高达60%的生意也扛不住了

90天倒闭230家,多地关店老板跑路,毛利高达60%的生意也扛不住了

泠泠说史
2025-10-24 15:44:20
24岁小伙爱上51岁大妈,大妈性欲高还虐待他,结果被小伙砍成5段

24岁小伙爱上51岁大妈,大妈性欲高还虐待他,结果被小伙砍成5段

胖胖侃咖
2024-04-22 08:00:09
王家卫好样的,这下全网都知道唐嫣洁身自好了

王家卫好样的,这下全网都知道唐嫣洁身自好了

娱乐故事
2025-11-01 21:36:09
你不大可能见过的照片

你不大可能见过的照片

霹雳炮
2025-10-04 22:58:14
“性交易”上瘾!为图刺激,参加三届奥运的她,成了头牌应召女郎

“性交易”上瘾!为图刺激,参加三届奥运的她,成了头牌应召女郎

青史楼兰
2025-08-18 10:33:56
Elon Musk:扩大Starlink V3规模,进军太空算力

Elon Musk:扩大Starlink V3规模,进军太空算力

AlphaEngineer
2025-11-02 10:04:24
2025年四川的冬天会极端寒冷吗?大数据告诉你

2025年四川的冬天会极端寒冷吗?大数据告诉你

四川气象
2025-11-01 18:01:09
加纳乔被换下后显不满,球迷批:别以为踢90分钟是理所当然

加纳乔被换下后显不满,球迷批:别以为踢90分钟是理所当然

雷速体育
2025-11-02 12:47:25
2025-11-03 01:08:49
钛媒体APP incentive-icons
钛媒体APP
独立财经科技媒体
125729文章数 8613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和章泽天出席会议被抓拍 刘强东发文调侃称"没了自信"

头条要闻

和章泽天出席会议被抓拍 刘强东发文调侃称"没了自信"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本地
时尚
公开课

艺术要闻

陈丹青 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

教育要闻

英国QS前百学校发Offer的态度!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最近很火的发型,原来这么简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